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高交会2022 > 高交会历届回顾 > 第十六届高交会 > 论坛及活动

2014中国高新技术论坛——新一代信息技术峰会(上半场)现场实录

新闻来源:高交会组委会 发布日期:2014-11-17

  第十六届高交会中国高新技术论坛——新一代信息技术峰会于11月17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五楼簕杜鹃厅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紧紧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未来趋势及智慧城市发展商机”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业务创新与企业变革”等议题,对未来互联网、大数据等开展演讲与探讨。

  本次峰会分上午与下午进行两场演讲,上半场邀请到Wi-Fi联盟大中华区总裁黄家瑞担任论坛主持,并由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许重光为论坛致辞。登台演讲的嘉宾有: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全球副总裁徐启威,IBM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王阳,深圳天安骏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毅,北大方正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兼研究院院长胡奎,晶赞科技CEO汤奇峰,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市场营销及运营总经理严治庆,Wi-Fi联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埃德加?菲格罗亚,云创新和安全组织执行主席、香港董事学会会员杰瑞?沃特里克等嘉宾,此外还有来自各地省市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国外政府代表和使领馆的官员,以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家和有关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等等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上午的峰会。(具体演讲内容见资本市场论坛现场实录)

   

  主持人:Wi-Fi联盟大中华区总裁 黄家瑞

    附:新一代信息技术峰会现场实录 

    主持人: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我是本场的主持人。我来自Wi-Fi联盟大中华区总裁,我叫黄家瑞。 

    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以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不断催生出新的技术、新的产生和新的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正在成为世界各国抢占科技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作为高交会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代信息技术峰会受到了业界的关注。 

    本次峰会将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未来战略,云计算与应用和国际消费电子趋势等话题进行研讨。 

    本次论坛有幸邀请到中国国内外的嘉宾及相关重要人士出席,也要特别感谢主办方对于论坛的关注与帮助,特别要感谢北京科技园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思科系统、方正集团等单位给予论坛的大力支持,下面请允许我介绍今天出席的领导和部分贵宾。他们是: 

    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许重光,许先生。 

    思科公司全球副总裁徐启威先生。 

    IBM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王阳先生。 

    深圳天安骏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杨毅先生。 

    北大方正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兼研究院院长胡奎先生。 

    晶赞科技CEO汤奇峰先生。 

    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市场营销及运营总经理严治庆先生。 

    WI-FI联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埃德加.菲格罗亚先生。 

    云创新和安全组织执行主席、香港董事学会会员杰瑞.沃特里克先生。 

    今天出席会议的还有来自各地省市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国外政府代表和使领馆的官员,以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家和有关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等等的专家学者,在此让我们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首先我们有请深圳市政府许重光副秘书长代表高交会组委会致词。有请。 

    许重光: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中国高新技术论坛,新一代信息技术峰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在此我仅代表深圳市政府和高交会组委会对峰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出席本次峰会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以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以及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正成为世界各国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的突破口。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圳市一直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制定出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的政策,积极支持企业自主创新,鼓励企业抢占产业发展先机。 

    目前,已经形成良好的产业链,涌现出了一批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企业和有市场广泛前景的应用技术。 

    2013年深圳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了12430亿万元。目前,信息技术领域硬件、软件、内容、服务等方面的创新日渐加快,融合化、集成化、智能化、绿色化特征都很突出,深圳将坚持质量引领、创新驱动,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机遇、新技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次峰会是第十六届高交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交会组委会邀请到了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各界专家,共同探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趋势、新动态,必将成为一次精彩纷呈的思想交流盛宴。 

    深圳将认真吸收峰会的成果,结合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智慧城市建设,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最后预祝本次峰会取得圆满成功,祝愿各位嘉宾和朋友在深圳期间工作顺利,生活愉快,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谢谢许秘书长,我个人是在国外长大的,在硅谷住了30年,我每次来深圳的感觉就是,这里像硅谷:整个氛围、整个发展、整个的活力。 

    下面我们就进入主旨的发言环节,首先我们有请思科系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全球副总裁徐启威先生上台发言,有请徐总。 

    徐启威:许秘书长、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在我发言之前我给大家看一个短片。 

    徐启威:谢谢大家!在过去的20年科技的创新还有商业模式的创新,使我们进入了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给我们的生活、娱乐、学习都增添了很多的乐趣。 

    我们今天很难想象没有互联网我们会怎么过。据统计现在已经超过100亿人、流程还有数据等连在网上,是不是意味着互联网发展到了一个高速发展的地步?其实不是,这只占该领域的1%左右,换句话说还有90%多的人、物体、数据还有流程没连在网上,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把人和物体数据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多新的商业模式、很多新的解决方案,来解决我们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 

