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高交会2021 > 高交会历届回顾 > 第十二届高交会 > 论坛及活动

2010中国高新技术论坛——资本市场专场(文字实录)

新闻来源:高交会组委会 发布日期:2010-11-17

 

(图:中国高新技术论坛资本市场专场 现场照片)

   时间:20101117930 

   地点:深圳市会展中心簕杜鹃厅   

   主持人(厉伟):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下面我荣幸地介绍今天论坛的领导和嘉宾: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及聚声先生;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教授;春华资本集团创始人及董事长胡祖六先生;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陈鸿桥先生,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 

   首先有请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及聚声先生致辞! 

   及聚声: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很高兴和各位朋友相聚在中国高新技术论坛资本市场专场,首先我代表深圳市政府对参加此次活动的全体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高交会自举办以来,一直推动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促进资本与技术结合,中国高新技术论坛资本市场专场,作为高交会的主题论坛,得到了国内著名经济学家、海内外投资银行、创业投资及中介机构的大力支持,已经成为高教会的热点论坛之一,去年我国创业板正式推出,标志着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已经逐渐发展成熟,在过去的一年里,创业板的进一步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已经助力中小企业成长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次论坛将围绕资本市场与新兴产业发展这一主题展开,演讲嘉宾都是在业界有着丰富经验的资深专家和学者,他们将通过主题演讲、相关案例等多种形式,深入解析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全球资本市场的热点行业、投资策略,资本市场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等热点问题,为企业打开通向资本市场的大门,帮助企业实现规范化运作、国际化管理和跨越式发展,同时为资本创造财富之路,使各类资本瞄准热点、寻找商机,实现资本再升值。 

   我相信本次论坛必将对中国资本市场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深圳市区域金融中心的近来产生积极的影响,给在座的各位带来满意的收获,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及主任的致辞,接下来进入嘉宾演讲环节,每一个嘉宾演讲完之后,给在座的各位来宾提供两个问题的机会,也请大家在嘉宾演讲过程当中想好问题。 

   首先有请春华资本集团创始人及董事长胡祖六博士,胡博士曾任美国高盛投资银行经济研究执行董事,瑞士日内瓦达沃斯首席经济学家、研究主管,其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学、公共财政、国际贸易与金融理论,其研究成果之一全球竞争力报告,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影响。下面有请胡博士为我们做转型时期创新的必要条件的演讲。 

   胡祖六:各位朋友、各位领导大家好!感谢高交会邀请我来参加此次论坛,我很高兴和我的老朋友吴晓求教授一起参加。 

   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中国经济转型、培育高新科技产业必须具备的一些条件、一些思考和看法。 

   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目前已经进入到大转型的关键时期,已经进入必须转型的关键时期。 

   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的人均GDP预计达到45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各国收益的排名来说,中国应该已经进入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人均收入水平越低,追赶速度越快,成长越快,在一个人均GDP4000多美元的国家当中,我们显然和美国的36000美元的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也意味着我们有很大的追赶潜力,这种潜力、动能和势能和当初改革开放时人均GDP不到300元相比,这个潜力是更大的。现在经济学家讨论,中国有没有可能进入中等收入的陷阱?二战以后,有一些国家达到了8000美元,最后就停滞不前了、滑坡了,国际上一些经济学家对中国是否进入了中等收入的陷阱感到担忧。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我们所走过的历程,回顾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和道路,毫无疑问,低端的、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是扮演着主要的角色,但是这种低端的、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现在已经受到劳工工资上涨、土地、原材料与能源价格的上升,以及大家非常关注的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上升,我们所固有的低成本的制造业优势正在逐步的消失,特别是面对印度、越南等人口非常密集、劳动力成本非常低的国家的崛起,我们传统的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我今天早上从香港过来,一路上能见度非常低,中国30年的发展模式,也是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式增长的模式,现在这种模式尽管已经使中国经济摆脱贫困,进入中等收入的国家,但是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现在空气的污染、水污染、森林植被的消失、酸雨的频率、食品的安全、流行疾病的蔓延都已经到了非常触目惊心的地步,现在这都是不能再继续下去的了。 

   这些方面的因素,都意味着中国过去30年,尽管成长快速、成就巨大,但是未来30年,这种模式是不可以持续下去的。所以道路只有一条,就是我们要进行经济大转型,特别是要调整我们的结构,这也是我们这次高交会的主题,要走科技创新之路,通过提高中国经济各个产业的科技含量,推动技术进步,增加中国对知识产权的拥有量以及全面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设计、商标、品牌、商业模式等等全方位知识产权的拥有量,来推动中国生产力和效率的提高,从而使中国经济能够进入到新的、快速增长的而且可持续的轨道。 

   要实现这种转型,要培育、发展与壮大中国的高新科技产业,当然需要具备一系列的条件和元素,有四大条件和元素:第一需要人才;第二需要广阔的市场;第三需要非常有效率的融资体系和金融体系;第四我们需要政府的法律政策监管制度所构造非常有力的软环境。 

