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高交会2021 > 高交会历届回顾 > 第十届高交会 > 新闻集锦

深圳高层次人才建设新政策实录

新闻来源:高交会新闻中心 发布日期:2008-10-14

  高交会新闻中心记者服务广场

  主题:深圳高层次人才建设新政策

  时间:2008年10月14日下午16时

  地点:深圳会展中心314

  嘉宾:深圳人事局陆韬副局长;深圳市劳动社保局刘青副局长;深圳市国土房产局郭仁忠副局长;深圳市教育局陈贤德副书记;深圳市人事局张谦处长;深圳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陈扬生部长

  主持人:高交会新闻中心副主任,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郭军

  实录内容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我们高交会第三场记者服务广场。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深圳人事局陆韬副局长;深圳市劳动社保局刘青副局长;深圳市国土房产局郭仁忠副局长;深圳市教育局陈贤德副书记;深圳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陈扬生部长。另外我们还请到了深圳市人事局的张谦处长。

   大家知道,我们高交会伴随着人才高交会也连续办了好几届,我们今天这一场记者服务广场,包括人才高交会的内容,同时也是深圳市创新工作系列新闻发布会的重要场次,其中核心内容是深圳市最近出台的《关于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及其配套文件相关内容。我们首先有请人才高交会陈扬生部长介绍一下人才高交会的有关情况。

  陈扬生: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记者。人才高交会是跟高交会一起每年举办的一次盛会,今年人才高交会我们主要是两大活动,一个是高端人才的交流。第二,论坛。高端人才交流活动我们这次按照国家级高端化、专业化、精品化的原则,组织了这次大会。参会的单位有来自全国各个地方的200家单位。我们的展位有230个,主要是招聘高端人才,3800个以上的高端职位,体现了各个企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我们大会主要是以12号在深圳人才大市场举行,参会的人员我们通过多渠道的吸引,有16000名高端人才入会,我们也通过现场的调查,可以了解到这次参会的人才里头有超过七成是属于本科以上学历,也超过七成是属于中高端的这种职位需求的人才。总体情况来看,就是供求两旺,也就是说招聘单位提出了很多高端职位,参会的人员呈现出比较高端的特征,达到了双方比较满意的招聘的效果。

   第二,高端人才论坛。我们提出了一个高新技术人才环境建设的主题。特别邀请了著名的经济学家(温元凯)教授以及人力资源专家(鲁军)教授作为主讲,大家热议了高新人才环境这个问题。专家们也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像今天报纸也都大篇幅报道了人才环境建设的金三角,整个大会是在热烈、安全、顺利的情况下完成的。我们国家人事部一位副部长,还有我们广东省的副省长、省人事厅厅长都亲临了大会,对我们大会的组织表示肯定。全国20多个地方组团来这里参会的企业在这里招聘也感到非常满意。总体情况是这样,谢谢!

  主持人:下面我们有请我们的人事局陆韬副局长介绍一下我们深圳市加强高层次人才建设的“1+6”文件的有关情况。

  陆韬:各位新闻界朋友、关心我市人才工作的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近日,市委市政府颁布了《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深发[2008]10号)(以下简称《意见》)及6项配套文件(以下简称“1+6”文件),为高层次专业人才量身定做了一系列配套服务政策。其目的在于通过构建良好的人才环境,大力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打造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建设人力资源强市;通过吸引和培养一大批优秀人才,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持续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进而提升城市形象和核心竞争力。

  这套文件也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人力资源强市”的重要举措。早在一年多前,市委市政府就明确提出关于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课题,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开展了大量工作,包括市内外调研、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反复论证和修改完善等,最终形成了“1+6”文件。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这套文件出台的重要意义、其主要内容及特点。

  一、“1+6”文件的出台对全面加强我市人才工作,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意义重大

  (一)人才政策首次配套,实现历史性突破。“1+6”文件包括1个主件和6个配套文件,出台如此覆盖面广、力度大、综合性强的人才配套政策,在我市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以往我市也出台过不少人才政策,但总的来说是各个部门单独出台,或局限于个别行业甚至个别企业,解决的主要是局部问题或一事一议,没有形成较完备的政策体系,难以改善人才队伍建设的综合环境。“1+6”文件从高层次专业人才的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及学术研修等各方面着手,打造了一套完善的配套政策,是我市人才工作的一个历史性突破。

