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高交会2021 > 高交会历届回顾 > 第十三届高交会 > 新闻集锦

2011中国高新技术论坛——资本市场专场隆重举行 文字实录

新闻来源:高交会组委会 发布日期:2011-11-18

       1117上午,第十三届高交会中国高新技术论坛——资本市场专场在深圳会展中心五楼杜鹃厅隆重举行。 

  本届论坛由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助理周建男主持,深圳市常务副市长吕锐锋致欢迎词。围绕“2012年全球资本市场的机遇与挑战”这个议题,首先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吴晓求就中国资本市场未来战略发表了精彩的演讲。随后,美国投资专家、作家吉姆·罗杰斯现场解答观众提出的各种问题,见解独特,论断精辟,良好的交流与互动让现场观众受益匪浅,意犹未尽。 

  中国高新技术论坛——资本市场专场从2008年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了3届,罗杰斯的到来让本届“资本市场专场”在规格上高于历届,已成为高端投资者每年获得投资信息、分享投资经验、发掘投资机会,企业获得投资的一个重要平台。 

 

  附件:  

  2011中国高新技术论——资本市场专场实录速记稿(备注:不包含吉姆·罗杰斯) 

  时间:20111117日上午930——1200 

  地点:会展中心五楼勒杜鹃厅 

  主持人: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本次论坛现在开始,出席论坛的有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吕锐锋先生;美国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先生;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晓求先生;以及深圳和全国的著名企业家。现在有请周健男先生主持今天的论坛。 

  主持人(周健男):大家好,一年一度的高交会又开始了,这场论坛是关于资本市场的。下面有请深圳市常务副市长吕锐锋先生致辞! 

  吕锐锋: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很高兴和各位朋友相聚在中国高新技术论坛资本市场专场,首先我代表高交会组委会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对参加本次活动的全体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高交会自举办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国内外高新技术转化,促进资本与技术的结合,中国高新技术论坛资本市场专场作为高交会的主题论坛,得到了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和深交所、创业投资中介机构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已成为高交会的热点论坛之一。本次资本市场专场邀请到著名经济学家吴晓求先生和国际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先生,他们两位都是在业界享有盛名的资深专家和学者,将通过主题演讲和互动交流的形式深入解析和展望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投资方向,分析2012年全球资本市场的机遇与挑战。我相信本次论坛将为在座各位带来思想和观念方面的丰硕收获,也将为中国资本市场和高新技术产业带来案例和经验方面的积极借鉴,特别是为各类资本寻求商机,实现再增值,提供颇有意义的启发,为相关企业走向资本市场以及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规范化运作、国际化管理和跨越式发展,提供富有建设性的参考。我衷心地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各位! 

  主持人:谢谢吕市长热情的致辞,现在有请两位嘉宾分别做主题演讲,首先有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吴晓求先生演讲,吴教授多年来对中国的资本市场和中国的宏观经济都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在每次重大事件的时候,都有他的声音,他提出的政策建议,而且都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面有请吴教授来分享他最近的一些研究成果,探讨中国资本市场和中国宏观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向。 

  吴晓求:尊敬的吕市长、尊敬的罗杰斯先生,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非常荣幸参加一年一度的盛会——深圳的高交会的高新技术论坛,差不多每年都会参加这个非常重要的盛会,我记得去年我来参会的时候,主要是对中国的创业板进行了分析,也指出了它所存在的8大问题,这些问题现在都在暴露,当然,对中国创业板的评价还是肯定多于批评,因为它对于改善中国资本市场的结构还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未来它也会是中国的财富培育中心,也就是未来财富的成长地方在中小板、创业板。 

  今天主要给大家讲讲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本来组委会让我讲讲2012年资本市场的发展,后来我想想看,有很多的券商、分析师在这方面都做了比较好的研究,我想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发展最重要的还是缺战略,整个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还是缺乏战略性的研究,我们不知道我们的金融体系向何方发展,有时候也不知道究竟为什么发展资本市场,也就是说对战略的研究是比较缺乏的。比如说我们的经济每年都有9%以上的增长,而中国的资本市场完全不给力,根本不反映实体经济的状况,这可能说明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我们对资本市场的认识是不清楚的,战略上是模糊的。可能有一段时间是清楚的,比如说股权分置改革的时候,在2005年前后,那时候认为不推动股权分置改革就没有未来,实行了股权分置改革,才有未来,才能慢慢的国际化,后来又慢慢的不清楚,认识不清楚导致我们的战略目标是模糊的,同时我们的政策也是边缘化的,也就是说每一次的重大调整,都没有把资本市场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忽视了它的发展。由于我们认识不清,战略模糊、政策边缘,导致市场信心严重匮乏,所以资本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完全不相匹配。 