   人才、市场、资本、政府的软环境,我认为中国目前来说已经具备了两个半,还有一些不是完全到位,我觉得我们中国已经非常有人才,因为我们的教育体系已经初具规模,每年中国理工科大学毕业生就有好几十万,所以人力资本的基础是非常雄厚的,而且我们中国有条件,不仅是吸引海外的留学人才。昨天《纽约时报》有一个最新的报道,在本科生里面,中国的留学生在美国达到了12万,是世界各国在美国留学最多的,已经高于印度。我们本国培养的学生就有好几千万,我认为人才的条件已经基本到位,中国要科技进步、要创新,我们是有人力资本的基础。 

   市场主要是指内需市场,任何一种新的发明、新的产品需要庞大的市场支撑才有生命力,商业上才可持续,才能形成价值,所以我们作为一个大型的国家,我们的快速工业化、城市化,中小企业的兴起,毫无疑问目前全世界找不到中国规模这么庞大、成长这么迅速的内需市场,所以这一块也已经基本到位。 

   金融体系,银行、保险这些传统的金融产业发展得非常好,很多银行、保险公司都已经按市值、按资产的规模、按盈利的能力都已经进入到世界前列,但是从经济转型、从培育高科技产业来说,不是指传统的金融服务业,而更多的是指信贷资本市场,包括股票资本市场、债券资本市场、商品期货市场、外汇市场、衍生品市场等等,这些对高科技发展更加重要。中国的股票资本市场最早在深圳成立,现在经过20年的发展,也是非常初具规模,按市值来说,沪深两地的股市加起来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二位,基本上是位举前列。特别是从去年在深圳推出的创业板市场,这个意义非常重大,现在只有一年,我们的创业板市场已经有137家上市的公司,这一点我觉得是非常令人鼓舞的重大进展和突破。 

   资本市场的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是要推动中国经济成功转型,要培育我们的高科技产业,资本市场还有很大的局限,无论是股票市场还是债券市场都需要更大的发展,特别是创业板市场还需要更加的扩张、更加的成熟、更加的有效率。与此相关的两大板块就是VCPE,对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中国总体来说VCPE还处在早期的萌芽发展阶段。 

   并购市场也是一个国家资本市场是否成熟、是否运作有效率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中国的并购还并不是非常的活跃,这一点对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对经济转型也还不是完全的有利,但是不管怎么说,资本市场已经初步到位,所以我说这个条件也已经基本具备,但是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发展。 

   软环境就是法律、法规、监管、政策综合,这一点中国还需要大力的发展,从资本市场来说,说到股票资本市场、债券资本市场要为企业的创新、无论是早期的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到后续发展扩张所需要的扩张资本、并购资本,需要提供非常强大的、有效率的融资平台,从美国、台湾、印度科技企业的兴起和发展,我们都可以看到,与资本市场有密切的关联。在中国要特别重视推动发展VCPE产业,过去10年来,很多企业都是由海外的VC扶持发展起来的,中国的公共财富和私人财富已经位居全球前列,显然光靠海外的VCPE来扶持中国的高科技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怎么样使中国国内的人民币储蓄和财富能够进入VCPE的行列,这是很大的课题。现在我们看到地方政府特别热衷于办PEVC,但是国家部委还在针对监管权,没有下功夫培育中国的投资人。这一点制约中国的VCPE的发展。对于现有的股票市场来说,尽管成绩非常巨大、发展非常迅速,但是对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创新企业来说,要融资的审批程序依然过于的漫长、复杂、繁琐,带有非常大的不可预测性,这个局面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创业板的推出应该是往前大大的迈进了一步,但是还为时过早,说中小企业融资的平台已经克服、中国有希望的、有潜力的高成长企业就能够很顺利的、低成本的得到股票资本的融资、债券资本的融资,这一点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说到资本市场和高收益率资本市场,特别是美国高科技的发展并不是股票市场,也是和美国高收益率的债券市场的发展非常有关系,当然在我们国家高收益债券市场还没有完全到位,这和我们整体的债券市场的发展不成熟非常有关系,这一点也需要很多政策、法律监管上的瓶颈需要突破。对生命周期早期的企业来说,并不需要股权资本,也不需要一般的债券资本,更多的需要夹层的融资,取于股票和债券之间的融资形式,这样可以有更多的灵活性,也可以降低融资的成本,这一点在中国也需要大力的发展。 

   VCPE更容易、更低成本的发股、发债,能够发行高收益率的债券,获得取得夹层融资,都需要取得法律法规监管的框架、理念以及政策根本性的调整和转变,政策能够更好的培育资本市场,能够成为推动中国科技进步、创新的强大动力。这和我讲的四个条件非常有关系,这个软环境是有助于中国的创新,有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形成良性的循环,有助于吸引人才,在我看来,目前来说尽管从中央到地方,中国政府都非常重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重视经济转型,但是我们整体的软环境很多元素还没有到位,从整体来说,还不是对推动创新最有利的环境。这个原因主要是中国经过30年的发展,尽管进步巨大、成绩斐然,但我们基本上还是一个转轨经济,还是带有很多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许多过时的、根深蒂固的思想与观念,许多陈旧的、烦琐的行政法规与政策体系,这些严重禁锢了中国人民固有的创新与创业的热情,限制了很多创新的自由,回顾国际经验,确实需要一个宽松的、自由的政策环境与文化的氛围,需要自由竞争的、富有效率的机制。但是我觉得目前来说中国政府的力量总体来说还是过于强大,行政官僚体系的力量还是过于强大。印度这几年IT的发展引起很多关注,但是印度从独立以后也是搞了一个社会主义,印度的国家体系非常的庞大、非常的臃肿、非常的低效率,对一个企业来说创业非常的艰难。 