  (二)“引进难”、“留不住”,解决问题刻不容缓。从文件制定的必要性来讲,我市的人才队伍状况和存在问题决定了出台这样的政策是刻不容缓的。我市目前的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着高层次人才存量少、配套政策缺乏以及无战略规划、缺少梯队建设等问题,并已影响到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引进难”、“留不住”成为制约各企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若没有强有力的人才后盾和智力支持、缺乏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动力,要实现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出台“1+6”文件不仅十分必要,还非常紧迫。

  (三)当前问题对症下药,梯队建设长远规划。“1+6”文件在切实掌握我市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症结的基础上,对症下药,重点解决高层次专业人才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和学术研修等“瓶颈”问题,为高层次专业人才构建良好的综合配套环境;在切实解决当前紧迫问题的基础上,“1+6”文件还着眼于人才队伍建设的长远战略规划,注重人才梯队建设,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上,坚持“五个并重”,即:引进和培养并重;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并重;本土人才和海外人才并重;引进人才和用好人才并重;人才数量和人才结构并重。总的来说,“1+6”文件的实施将开创我市人才工作的崭新局面,对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意义十分重大。

  二、“1+6”文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关于“1+6”文件的具体内容,大家可以通过网络或者市政府发文等渠道详细了解,我这里先向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这套文件的特点及相关内容,为大家更好地解读这套文件抛砖引玉。

  (一)整套文件针对性强,切实解决高层次专业人才困难。

  “1+6”文件起草前期,有关部门进行了大量调研,掌握了高层次专业人才的最大困难和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过程中的最大障碍。针对这些问题,文件的配套政策一一制定了解决办法。《意见》分别从创新引进使用政策、加大培养力度、加强载体建设、健全激励和保障机制等四个方面就加强我市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24项具体政策措施,是我市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6个附件分别对高层次专业人才住房问题、子女入学问题、配偶就业问题、学术研修问题以及国(境)外高级专家特聘岗位设置等提出了解决办法。整套文件针对性强,覆盖全面,能够切实解决高层次专业人才困难,构建良好的配套环境。

  (二)首次把高技能人才纳入高层次专业人才范畴。

  “1+6”文件首次把高技能人才纳入高层次专业人才范畴,并明确了高技能人才三个层级的认定标准,符合认定标准的高技能人才与其它同层级高层次专业人才一并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分期分批培养技术技能型高级技师、技术技能型技师和技术能手等。

  (三)实施高层次专业人才梯队建设计划。

  “1+6”文件不仅注重现有高端人才的引进和使用问题,还重视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后备力量,实行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长远战略规划,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活力充沛、持续创新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梯队,实现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培养新生力量,为我市实现新一轮跨跃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四)高层次专业人才界定标准清晰公正,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情况。

  高层次专业人才认定办法对高层次专业人才三个层次分别做出了清晰的界定,制定了具体的认定标准。认定标准建立在充分掌握我市各行业人才实际情况和需求的基础上,层级划分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并实行动态调整;所有认定标准均坚持以业绩和能力为依据,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为便于操作,全部采用认定制,不采取评审制;三个层次有利于形成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金字塔”,实现人才梯次发展;该认定标准不仅作为“1+6”文件的适用范围界定标准,还建立了体现能力、突出业绩以及适应我市发展目标、贴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评价标准体系。

  (五)创新政策,多渠道、按层次、多方面完善高层次专业人才配套服务环境。

  “1+6”文件提出了很多创新举措,加大力度,按多种方式灵活解决高层次专业人才各项配套问题。在解决住房问题时,不仅放宽了户籍条件限制,还针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不同情况,提供了四种不同方式予以解决。在解决高层次专业人才配偶就业问题时,根据其配偶的原就业情况及个人身份等条件,有重点、分层次协助解决。此外,还放宽了参加我市事业单位选聘的条件和纳入我市就业援助体系的条件。在子女入学问题上,按照人才层次不同,分别予以不同程度的优惠。津贴研修制度则明确规定我市高层次专业人才根据工作需要,可带薪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研修活动,由政府给予津贴资助。设置国(境)外高级专家特聘岗位是我市提升城市发展、管理和国际化水平的重要创新举措,对于聘请的高级专家,设定年薪起点为50万元,目标是具备国际一流水准的管理和技术专家。