  今天我主要讲讲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的战略,我主要讲4个方面: 

  第一,要从灵魂深处理解资本市场在中国究竟有什么样的作用,资本市场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市场已经有20多年了,回顾过去20多年,资本市场在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这些作用正在与日俱增,从20年的时间来看,这些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的6个方面:第一个作用是资本市场作为现代金融的核心,推动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中国经济的总规模已经超过日本,位列全球第二。2011年的经济增长预计也会达到9.3%GDP的总规模大约会达到44万亿人民币,约7万亿美元,这个增长速度还是非常快的,人均GDP到今年年底可能会达到5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起点。我们一般认为4000美元的人均GDP是中等收入国家的起点。资本市场不仅从资本筹集、公司治理、风险释放等方面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且大大提升了经济增长的质量。我想应该充分认识到在整个中国经济增长中,资本市场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主要是改变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它的信息透明度。第二,资本市场加快了社会财富,特别是金融资产增长的速度,资本市场为社会创造了一种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的财富成长模式,建立了一种经济增长基础上可自由参与的财富分享机制,同时它推动了金融资产的快速增长。没有金融资产的快速增长,没有大规模的金融资源,要维护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是非常困难的,资本市场就是创造了巨大的源源不断的金融资源。第三,中国的资本市场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现代金融是科技进步这一经济增长动力源发挥乘数效应的加速器,它也为大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杠杆化的动力。第四,资本市场为中国企业的机制改革和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市场化的平台。资本市场让中国的企业摆脱了为所欲为、无知无畏的盲流心态,它逐渐转变为既有约束也有激励的现代企业行为机制,它使上市公司成为一个理性的行为人,同时资本市场也为企业的定价提供了一种合适的机制。全球公司前100强中有几家是中国的公司,资本市场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五,资本市场推动了中国金融体系的市场化变革。现代金融体系不仅是资源配置机制和媒介资金供求关系的机制,还是一种风险分散机制。美国2008年出现了金融危机,如果说它没有现代金融体系,没有那样的金融结构,它可能会进入严重的衰退,那样的现代金融结构,那样的现代金融体系帮助它在分散风险,它在配置全球资源的同时也分散了风险。所以说现代金融体系是一个风险分散机制,其中资本市场起到最核心的作用,以资本市场为核心构建的现代金融体系已然具有存量资源配置、分散风险和财富成长和分享三大功能。如果没有资本市场,它只能对增量资源进行配置,不能对存量资源进行重组,金融市场可以实现存量资源的再配置,可以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第六,资本市场提供收益风险在不同层次匹配的证券化的金融资产。给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不同收益和风险相匹配的、具有充分流动性且信息透明的金融产品,是一个国家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资本市场的这一功能将彻底释放金融压抑,从而使金融投资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这6个方面是我做的一个概括,如果说我们真正认识到资本市场有这6大作用,我们就会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我们就不会让资本市场边缘化。 