   深圳目前来说是中国创业最活跃、也是比较成功的地区,深圳要比北京强很多,长三角、杭州、苏州、无锡等地的创新也比上海强很多,就是因为北京、上海政府看得见的手太大、太强、太有实力,所以民间的创新就起不来,所以俞正声书记就说,为什么阿里巴巴在杭州,而不在上海,上海作为中国的第一大城市,应该说创新条件都具备,但是软环境不到位,所以创新还是起不来。 

   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高科技产业,其实科技产业并不用政府刻意的去扶持,政府的任务就是不要制造藩篱、不要制造障碍,这一点在未来整个经济转型非常重要。信息产业、新能源、清洁技术、生命科学、制药,这些是21世纪深刻的改变人的经济结构、生活方式等重要的新兴产业。我们国家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的使用方面都是计划经济留下来的价格管制,严重扭曲了资源的价格,所以传统的化石能源、不可再生的能源、高污染的能源、高排放的能源,价格一直受到扭曲,所以新能源就很难起来、清洁能源就很难起来,这一点和“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政府提出的两型社会背道而驰的,所以价格能够市场化就非常的重要。 

   我们谈到创新,其实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个是继续创新;第二个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这两者都非常的重要,并行不悖,显然政府科技部和发改委都很难鉴别什么是技术创新、什么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有了真正宽松的、有了效率的市场机制,中国的资本市场才能快速的发展。 

   总之,中国进入了关键的经济转型的时期,之前的十年、二十年,我们劳工密集型的模式兴起来,对当时的东亚四小龙的台湾、韩国造成了非常巨大的压力,韩国、台湾都被迫转型,往高科技发展,中国能否复制台湾、韩国的转型模式?我认为是完全可能的,因为我们中国有30年快速成长所打下来的基础,有雄厚的人力资源,有非常广阔的内需市场,只要中国政府能够很好的培育市场机制,就能够大大刺激中国人民固有的创新热情和能量,所以中国必在知识密集型、科技密集型的现代经济体指日可待,谢谢各位! 

   提问:谢谢胡先生非常精彩的演讲,在您的演讲当中多次提到一个词转型,也提到了新能源,目前包括未来中国的哪些行业或者商业模式是我们转型的核心动力? 

   胡祖六:谢谢您的问题,因为中国是一个大陆型的国家,我们的经济是很多元化,有很多不同的产业,韩国主要是IT、一些制造业,也和欧洲的瑞士以及荷兰不太一样,中国几乎每一个产业都有技术进步的潜力、创新的潜力和空间。我们看到过去20年以电脑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产业的兴起,应该说已经深刻的改变了中国经济的结构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最好的就是移动手机,中国现在是8亿手机,可能会更多,这和中国人的消费方式以及生活方式随着中国经济的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你提的新能源也是一样,现在基本上是跟在发达国家的后面,全球资源价格上涨,特别是碳排放、高污染,这些很难以为继,中国发展新能源比很多国家都有条件,像以汽油、柴油为主的汽车业,要发展电力汽车整个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要难度大很多,中国已经错过了一些时机,五年前中国政府开始高瞻远瞩,开始发展电动汽车的发展,与其建很多加油站,我们可以建很多充电站,这些中国比日本以及欧洲一些发达国家更有优势。 

   中国每一个传统的产业,制造业、服务业都有非常大的创新和技术进步的空间和潜力。谢谢! 

   提问:胡董事长的演讲让我明白了创新科技与资本市场的关系,我们是做物流行业的,在中国的经济转型的过程当中,高科技对经济转型有很大的帮助,您对物流行业对中国做经济转型能够体现哪些价值?您作为一个非常好的经济学家,您平时都看哪些书籍能给我们分享一下吗? 

   胡祖六:谢谢您提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物流,物流包括仓储、运输,这些都非常的重要,特别是中国这样以制造业为基础的经济体,变成知识型的经济体以后,对现代物流的需求就越来越大,对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是有着很大的空间和潜力。物流虽然很传统、很古老,但是也有科技创新的潜力和空间,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商业模式的创新,现代物流在商业模式创新就有很多文章可做,比如像我们说的DHL的快捷,古代杨贵妃想吃荔枝,是要快马从广东、福建运过去,那就是早期的DHL,现在IT产业各种零部件中间交易品的增多,跨界和跨地区,所以才有DHL。像传统的零售行业,像沃尔玛是把现代物流做得非常成功的零售巨头,它为什么这么有竞争力、成本这么低?就是把物流做得非常好,从采购、运输到仓储,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从而为消费者创造更好的价值、也为股东提供更好的价值。这些都奥妙无穷,我希望你能够把你的业务做得越来越好,要动动脑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工具以及方法来改进你的商业模式,能够做得越来越有竞争力。 