  可以说,这套文件解决了一些当前比较紧迫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根据《意见》内容和创新型城市建设实际需要,进一步落实相关文件精神、细化操作办法、创新人才工作举措、完善政策体系,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这套文件在起草过程中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件发布以后也得到了高层次人才积聚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积极响应。比如,深圳大学人事部门就多次来电询问文件何时发布实施,并积极为引进高层次人才做好准备;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得知文件发布实施的消息后,立刻就召开部门中层以上人员会议,邀请市人事部门的同志上门进行政策宣讲,并高兴的告诉我们:初步统计,该院符合条件的地方级以上高层次专业人才就有二十多人,其中许多人还未调入,“1+6”文件的出台对于吸引和留住更多的高层次人才非常有帮助。腾讯公司在文件起草过程中,多次就行业人才认定标准提出建议,认为“1+6”文件使广大人才对在深创业充满了信心,受到了很大鼓舞。

  下一步,我们还将牵头组织相关部门深入高层次专业人才相对集中的单位、部门,如各大高校、科技园、大型企业等召开政策宣讲会,进行政策宣讲、答疑,更好地帮助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等用人单位读好用好“1+6”文件,同时,抓紧制定各项政策落实措施, 使高层次人才早日享受到各项优惠政策。

  另外,市政府将在本月底组织相关企事业单位赴欧洲招聘高端人才,组团赴北美招聘人才也已列入计划当中,相信“1+6”文件的出台将对增强我市对海外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深创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再次感谢各位对我市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接下来,大家可以针对“1+6”文件和我市的人才政策向相关部门提问。

  主持人:下面各位记者朋友可以就相关问题进行提问。

  记者:我是南方都市报的记者,请问一下教育局的局长,政策出台后,我们当时也报道过,有市民向我们反映认为在子女上学这个问题上,因为教育还有一个教育公平的原则,这个政策他们觉得有违教育公平的原则,好像他们说人才的子女在上学上比其他孩子要享受更多,我想问局长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另外我想问一下人事局的,你们制定政策的时候有没有计算预计会有百分之多少的人可以享受到这样的优惠“1+6”政策?

  陈贤德:我是教育局的,关于这位记者提到的这个问题,我从教育公平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党和政府一直是坚持这么一个原则,我们出台这个政策的时候也是本着这个原则来制定,高层次专业人才子女入学试行办法这次在政府出台的“1+6”文件之内,文件对高级人才界定、范围、标准、办事程序都做了明确规定。在这个规定过程中,我们基本上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文件,应该说都是按照我们户籍人口的子女入学相关政策来享受的,没有更多的偏离这个政策来制定。另外一个方面,到了这个层面的高级技术人才在小孩读书的问题上,大家想一想从年龄这个角度上是非常少的。除非是特别晚婚的,如果达到这个层面的话,可能很多已经读大学了或者就业了。所以这种情况应该在教育公平这个问题上不会有大的问题。谢谢!

  陆韬:我回答第二个问题,我们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因为它是涉及到财政要支出经费的,所以我们对可以享受这个政策的人才有一个摸底的了解,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按照我们现在认定标准,达到国家级这个层次的大概有60来人。在地方级这个层次大概是700-800人。所以我们预计可能首次按照这个条件认定的会有1000人左右,因为这个数字他是动态变化的,比如我这个政策有吸引力,可能全国、国外都有人才到深圳来,他享受这个政策,参加这个认定,这个数字相信以后肯定是不断增长的,首次我们估计在1000人左右。

  记者:我是广东电台的记者,深圳高层次人才认定估计从什么时候开始启动?它的配套政策,享受的待遇估计从什么时候可以开始享受?你们评选标准涉及很多部门,你们会跟那些部门一起确定认定标准?