  第二,到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些背景。 

  资本市场的发展离不开经济、金融等因素的支持,总体而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未来面临的市场结构因素和经济、金融环境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步入真正意义上的全流通时代。股权分置改革开启了全流通时代,恢复了资本市场的资产定价功能,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开放奠定了基础。从这个图中可以看到,流通市值和总市值已经越来越接近了,全流通时代已经到来了,可流通市值和全流通之比不断上升,意味着市场的流通功能越来越大。全流通的时代对市场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从短期来看,它有一个解禁期,长的48个月,短的12个月,这个解禁期会压抑市场,会使市场定价的重心下移,所以从20072月份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以后,我们现在都在消化股权分置改革时期逐步到期的解禁股的压力。一般认为需要花5年的时间,才能对股权分置改革所推动的那个解禁期的压力。也就是说到2012年,这种解禁期的压力才会慢慢消失,市场将会进入一个新的趋势。第二,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着宽紧交替、外松内紧的货币环境。因为资本市场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离不开货币环境,你的经济背景、基础环境再好,如果说没有货币环境跟进,那是不行的,也就是说虽然你的土壤很肥沃,但是没有适当的温度,这个市场是不可能成长的,光经济增长了9%,但是没有货币环境,没有政策环境,这个市场不可能增长。目前我们就在宽紧交替、外松内紧的货币环境。所谓外松,就是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国际市场上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已经实行了两次量化宽松,第三次的量化宽松还是有可能的。全球进入了一个流动性过剩的时代,大宗商品和黄金价格会不断呈现上升的趋势,国际通货膨胀将面临长期的潜在巨大压力,这是长期以来表现的流动性过剩的结果。我们的货币政策应该和外松是相逆的,为了应对通胀,与国际主要货币的量化宽松政策相比较,中国的货币政策将会以抑制通胀为首要目标,稳健而趋于偏激的货币政策将会呈现周期性的政策,这个周期的紧缩政策应该说已经结束了,我们现在正出现某种微调的信号,包括信贷政策结构性调整对中小企业有所松动,也包括央行票据基准利率的下调,都暗示着货币政策某种意义上的微调,也就是说这一轮的紧缩应该基本结束。从中国的实践来看,当CPI低于4%时,中国的货币政策将会出现周期性的松动,松动的核心标志就是存款准备金的下调,中国货币政策的工具就是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而不是利率,这和国际上的做法都不同,中国采用的这个就是总量收缩或者是总量放松的方式,这可能和中国目前的货币投放机制有关系。我们在观察货币政策变动的时候,一定要观察它的存款准备金率,如果哪一天存款准备金率下调,那就预示着资本市场的转机就到了。目前的21.5%的存款准备金率是比较高的,是一个非常紧的货币政策。有人说汇金公司出手就意味着转市,那只是一个暗示,还没有到转市的环境,转市的环境就是存款准备金的下调。第三,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着持续性的巨大的融资压力,因为金融的结构性缺陷,中国的股票市场承受了很大的融资压力,其中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的融资需求巨大,而且持续、源源不断。仅上市商业银行每年可能要在资本市场融资30004000亿。通常情况下,我们国家每年的新增贷款要在8万亿以上,才能保持8%的经济增长。按照新的巴塞尔协议和银监会的相关要求,它就要消耗5000亿的核心资本,其中上市银行占整个银行的比例大概是70%80%,也就是说将会在3000亿到4000亿需要融资,这是巨大的压力,这还没有考虑更大规模的实体企业的融资,包括IPO、包括蒸发等等,也就是说市场承受了巨大的融资压力。这个巨大的融资压力事实上和我们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金融创新改革停滞有关系,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来,商业银行的创新是不够的。唯有进行金融的结构性改革和创新才能解决这一矛盾,否则这个市场难以忍受。9月份M2的增长只有13%,可是我们的经济增长是9.4%CPI6.2%,加起来就是15.4%,也就是说市场上的新增资金是0,甚至是负的,同时市场上还有大量的融资需求,所以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供求失衡。要缓解这样的融资压力,唯有进行金融的结构性改革和创新才能解决。所谓金融的结构性改革,首先要大力发展公司结构债市场,同时要让商业银行巨大的信贷资产流动起来,这样才会减轻对资金的需求压力,同时要为资本市场提供结构化的资产。如果说不进行金融的结构性变革,那么这个市场就会很成问题。第四,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是基于实体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结构转型,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不是泡沫化的,因为它的实体经济在快速的增长。到2020年,中国经济还将维持较高增长,年均增长在8%以上。温总理说我们在“十二五”期间,或者到2020年维持7%的增长,那是一个稳健的目标,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会高于这个目标,到2020年仍然会维持8%以上的增长。也有人说,通过宏观紧缩,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到了9.1%,很多人说有下行的风险,这正是我们调控的目标,中国经济要慢慢习惯8%的增长速度,不要总是主要10%的增长,8%的增长已经很好了,到2020年,我们的年均增长还会在8%以上,在维持高增长的同时,中国增长的模式也会进行结构性的调整,无论是它的高增长还是结构性的调整,都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动力。国务院说在未来要发展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等,跟这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匹配的,中国的资本市场将带来结构性的机会。与此同时,我们的内需有极大的扩展,因为经济结构要转型,要逐步从出口为主转向内需为主,这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会。这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宏观背景。第五,中国资本市场面临不断开放和国际化的内在要求。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中国金融发展重要的战略目标,在2020年,把上海、深圳建成新时期的国际金融中心,这是我们国家的战略目标。经济快速发展将促使资本市场的跨越式发展,资本市场的跨越式发展将为海外资本提供完善的保值增值和财务管理渠道,这是形成国际金融中心最重要的基础。这是我们要认清的背景,当然这个背景到现在还有了一个变化。国际化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也可能出现巨大的波动。目前的美债危机从短期来看是没有支付风险的,美国国会提高了它的债务上限,它可以通过发行美元来对冲它的支付风险,当然这样也会使美元的长期信用遭到破坏,所以从长期来看,我们持有的美元资产也会有减值风险。我主张我们国家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要逐步加快,因为一个处于颓势的美元给人民币留下了空间,在强势的美元的情况下,人民币没有太多的空间,所以我觉得应该顺应趋势、抓住机遇、推进改革。欧债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风险,因为它们没有货币政策对冲他的财政危机,当然欧债危机的背后是欧元危机,欧元本身存在结构性的缺陷,它从出生的那天开始就出现了结构性的缺陷,这个结构性的缺陷会通过欧债表现出来,现在已经表现出来了。如果欧债处理不好,它也会出问题,现在欧债危机向纵深发展,意大利已经出了很大的问题,它的债务的总规模是GDP总量的150%,如果意大利不能解决问题,马上就会蔓延到法国,整个的欧元体系就面临着巨大的问题。欧元区也不能抱着幻想,说欧元崩溃退回去,那是不可能的,完全做到让它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体化在短期内也不现实,唯一的可能就是淘汰,将不符合标准的淘汰出去,保持相对小的欧元区,这可能是一个现实的选择。当然欧元的不稳定,对全球的货币体系会带来负面的作用。全球的主权债务危机在未来会出现比现在大的危机,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这些背景。 