   第二个问题关于我读什么书,其实说来惭愧,我和晓求比,我大部分时间都没有读经济书以及金融书,可以说是不务正业,我最爱读的书是历史,现代经济学就是数据,当然做金融数据多得很,每天无论是股票的价格、交易量或者说债券、外汇、衍生商品、期货,有定量的统计分析,但是经济学除了实证的研究以外,还有更多的案例研究。如果我们看历史可以回溯上千年,像期货市场,尽管在中国是比较新,其实在明清就已经有期货的萌芽,特别在南方,谷物、大米的交易有着商品期货的萌芽,读历史主要是能够了解各个国家的兴衰,有的国家为什么能够进步、有的国家开始停止,这些我觉得有着非常好的教训,中国古人也说以史为鉴,作为经济学家来说,中国史、欧洲史、美国史都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好的参考价值。但是作为个人来说也是非常的受益无穷。 

   主持人:让我们再次掌声感谢胡祖六先生!下面请出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教授,吴晓求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金融战略研究专家,吴教授在宏观经济、资本改革方面有非常独到的研究,他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期都针对当时的重大问题提出了自己鲜明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下面我们掌声有请吴教授。吴教授今天的演讲题目是中国创业板的现状与未来,并展望2011年中国资本市场。 

   吴晓求:尊敬的及主任、尊敬的祖六先生、鸿桥副总经理。刚才我认真聆听了祖六的演讲,他的演讲非常有高度、有深度,而且他是海归的学者里面我最认可的一位,也是非常尊敬的,他很NICE,而且非常有学问。刚才他说读史,一般大家都读史,要成为大家一定是读史的。 

   我要讲的是中国创业板的现状与未来,同时也谈谈中国2011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展望,这也是组委会给我的题目。我们深圳的创业板已经有一年多的历史,在思考我们创业板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全球创业板发展的历史,以及它是在什么条件下来发展的,有些国家为什么创业板或者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市场可以成功?有些是不太成功,他们的原因在哪里?我想这个都要做非常深入的思考,才能把我们的创业板市场做好。 

   全球创业板的发展分历史的起点和逻辑的起点,历史的起点就是现实的起点,它从哪里开始,是什么因素,包括纳斯达克在内的全球的创业板市场的发展。实际上它的历史期间是由交易费用开始引起的,原来的主板市场无论是IPO的部分还是上市交易的部分,它的费用都非常高,如此昂贵的费用显然就对一些中小型企业难以忍受,交易费用、交易成本触动了一部分人要进行创新,纳斯达克的出现是非常重要的动机。当然有这个动机也不够,还必须要有时代的背景、要有需求,需求才能引导动机,有什么样的金融需求、什么样的金融制度,它就会应运而生。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全球新一轮技术的变革已经出现,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的应用带来了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所以说它的逻辑起点是科技创新,一大堆科技创新企业的出现,它需要与此相匹配的金融制度推动它的发展,所以这其中包括风险资本,也包括后来的纳斯达克市场,就适应了这种要求,当然也和当时的金融体系的市场化的变革的趋势相适应。实际上从20世纪50年代之后,全球的金融体系就越来越市场化了,也就是说资本市场在其中开始起到引领的作用,资本市场的发展推动着当时金融的结构性变革,其中资本市场也蕴含了后来的纳斯达克市场。我想这三个重叠在一起,才造就了纳斯达克的辉煌,所以它的辉煌不是偶然的,有它的逻辑的必然性。 

   中国的创业板从一年前已经出现,实际上已经讨论了七八年的时间,从网络泡沫开始,我们就在讨论中国创业板的推出,当时应该不具备推出创业板的条件,经过近十年的讨论与探索,再加上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到了2009年,应该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比如说股权分置改革已经顺利的完成,比如说中国的市场它的透明度、规范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以及对市场有深入的了解,加上对投资者也比较了解,所以我们推出了创业板,创业板在市场结构的变革方面是非常有意义的,要充分认识到创业板的推出对中国金融体系的结构性变革、对中国资本的发展意义非常巨大,对引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意义非常重大,对改变人们的财富观意义非常重大。 

   我们推出创业板也有我们自己的说法,虽然创业板的交易费用包括IPO的费用比主板低一些,但是它的起点不是说交易费用,起点我们有一个说法,说我们要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这个命题本身应该说是正确的,因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对应着不同企业融资的需求,也对应着不同投资者对资产选择的需求。所以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架构下,创业板应运而生。 