  陆韬:认定标准涉及很多部门,而且以后还是根据我们的产业发展和社会需要是动态发布的。以后这个范围还会扩大,这次认定的办法操作上是各部门不直接受理个人申请,通过单位或者行业集中来申请,这个因为具体操作办法已经出来了,我们是尽快的把这个工作要开展起来,具体日期现在我还说不定,但是我们想是尽快。

  记者:我是中国贸易报的记者,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能不能从企业角度,企业在对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是否政府“1+6”文件也给予考虑人才引进的住房、待遇方面的支持。还有一个加大院校建设力度方面里面介绍一些内容有没有可能实现深圳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包括的范畴?谢谢!

  陆韬:我先回应一下为什么对企业有一些资助项目没有直接政府的资金直接进行资助。我们这个文件并没有完全按照体制内外来划分,总的来讲,政策基本覆盖到体制内外人员,但根据人才层次的不同和优惠政策的不同,有相对应的侧重点。这具体体现在住房问题的解决,比如国家级领军人才不论体制内外享受的优惠政策是一样的,地方级领军人才和后备级人才享受的租房房补贴也是一样的。另外,引进或者培养出地方领军人才的单位,一般情况下他有自己的住房资源或者自身解决住房问题的渠道,所以从实事求是的原则出发,政府应该在政策上有所倾斜和侧重。同时,解决高层次人才专业人才住房问题所发生的费用,它可以计入企业的成本,这是一个政策的倾斜,它本身有能力,所以政府有限的资源用到更需要的人身上。

  陈贤德:关于深圳市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问题,我们觉得市委市政府已经从几个方面下了很大的努力,一个方面比如我们大学城引进了国内知名高校在深圳办高层次的研究生院,而且始终让研究生院和母校保持紧密联系,本质不能改变,这样对于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是一个人才,这些人才大多数都是在深圳就业,这是一个方面。第二方面,我们虚拟大学园这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做法,引进了国内外很多高校产学研结合在一起在深圳办。第三,现有的深圳大学,现有基础上不但提高它的办学层次外,而且在内部院系设置上,我们最近设置了医学院,最近还考虑城市学院,这些都在意见当中。另外在本身办好我们现有的几个大学之外,我们正在积极筹建南方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大家从地理位置到建设规模以至到我们的办学层次以及办学形式和我们今后办学的机制,将是在国内是一个全新的,我们现在这个工作也是在紧锣密鼓的筹建之中。谢谢大家!  

  记者:我有两个问题,我想问一下南方科大的招聘情况?第二个问题,深圳如果引进香港的人才,有没有可能出台类似的配套文件专门吸引香港人才?

  陈贤德:南方科技大学人才招聘工作,现在招聘领导小组已经建立,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穗明同志为招聘领导小组组长,相关局成立了招聘领导小组,现在具体方案还在拟定之中。

  陆韬:第二个问题我回答一下,对深圳来讲,人才没有地域的概念,没有国界。深圳这个大门从来都是向全世界人才敞开的,香港人才进来也一样,国外人才进来也一样,都同样享受我们配套文件制定的优惠政策。

  记者:我是广州日报记者,有一个问题请问刘局长。这次首次把高技能人才纳入高层次专业人才范畴,这是不是意味着优秀的农民工也有可能跻身于高级人才的机会是不是意味着优秀的农民工也可以享受深圳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目前深圳的高技能人才大概有多少?

  刘青:谢谢记者的提问。农民工在深圳说实在是我们产业大军的主力军,你刚才提到农民工可不可能成为高技能人才,享受优惠待遇,这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在咱们生产岗位上通过培养,包括自身的努力提升,他如果达到高技能人才认定标准后,还是可以按照这个办法可以享受。但是现在,你刚才提到了我们现在高技能人才总量的情况,深圳市技能人才队伍是171万,但是高技能人才队伍目前是20.2万,应该说,跟中等发达国家我们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我们现在是,因为高技能人才按照国家认定,是高级工以上,高级技师都作为高技能人才,这样我们技师以上到现在我们深圳市自己发证的,我们统计了只有8300人,应该说目前高技能人才总量还是不足的。大概是这样的情况。但是涉及到农民工的住房。农民工在岗位上成为高技能人才后,通过这种认定你符合了文件规定的条件,一样可以享受。三类人才有国家级领军、地方级领军和地方后备人才,如果他原来起点就是一个农民工,通过自身努力、自身发展,达到提升,是有可能。不敢说国家级,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后,他就可以作为一个国家级的高技能人才,这是完全可能的。

  记者:我是英文深圳日报的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随着留学人员越来越多,现在经济的下滑,对于一些海外留学回来的高端人才到深工作,是不是有一些优惠政策?同等条件下,跟国内毕业的学生相比,这些海外留学人员是不是有一些倾斜?到深工作的海外人士在深工作是不是有一些优惠政策?