  第三,到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政策重心。如果说我们从认识上理解清楚了,把发展的环境也做了透彻的分析,我们就必须制定一个恰当的战略目标,以及根据这个战略目标来制定一个恰当的政策,推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将以上海、深圳资本市场为轴心的中国近市场,建设成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金融市场增长极。并将上海、深圳建设成全球新的金融中心,全面实现中国金融体系的现代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届时,中国资本市场将会呈现以下特征:第一,中国的资本市场将会是全球最重要、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国际性金融资产交易市之一,仅股票市场的市值到2020年将达到100万亿人民币,现在大概是25万亿左右,还有9年的时间,我相信能够达到100万亿。第二,将形成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资本市场结构系列,资本市场的功能将得以完善。在这个结构系列中,债券市场是非常不发达的,我们重股票市场,轻债券市场,这对中国金融体系市场化的改革是不利的,对传统商业银行的挑战不是来自于股票市场,而是来自债券市场,我们要调整我们的金融体系结构,必须要发展债券市场。中国管债券市场的部门非常多,财政部、发改委、证监会等等部门都在管,这样的话,这个市场肯定发展不可能,如果是一家管就能很好的发展起来,如果没有人管,它就发展得更快。第三,多层次的股票市场结构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上市公司将会达到4000家,其中主板市场将会达到2000家,现在主板市场是1300多家,未来增加700家将是可能的,中小板、创业板达到2000家。B股市场将会与A股市场在未来的七八年时间合二为一,退出历史舞台,主板市场将会成为最重要的财富管理中心,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会成为重要的财富培育中心。有时候财富培育中心的增长速度比财富管理中心快得多,从美国纽交所的30种工业品指数到标普的指数,再到中小板的指数来看,中小板的企业的成长更快。国际版市场成为蓝筹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股票市场的透明度日益提高。第四,投资者队伍进一步发展,类型趋于多样,功能日渐多元,规模不断扩大。机构投资者特别是私募基金会有快速发展,所占流通市值之比将从目前的25%左右上升到50%左右。第五,市场功能进一步改善,将从关注增量融资(IPO和增发)过渡到关注存量资源配置(并购重组)。现在我们都在关注我们的融资规模有多大,不关注这个市场的建设,也不关注这个市场的管理职能,这是认识上严重的偏差,由于它的功能会得到改善,中国资本市场会更具有持续性和成长空间。如果我们未来还是把市场的重点放在筹资上,这个市场将不会得到发展。 