   当然中国的创业板的推出可能还有一个说法,就是中小企业融资难,我们要开辟一个新的融资渠道给这些高新技术的企业以通畅的融资平台,从而推动他们的发展,我想这个也是成立的,还有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分工是存在的。从战略分工的意义上来说,沪深港这三个市场不能进行同构的竞争,应该进行战略的分工,上海的市场从定位来说是中国的主板市场和蓝筹股的市场,深圳的市场要定位成纳斯达克的市场,如果把上海定位为纽交所的话,深圳就定位为纳斯达克,香港就像伦敦市场那样,比较国际化,虽然英美是两个国家,香港属于中国的一个部分,从战略分工来说似乎有一点这样的意思,但是谁也不讲。这种战略分工对于未来中国市场的发展意义很大,对把中国的资本市场建设成为新时期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关键的步骤,如果我们内部都是恶性的竞争、同构的竞争,没有特点、没有定位,而且我们要构建所谓全球新的金融中心也会有困难,我是从这三个层面来理解我们建设创业板的战略目的,也就是说我们建立创业板是有基础的、是有目的的,实际上隐含了中国的创业板是会成功的。 

   我们还要思考在不同背景下创业板的成功之道和不成功的原因,对我们来说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英美模式下创业板是成的,英美模式是一个金融学的概念,再说得准确一点,所谓的英美模式主要是市场主导性的金融体系,也就是说在这种金融体系的架构下,资本市场起着基础的、核心的作用,在这种模式下创业板是成功的,包括纳斯达克,但是纳斯达克最具有代表性,英美模式下创业板成功的秘诀究竟在哪里?我想主要是几个方面: 

   第一个是它有一个恰当的金融模式,在这个模式下,金融市场、资本市场是它变革的力量、是它运行的基础,是它基本的平台,是它天生的土壤和环境适合创业板的出现和发展。 

   第二个是它有一种金融的文化,这种金融的文化主要是强调竞争性的文化,也就是反对垄断的文化,这个文化非常的鲜明。在我们国家这一条要差一点,我们现在走得越来越垄断,似乎垄断做大了就是好的,有可能是好的,当然可能更多的是不太好的,小而美,在中国要提倡竞争,我们在这种文化上要差一下,如果在英美模式下,像工农中建这么大的商业银行,可能会被分解,因为它强调竞争性的文化,包括创业板市场、包括纳斯达克市场,培育的企业都是一种竞争性的企业,我想这是一个文化。 

   第三个是它的经济的规模和成长性,今天的欧洲已经老态了,它没有成长性,美国也进入了下滑的趋势,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推到30年前、40年前,他们还是蓬勃向前的,他们的经济发展特别快,他们有着无穷多的创新型的企业,这为它的成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创业板市场如果没有源源不断的资源难以为继,因为它是高淘汰率的市场,它的退出速度非常快,如果没有补充新的上市资源就会耗竭,就没有成长的空间,和当时经济的增长趋势和庞大的经济规模有高度的相关。 

   第四个就是具体制度的设计应该说是比较科学的,所谓具体的制度设计是说它完全有别于当时主板市场一系列的规则,包括IPO部分、包括交易部分、包括退市部分,这个都是它完全有别于主板市场的规则。 

   第五个就是它有着相对有效的监管,它有着多层次的监管体系,我想这些方面是英美模式下创业板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创业板有它不成功的地方,包括韩国、日本、香港地区、德国等等,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创业板不是那么成功,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创业板市场不那么成功的原因也是源于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个应该可以看得到它的金融模式本身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是有某种的抵触作用,当然也有人会问,香港的金融模式是英美模式,为什么也不成功?这可能和它的资源有关系。 

   第二个是缺少上市资源。 

   第三个是金融规模和潜力,日本的经济规模很大,但是它的经济潜力有限,中国如果能达到海外那种创业板标准的,有数以万计,这个也是我们创业板一个重要的资源。 

   第四个是制度设计过于刻板,比如说它的退市机制可能有问题, 

   有人对中国的创业板提出了大量的质疑以及大量的肯定,我觉得这两种说法都有问题,我是忧虑和希望并存,我概括为九大忧虑的现象,我们要对这九大忧虑的现象高度重视,这九大忧虑的现象透出我们在制度设计方面的重大缺陷,它将严重阻碍中国未来创业板市场的发展,如果不加以高度重视的话、如果不完善相应的规则的话,它会阻碍我们的发展。 

   第一个是寻租股东突击入股的现象,寻租股东他们的嗅觉非常的灵敏,他们到处寻找一年左右就可以上市的企业,而且寻租股东是权利和资本的交易,这个权利倒不一定是行政权利,这是非常严重的腐败现在,寻租股东的出现严重迫害了这个市场的原则,因为它对这个企业的发展毫不用处,风险资本从最原始开始我培育你,这是可以的,它纯粹是套利来的。所以根据公开的测算,出现突击入股的形式比例在30%甚至更高,寻租的比例大概是5%左右。 

   第二个是直投和保荐人的关系,我认为直投要和保荐人之间的关系要彻底的分离,不然会严重影响市场的透明度以及公开性、透明性。 

   第三个是资金朝募的现象,有人说我超募一些资金,把这些资金给一些企业家来使用,可能效果会很好,但是我还会想,如此大规模的超募,截至到1027号,超募是607亿,这么大规模的超募,对创新型企业、有些根本该不是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有相当多的自身没有生存能力,它是一个寄生虫,即使对这些创新型的企业来说,也会严重的腐蚀他们的创业理想,拿这么多钱人就晕了,而且会掩盖企业所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它也会影响到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原来的企业很小,一下子就来了50亿资金,真的很难办,而且会大大降低资本的回报率,这些东西细细看来它是有问题的。 