  陆韬:深圳市也是在大力的吸引留学人员回国来工作,深圳其实不是一个输出留学生数量很大的地方,但是从这几年来看,留学回国在深圳工作的人数每年递增幅度还是比较大,目前已经超过1万人。我们政府也在这方面出台的一些吸引留学生回国工作的优惠政策,比如我们有留学生创业园,如果他们在留学生创业园兴办企业,我们有税收方面的优惠,同时政府也有前期的费用补贴,鼓励他们回国内创业和工作。

  记者:我是国际商报的记者,我翻了一下我们市的规定,深圳多少年来对引进人才是非常重视,而且在深圳已经形成了叫做人才洼地这样的效应。我们想深圳出台这个试行办法应该是在人才的培育和鼓励发展上有一个创新举措?但是我看了后,我觉得有一点问题,请人事局领导给做一点解释。人才认定基本上好像还是一个体制内的考虑,没有考虑到体制外和在体制内外两者之间边缘之间的人才认定。比如关于人才认定有一个个人申请,向单位提出申请,然后单位再申请主管部门审核。这里面就有一个情况,作为技术专家,很不愿意开这个口,不愿意提出这个申请,好像按过去来讲就是知识分子翘尾巴的问题。还有一些优秀的知识分子,他们现在由于种种原因,已经不在单位了,但是不能说他不优秀,所以这样的人到哪里去申请?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这里讲到认定标准里面,从认定标准里面大家可以看出来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说他要获得各种各样的奖项。第二,担任了某一种职务。事实上,因为我们做记者这一行在深圳接触过很多方面的人,当然包括人才。我们发现有一些人才事实上在体制里面没有得到什么光辉照耀,也没有担任过什么职务,也没有在主流的奖项上获取过,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研究的成果就没有优秀之处。我觉得深圳是一个包容的城市、是一个创新的城市。我这个问题不是一个什么问题,我就说因为这是一个试行办法,这个试行办法有没有经过公示,是不是实行一段后还会修改。我认为人才选拔和鼓励方面好像这样看起来,感觉到不太过瘾、不太超前、也不太创新,我认为深圳可不可以再进一步创新一点?

  陆韬:谢谢你关注这个问题,刚才你提到第一个问题就是申办申请渠道,我们现在指定了不在单位,有一个行业协会也可以。因为初次这么做,我们先尝试这个办法,如果以后有更好办法,既然是试行,肯定存在修改完善的空间和必要。现在的知识分子也不像过去50、60年代了,思想也比较活跃了,该出名的时候也不会太谦让了这一点担心不是太有必要。不好意思申请,这个并不是什么。就是他达到了这个,国家、社会、深圳市对他的贡献的一种认可。

   第二,我们这个认定标准首次操作的时候我们还是尽量让它客观,不要有主观人为的因素去评审,基本上不用评审的,标准都非常客观,操作性非常强,增加可操作性,减少人为因素。而且刚才我已经讲过,这个标准和这个范围肯定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市产业发展的需要扩充、完善,一定是不断地完善和扩充,是动态发布的。首次我们就把这些标准比较清晰、比较容易操作的标准先列进来,以后逐步根据办理过程的实际情况的需要,我们修改完善。谢谢你的提问。

  记者:我是晶报的记者,我们在近两日人才高交会以及一些论坛里得到这样的观点,国家级的领军人物可能对我们提出的配套的,比如住房、子女就学和就业还不是最关注的,也许他们关注的是发展的平台。接近塔尖的人更希望解决一些后顾之忧。对接近高端,但是是中端这一类人才有什么优惠政策?比如现在一些企业、单位里的中坚力量,以后他会也可能发展成为高端人物的,但是现在因为没有办法解决一些后顾之忧,他们在选择离开深圳。

  陆韬:他们担心的后顾之忧主要有什么?