  这是它的战略目标。与战略目标相匹配的是政策的重心。如果我们设定了这样的战略目标,那么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才能实现它?中国的很多事情是战略目标设计得非常好,但是政策设计非常差,也就是说它没有让战略目标实现的政策支持。比如说我们国家党中央、国务院说要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这是一个战略目标,这个非常正确,也必须这么做,可是我们的政策配套是跟不上的,因为你要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除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之外,很重要的是经济增长推动力的结构转型,也就是说你究竟是靠外需拉动为主,还是政府投资推动为主,还是消费需求为主,这是非常明确的。我理解党中央、国务院说的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一定是要慢慢地转到内需为主,其中消费需求要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主要的推动力。要拉动消费需求,就意味着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比例都要进行改革,现在从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比例来看,政府财政收入的比重占的很大,我们多年的财政收入增长都是在25%以上,这样的收入分配制度显然不可能实现我们所谓的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所以说我们的战略目标设计的是很好的,但是我们的政策是不配套的,所以说要大力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要大幅度提高居民的收入。现在政府财政收入增加之后,今年将会达到105000亿,这还是一个保守的数据,这是非常令人忧虑的,因为我们的经济增长只有9.3%,而财政收入增长将会超过20%,去年是30%。我们在制定战略目标之后,一定要关注具体政策的制定,要和这个战略目标相适应。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心是供给政策,我们在相当长时期内把需求政策放在主要方面,股票市场长高了,银监会发一个通知抑制需求,不把供给放在重点,事实上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点是在扩大供给、优化供给结构方面。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中心在供给,或者说供给政策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主导型政策,这种资本市场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供给政策的核心内容是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实现的途径主要有5个方面: 

  一是要继续推进海外蓝筹股的回归,包括在海外市场未上市流通的存量股权以及回归后在A股新发型的股份,适时推出国际股。二是包括央企在内得上是公司控股股东关联优质资产的整体上市。整体上市应该注意一些问题,整体上市是很重要的,因为主要是为了防止关联交易,以前我们的企业都是切割上市的,所以形成了大量的关联交易,所以使得上市公司的盈利和资产都是不真实的,受到上下游的制约,让企业整体上市意义重大,其中也要区分,有一些非营利性的资产必须剥离。美国的市场虽然很大,但是有50家公司是非常重要的,纽交所的前30家以及纳斯达克的前20家,这50家企业成为美国资本市场的指标性的东西,中国市场也要培育至少50家这样的公司,比如说上交所30家,深交所20家第三是要着力推进公司债市场的发展,第四是不断推进中小板、创业板使臣的发展,完善其制度和规则,特别要完善创业板市场的制度。创业板的一个核心的制度就是我们讨论的退市机制,如果没有退市机制,创业板的泡沫就很难消除,有了迅速的退市机制,它的泡沫就能消除。当然,这个退市机制推出很难,因为有一个市场稳定的问题,但是在我看来,就如同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有的人说买了房子要降价,怕大家闹事,我说这是没有道理的,你的信息透明,你买了之后降价了之后你闹事,这是没有道理的。包括股市也是这样的,你购买商品都是有风险的,赔了找政府,赚了是自己的聪明才智带来的,这种思想是有问题的。第五是大力发展并不断规范金融衍生品市场。扩大供给、优化结构的政策主要在这5个方面要一同推进。 

  疏导内部需求、拓展外部需求是中国资本市场需求政策的基本内容,也是供给政策实现的基本前提。 

  与供给政策的主导作用相匹配,中国资本市场的需求政策有两个基本点:一是积极疏导内部需求,推动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的金融资产由单一的银行存款向银行存款和证券化金融资产并存的格局转变,也就是说要把商业银行的资产通过引导,引到资本市场,如果政策如此压抑,我们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收入变成商业银行的存款,如果有越来越多的收入变成商业银行的存款,这就意味着银行的金融体系走向复归、走向传统、走向没落,所以要疏导内部需求,不断提高证券化金融资产在整个金融资产中的比重,是中国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基本取向。 