   第四个是高官辞职的现象,这是正常的现象,我不可能永远在这个公司做下去,但是它上市之后太快了,本来上市已经有这么多钱,但道理应该更具有激情、更具有创业的精神,但是拿了钱之后反而不干了,初创期有很多的理想,所以从逻辑上解释不通,肯定背后有制度的缺陷,在诱使着他去辞职。后来深交所对这个现象在高管辞职后套现的期限做了一些修改,我认为是非常正确的。 

   第五个是高市盈率的现象,高市盈率主要是它难以为继,而且我们创业板的发行市盈率是65倍,我不知道这样的市盈率能维持多久,这是梦幻般的价格。最近对高管辞职后的套现期限做了延长之后,创业板反而大幅度的上涨,后来我一想,一个好的想法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它只不过把风险压后了。当然高市盈率的现象背后是一种梦想、是一种双重的梦幻,这些创业板的上市公司都以为他们能成为未来的领袖型企业,而投资者以为他们真的会成为领袖型企业,实际上不然,因为创业板市场是高风险、高成长型的市场,高风险是因为它的高度的退市率是显著的提高,在中国的创业板市场里面,在510年内,能够留下20%就很了不起,绝大部分不可能,你看它的盈利模式就知道。 

   第六个是信息泄漏现象好像比较严重,因为创业板的上市公司股本规模都是比较小的,都会有一个离奇的现象,在高送股之前都会有好几个涨停板,这里面有信息的泄漏,存在着明显的价格异动。 

   第七个就是退市机制难产的现象,实际上在一开始退市的制度就要建立起来,要告诉大家,当你达到什么标准的时候,可以进行交易,当你没有达到标准的时候就要退市,标准有财富的标准、也有违规违法的标准,一定要构成一个高风险的市场,这个高风险对市场的成长非常重要,目前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思考。 

   第八个是创富效应现象,主要是寻租股东的创富效应,他们一夜之间可能会成为千万、亿万富翁,大家之所以愤愤不平是指这一块,我们要创造一个条件,要对创业股东加以鼓励、加以引导,对寻租股东的突击入股要有专门的限制。 

   第九个是有强烈的套现欲望,这个市场如果成为套现市场真的令人恐怖。我觉得深交所在一些规则修订方面、完善方面还是非常及时的,比如说它有一个窗口指导,这个窗口指导很有意思,这也是在抑制某种潜在的观念交易,比如说一些基金,这些东西很有意思,这个要引起我们的警觉。 

   说到忧虑,就是要使我们思考这些问题,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创业板才会有希望,不要笼统的乐观、盲目的乐观,这也是不行的。但是我还是说中国的创业板有理由期待它未来的发展,其中三大理由非常重要: 

   第一个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这个大背景酝酿了大量的机会,酝酿了我们中国将会滋生出数以万计有生命力的企业,这得益于我们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国经济在2010年将会达到37万亿人民币,折合美元为5.4万亿人民币,到202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就将达到和美国相同,甚至超过美国,当然这有一点乐观。我坐在飞机上看到,2017年,金砖四国加上一些新兴的国家,到2017年的经济总规模将会超过老牌的经济国家,中国都是这里面的领头羊,这是创业板发展最重大的经济背景,如果中国的经济是老态化了,我觉得创业板也很悬。 

  第二个中国金融市场结构性的变革要求,也就是说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仍然是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重点,创业板发展的市场也是一个重要,中国的金融体系不敢说是英美模式了,从外观上来说还是银行主导性的金融体系,但是我们在向着市场主导性的金融体系,从发展上来说,中国的金融模式开始有着越来越多的美国金融模式的影子,我本人是赞成这种方向的。有人在金融危机之后质疑这种金融改革的方式,不要被金融危机吓破了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现象,不能因为美国出现了金融危机就否认这种东西,如果拿美国出现金融危机对它所带来的损害和这种金融模式对经济所带来的效益相比,那要小得多,没有这种金融模式,美国就躲不过这种金融劫难,正是有这种金融模式才没有太大的问题,它才会肆无忌惮的把它的风险转移给全世界。 

   第三个就是制度不断完善的现实主义态度,我们中国人本质上不刻板、不教条,有什么问题赶紧去完善我们的制度,这个非常重要。所以从IPO到交易制度,再到退出制度,比如说IPO的标准,我们和全球所有的市场标准都不一样,我认为这个很有意思,这可能是我们成功的标志之一,我们有自己的交易体系,我们没必要在创业板内引进做市场制度,我们也挺火的,同时我们可能有自己特色的退市机制,这都不是教条主义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创业板,去完善创业板。 

   刚才都说了问题、也说了希望,但是我们心目中的创业板应该是什么样的创业板? 