  记者:最关键是住房问题。

  陆韬:住房问题是社会的保障,我们国土房产局有社会的保障住房。进入我们这几个层次内的我们就有这么一些优惠的政策优先解决他们的住房。当然他没有进入,就不是我们“1+6”的范围了。我们这次也提出了营造人才成长的外部环境,包括一些平台建设,加强平台建设、高校等等,有一系列优惠措施。在这个环境中希望他们尽快成长,我们也希望我们这个“1+6”涵盖的范围,享受“1+6”优惠政策的人越来越多,越多我们越优惠,在财政开支方面我们认为这个钱花的越多越好。

  主持人:这次服务广场也同时在网上征集一些网民的问题。这里有一个网友的问题,请问已经在深圳工作的人是否可以参加高层次人才的认定?

  陆韬:可以。

  主持人:原有的高层次人才是否也可以享受新的优惠政策?比如住房等等,但是如果不能享受的话,他们担心是不是会造成新的不公?挫伤一些人的积极性?

  陆韬:这个问题我们在制定政策中是有所考虑的,也就这个问题和国土房产局有过多次的沟通。我想这个问题我们郭局长来回答一下。

  郭仁忠:我们这个配套政策是这样写的,不管是否在深圳工作,如果已经享受过住房方面的优惠政策,不能再次享受。如果没有享受的,可以享受。不能重复享受。不管你已经在深圳工作还是将来要引进的,肯定是可以享受的,但是只能享受一次。就是这个意思。

  记者:我是中国商报的记者,最近几年,全国各地很多地方,不仅深圳,其他地方也都在进行高端人才的引进甚至还出现一些地方,回来一个博士后、海归就可以享受副处、正处待遇,结果就出现了引进的人才和当地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不是说他的能力,而是说和当地的社会环境不协调。我看咱们在开辟人才绿色通道方面曾经有一个条件,高端人才进来之后,满编事业单位可以申请专项编制,需要聘任高级专项职务的,而暂时没有这个职务的,可以特设这个岗位。请问人事局和编办领导,这样的做法有没有法律法规风险?第二个问题,我们引进这些人后,会不会出现刚才讲的人浮于事,人不对位的现象。谢谢!

  陆韬:谢谢你替政府担忧,首先我们要是引进这些人才进入这个范围都是比较高层次的,使用特设岗位或者说在满编单位要引进,它一定是我们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不会出现这个人引进来,不起作用,造成人力资源和财政经费的浪费的情况。因为它首先界定了紧缺和高层次,是针对特定人群,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陆韬:这次为了让社会、让大家更好理解这个文件,一方面我们还要组织一些力量到一些高层次人才比较集中的单位去给他们宣讲,让他们理解。同时我们这次也印了一些问题的回答,也给我们记者都提供了,希望你们能引导我们社会正确的解读这个文件,也希望高层次专业人才能够尽快地享受到政策所给予的优惠。再次感谢各位媒体记者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郭仁忠:住房保障的重点应该是社会的中等收入家庭。但是为了深圳市发展,政府决定向人才倾斜,我们对住房方面也给予了一些配套,这也是为了深圳的发展,这是我们制定政策的初衷。

  刘青: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工作,在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开宗明义地指出高层次专业人才是推动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要包括了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刚才也有记者提到农民工的问题,我想这个政策我们人事局也做了一个解读文本,也在网上进行了讨论,希望大家更加关注我们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高技能人才的使用待遇,因为英雄是不问出处,我们很多农民工在特定的时期是农民,但是通过在咱们工作岗位上、生产岗位上,通过自己努力、社会关注、培养发展,他们一样可以成为时代的人才,所以希望大家都关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谢谢!

  陈贤德:各位新闻界的,我我们深圳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质量水平提高,长期以来得到了各新闻媒体的支持关心,我们想今后在各项工作中还需要继续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关心,使得我们深圳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能够更上一个台阶

  陈扬生:高交会人才交流会是高新技术人才环境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各位媒体朋友不断推广,使它办的一年比一年好。

  主持人:非常感谢各位领导,今天的记者服务广场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添加到收藏夹】 【打印本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