  疏导内部需求、拓展外部需求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要拓展外部需求,扩大境外投资者的规模和数量,逐步提高境外投资者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投资比重,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实现市场供求关系动态平衡的重要措施。外部需求的拓展中国资本市场战略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目前QFII只有105家,累计的规模也只有206亿美元,这个规模还是非常小的。 

  第四,中国资本市场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条件。 

  一是中国资本市场战略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有它的必然性,它既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要求,也是国际经济格局呈现多元化趋势的必然结果。我希望到2015年前后,中国的人民币要成为一个可随时交易的货币,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货币,希望到2020年之前,人民币成为国际上重要的货币,应该是仅次于美元的一个重要的货币。现在,在国际的储备市场上,美元占了65%的份额,欧元是25%,这加起来就到90%了,日元只3%,剩下的就是英镑和其他的货币,我想从现在开始,这样的储蓄货币的格局要改变。美元本位制的做法在过去推动了全球的经济发展,但是到现在来说,它的负面作用越来越大,其中就是没有约束,它可以滥发货币,使得全球经济处在严重的不稳定的状态,所以要构筑一个多元的、有约束力的国际货币体系结构。G206次峰会都谈到这个问题,但是最后都没有有效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它的问题所在。美元本位制正在危害全球经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蕴藏着巨大的风险,美元本位制是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美元资产占据着各国外汇储备的绝大部分,但美国的货币政策是以国内经济目标实现为依据,并不考虑作为国际货币所应承担的责任。美国利用了美元的霸权地位绑架了世界经济,一旦美国经济下滑,世界经济也会随之陷入衰退。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和进展还是非常好的,我们的经济实力的提升,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提供了很好的经济基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规范提供了可靠的硬件保障,同时作为联系东亚各国的贸易纽带,也逐步扩大了人民币的辐射范围,人民币在中国的周边的辐射范围越来越大。人民币国际化的阶段性安排,进展:人民币国际化尚处于产品出口和经贸往来这一货币国际化开始的最初阶段,中国逐渐强大的经济实力与对外贸易的广覆盖性,为推进人民币资产交易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和基础。从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央行和12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和货币管理局进行了货币互换,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步骤,互换的金额达到8000多亿人民币,同时也鼓励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当然这还不够,我们还要推动人民币的可自由交易,我觉得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目标实现还要一些基础条件: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大发展。2005年以来的各项改革和相关政策的调整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没有金融市场的发展,没有资本市场的发展,就没有人民币的回流机制,要使人民币国际化走得很远,使它成为一个国际货币,必须要有一个回流机制的基础,那么就是要有一个好的资本市场。中国发展资本市场的基础从2005年以来,已经奠定了很好的基础,2005年以来的各项改革和相关政策的调整,一个是主权分支改革,一个是蓝筹股的回顾,有券商综合治理,融资融券交易、股指期货、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推出,市场规模的扩大等等。这些都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 

  我们的固本强基做得很好,但是未来怎么走目前还搞不清楚,当前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认识不清、政策边缘、功能错位,信心缺乏,我们要把这些问题解决,才能使资本市场有好的发展。同时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资本市场的意义,首先要做到科技立国,然后是人才强度,最后是金融富国。前两个我们理解了,“金融富国”我们是没有理解的,很多人把金融看成是泡沫,只是财富的分配,他没有把这个看成是富国的。美国100年的增长,经历了三次产业革命,它都是以科技进步、科技革命为先导的,但是很多人忽略了美国金融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而且某种意义上说,它有更大的作用,所以金融可以富国,其中最为核心的是资本市场。除了这些前提条件、基础条件之外,中国的资本市场目标实现还要有技术条件,这就是要有一些政策的出台,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另外就是构建人民币国际化的回流机制,包括香港的RQFII,这就是一个很小的回流机制,是一个试探式的,这项政策本身很重要。 

  中国资本市场大发展万事俱备、只等暖风,暖风来了,它就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主持人: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吴教授给我们的精彩演讲。 

【添加到收藏夹】 【打印本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