   第一个它一定是具有对创新精神的激励,通过什么方式激励呢?不仅仅通过表扬和将近,主要通过财富效应,去极力创新的精神; 

   第二个孕育未来领袖企业的摇篮,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在中国创业板里面现在才有127家,如果等到500家或者1000家的时候,里面出现10家左右的,能引领社会发展的企业完全是可能的,所以在中国出现像微软、苹果、谷歌这种企业完全是可能的。 

   第三个它一定是合理的财富创造机制,它要让创业家们富起来,应该鼓励他们。 

   第四个要构造中国资本市场新的增长极,我们不能把眼光停留在蓝筹股的市场,蓝筹股的市场固然重要,但是我们培育中国资本市场的增长极可能更为重要。现在纳斯达克对纽交所提出了全面的挑战,未来我们的创业板市场也可以对蓝筹股市场提出全面的挑战,这是我们心目中创业板的发展。 

   创业板应该成为中国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推进器,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筛选和培育的平台,成为中国金融体系现代化的引导者,成为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接下来给大家汇报一下2011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展望,我们首先要了解我们这个市场发展的一些背景,对这些背景不了解,我们对市场只是一种猜测,我们就会心中无数,如果我们了解了这些背景,我们心中就有数了,涨涨跌跌在我心中。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五大背景: 

   第一个是市场背景,所谓市场背景就是全流通时代的全面来临,全流通已经占到80%90%了。   

中国的交易量实在是太大了,5000多亿的交易量都会频频出现,5000多亿的交易量真是闻所未闻,这可能和我们的文化有关系,中国文化里面对金融市场是抵触的,我不觉得是这样的,中国文化里面有爱储蓄的特征,当然也爱投机,我们是两个极端,有一些人特别不喜欢投机,有了钱就存到银行,这些和金融市场是不对接的,有些人一有钱就投到资本市场里面去,中国人的两个极端非常鲜明,有些人想存在银行,也使得中国商业银行的基础非常牢靠,它有很稳定的资金来源,这次金融危机之后,商业银行体系非常稳健,没出什么问题。另一部分比较投机的,也是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元素,所以交易量将会非常大,实际上暗含着什么问题呢?对券商来说竞争会非常的激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难以转型。 

   全流通时代的市场,它的功能将会从追求IPO慢慢过渡到存量资源的配置,我们今天关注的仍然是IPO的规模、数量,我们国家总是说今年你融资了多少,才你说你重要的,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它的功能不在于为企业融了多少资,等到市场走向成熟之后,IPO的融资可能会越来越少。 

   它的全球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大,今天中国的经济的确对全球有影响力,中国的资本市场对全球也有影响力,最近一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提高利率,对全球的经济就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它的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资产的定价体系里面它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韩国的首尔和东京的交易所比我们早开半小时,它半小时都是没事的,经常要看看深圳、上海的市场怎么开盘,还要研读一下中国经济政策的变化,可想而知我们现在的影响力有多大,以前我们内地市场要看香港市场的定位,现在可能是反的,香港是慢慢的向内地市场看齐,包括它的交易制度、它的交易时间都要做一些调整,这侧面反映了中国沪深两个市场全球的影响力在明显的提升,而且多少人都想打破头到中国市场投资。 

   第二个是货币背景,我们的确进入到通货宽松的时代,通货宽松的导火索是由金融危机的引发出现的,为了应对当时的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相继推出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过去差不多两年,欧洲、特别是美国,仍然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中国为代表,慢慢的从宽松的政策走向文件的政策,但是它对全球流动性的宽松带来很大的影响,对中国来说,我们面临着来自于美元的很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了我们市场的改革,显然我们要从宽松的货币政策走向中性的,这两次货币政策的操作,就意味着我们告别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我们正在迈向漫长的、稳定的中性的货币政策,我们要对跨境资本的监管要比以前要更加严厉一些,如果一方面我们提高利率,另一方面我们的跨境资本的监管比较松驰,我们要对跨境资本非常严厉的监管,将会影响到中国金融体系国际化的进程,我们说要到2020年将中国建设全球性的金融中心,完全是自由的,透明的,所以说和这个方向是相逆的。但是通货宽松的时代的确已经来临了,所以资源的价格也好,包括CPI也好,都会出现不同的上涨,既然已经来到了通货宽松的时代,宽松的通货是会形成购买力的,是会对价格体系带来影响的。比如说CPI和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大宗商品是跌了,不动产价格也是市场价格的一类,还有就是股票价格,这些价格都会受到通货宽松的影响,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果我们把这些价格通通都控制住那是不现实的,一方面进入通货宽松的时代,一方面又进行价格全面的管制,这是不行的,我们必须想办法,要让宽松的通货流到对实体经济不会有太大影响的领域里面去,要有一个池子,这个池子要过多的消耗这些货币,这个池子显然不能流向消费品市场,让大米、蔬菜的价格猛涨这是不行的,所以要对消费品市场进行关注。消费品市场肯定是排在第一位的,第二位是大宗商品的价格,第三位是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最后是股票市场的价格,我觉得可以让资金进入到股票市场里面去,可能对市场的影响就没有那么大,这就是通货宽松时代的一种思考。 

   第三个是政策背景,已经进入到宽紧交替的时代,在出台政策的时候,一方面要保持连续性,同时要保持灵活性,我们这个说法都非常的缜密,有时候政策的出台太快了,或者说观察的期限太短了,或者说太着急了。有人说马上还会进行第二次加息,我不以为然,货币的操作最后的效果有一个实质,怎么也得36个月,你不要指望说半个月就能出效果,它出不了效果的,要保持一个适度,要有耐心、要观察。宽紧交替,一方面我们要收紧,另一方面周期性的政策已经出来了。 

   第四个是经济背景,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最雄厚的背景,就是经济的高增长与模式转型时代的来临,经济的高增长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也为中国资本市场结构性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主要有两条:一个就是产业结构的转型,包括“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要大力发展新兴的战略性产业,显然对资本市场提出了要求,也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机会;第二个就是资本模式的转型,由原来的主要依靠外来需求拉动,要转到内需、外需均衡拉动,到逐步到内需为主的增长模式上来,内需市场庞大的产业,在资本上获得很大的发展,这也是比较大的背景,要深刻的理解经济的高增长与模式转型对资本市场所带来的深刻的影响。 

   第五个是开放的背景,这是国际化时代的来临,对中国的经济也好、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也好会带来重大的机会,那就是人民币的国际化,人民币的国际化意味着中国经济第三次红利时代的来临,所以要深刻的理解它。 

   2011年的中国资本市场将可能是大幅波动的一年,由于国际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各国的政策执行上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分歧,所以它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可能会出现前低后高的现象,总体上看,2011年中国的资本市场应该是在波动中成长,这个基本判断应该还是可以确立的。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吴教授,下面有什么问题可以问吴教授。 

   提问:吴教授您好!我是深圳晶报的记者,您刚才说今年资本市场发展将会有一个重要的货币背景就是通货宽松时代的来临,我们知道10月份公布的CPI数据,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份CPI同比上涨了4.4%,在物价全面上涨以及通货膨胀的背景下,2011年资本市场的走势会是什么样的波动情况?或者说它的点位大概在什么范围内波动? 

   吴晓求:它不会出现2007年那样,没有约束的上涨、跨年度的上涨,当然也不会出现2008年那种无休止、跨年度的下跌,因为我们面临的背景、环境和当时是不一样的,今年CPI3.35%是存在的,因为它是一个同比,但是我还是强调如果CPI持续性的在4%4.5%以上,可能会引来加息,但是我觉得对加息还是要慎重。 

   提问:您怎么样近两天A股的调整? 

   吴晓求:在座的有很多比我要清楚,主要有两重因素:一个是市场因素,因为从108号国庆之后,的确上涨得非常之快,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它也有一个要求、也有一个调整的机会,领导对不确定因素的理解上有差异,究竟到什么程度?大家也有疑虑,也许没有当时对市场的破坏力那么大,也有一个判断,对下一步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有些人比较谨慎,可能内外的货币政策加上市场的要求,也可能就造就了,但是市场如此大幅度的下跌,的确还是有点出乎预料。 

   提问:我比较拥护您对创业板的看法,我想咨询一下关于政策方面的问题,您对中国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预计是十年,您的立场是什么样的? 

   吴晓求:在目前的汇率制度下以及在目前的全球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越来越保守的条件下,这是一个被迫的行为,这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投资保护主义加上目前的汇率制度一个无奈的选择,实际上要走出这个困境,只有两个办法:一个就是要大力推进全球贸易和投资市场的自由化,这是一个前提,我们的确不需要那么多美元储备,可是也没有办法,现在中国人变得越来越开放,市场越来越自由,欧美特别是美国变得越来越保守、越来越封闭,所以我们要的东西他不给,我们的东西又那么好,所以我们换了一大堆钱,实际上我们的确需要大量的高新技术的产品,我们甚至也可以到全球投资市场去投资,但是他们对我们很警惕,我们一去他就警惕,不知道我们想干什么,实际上我们什么也不想干,我们就不想要这个美元。我们倒是很开放,我们敲锣打鼓带着大红花招商引资,他们总是高度的警惕。所以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投资保护主义的确有问题,所以G20峰会都是说这一条,但是进展甚微。 

   要彻底走出这个困境那就要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使人民币在未来成为全球三大储备性货币之一,这也是我这些年反复说的一条,只有这个办法,否则你怎么办?这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有障碍,美国人希望人民币越来越市场化,但是它也不给我们创造更加市场化的条件,它给我们创造的条件非常的恶劣,我们有时候要把门堵起来,堵起来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不是我们本来的想法,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只有改革的措施,没有其他的,比如说欧元更加的一塌糊涂,到处都冒火,日本的经济也在衰退,它也是没有什么喜事的,我们到非洲去投资一些企业他们又觉得我们了,这两方面的改革是我们走出目前困境的一些真正的办法。 

   主持人:感谢吴老师精彩的演讲,吴老师带给我们对未来非常好的视角,如何看待未来以及明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角度, 

   主持人:各位来宾,今天上午胡祖六先生介绍了创新发展的四个必要条件,讲到中国已经有了两个半,这让我们大家看到了希望和改革的下一步方向。吴老师谈到了在美国大量放水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在此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各位嘉宾作出的精彩演讲,上午的论坛到此结束,创业家峰会将在下午的两点举行,敬请大家参加! 

【添加到收藏夹】 【打印本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