    关键不是有多少个连接,而是这些连接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价值。据我们思科统计的实际案例,万物互联在未来10年将会给我们带来19万亿的经济效益,而中国占了这十几万亿里面的13%左右,也就是说大概有2万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在未来10年的中国等着我们去挖掘、开拓。 

    它究竟解决什么问题,或者是可以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价值,才可以产生这么庞大的经济效应?从三方面来看,国家、政府、企业还有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我们能看到现在很多国家在信息化投入的多与少直接影响到GDP的增长,另一方面,基本上很多国家,包括中国在内,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随着劳动力的减少,我们怎么提高劳动生产力的效率是很关键的,否则我们面对的就是GDP的负增长,或者是产生一些其他的社会负面问题。 

    从中外角度来说就是环保,我们现在很多能源、环境的问题,如果不借用这个网络来解决环境问题,是得不到持续发展的。 

    交通也是一样,随着我们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们每天都会受到堵车等交通问题,我们认为这些也是可以通过万物互联、通过信息化可以缓解、解决的。 

    从企业来说,我们能看到很多企业已经借用网络力量来做一些工作,即如何降低成本,如何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度。互联网在过去20年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机遇,从中国来看,有很多都是因为互联网而造成的,我们认为未来万物互联也会给我们个人、企业、国家、政府继续带来前所未有的成果。 

    我想在这里列举几个智慧城市的案例。我为什么选这两个城市?今年10月我们在芝加哥举办了一个智慧城市的座谈会,高峰会,全球各个地方都来了,来了差不多超过1000人。去年我们是在巴塞罗那举办的,芝加哥借用信息化来解决城市问题,它从政府部门到公安还有其他各部门都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手段,比如它让所有的警察车辆通过无线通信快速解决治安问题: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就可以马上知道,并且可以很快的破案;或者是有一些部门把建筑物的年份统计好,在桥梁、楼宇等意外发生之前自动的去提醒有关部门做一些系统维护。这些都是解决民生的问题。 

    巴塞罗那借用网络的力量,在很多地方设置了感应器,以便更好的处理垃圾、街灯的管理,从而节省能源。还可以借助感应器来解决停车、交通的问题。这些案例是非常多的,我们在全球已经有很多很多,基本上每个国家都有一些案例,中国也不例外,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万物互联的方式能够用在智慧城市这个环节里面,还有在一般企业的IT、OT的一些领域里面,比如说:在通用汽车、敦煌,这些都是非常不错的成功例子。敦煌主要是借用传感器更好的保护文物;通用汽车是借助万物互联来使得他们在全球可以做设计,不像以前做的非常集中,集中跟分散有不同的地方,就是你如果是分散到各地方,它的反应就会更好,对用户的体验就会更确切,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制作。 

    思科是如何看待持续发展的呢?我们认为互联网已经进入了万物互联的时代,我们怎么能够保持领先还有可持续的创新呢?我们对创新有三点不同的定义,第一是自主,就是我们每年的投入超过150亿元;第二是并购,在思科的几十年里面,我们并购了差不多160家公司;第三是合作,我们在全球有超过7万个合作伙伴,在中国至少也有好几千个,我们认为万物互联不是靠一个生产系统来解决万物互联的。 

    我们认为万物互联的核心架构及解决方案,是我们现在很流行的云计算,还有大数据的分析,这些都是核心的解决方案,思科是怎么看待云计算的,是怎么来支撑万物互联的呢?这是今天一个主要的题目。 

    首先我们对于云计算的看法跟其他的厂家或公司有点不一样的地方,我们认为它应该是互联的,而不是自己的云,是吧?我们在寻找合作伙伴,或是建立这么一个生态系统的时候,我们的考虑有三点: 

    1、云本身的私有云,或者是云计算。 

    2、网络化。 

    3、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这三个是我们寻找的目标,有一些合作伙伴具有三点,也有一些合作伙伴只具有其中一点。我们把互联云描述一下。 

    东南西北,北方是私有云,那是一般的企业或是中层都会先把自己的云建起来,但是很多企业或政府也很少说自己成为这个私有云的主导。在有必要的时候希望共有云来做,这需要通过公开的标准,思科认为我们必须要把私有云跟共有云打通。 

    共有云在南方。东跟西是什么样的?我想说一下,东边是思科的一些云服务,比如说我们的视频云,这是我们比较横向的一些解决方案。在西边的这个云是运营商的云,或者是一些云服务的服务商,像大的运营商、或是一些网络的运营商他们所提供的一些云,我们的愿景就是把这4块儿都连在一起,让企业或者中层或是个人都可以享受到、体验到,而不受到技术还有标准的限制,这是我们跟很多厂家看法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在过去的一个月,把互联云的概念宣读了之后,在过去1个月已经有40家以上的合作伙伴,我们宣读了这40家的联盟,在这里有几个是比较出名的,在中国也有一些,我不方便在这里列举,但是在适当的时候我会做一些渗透。 

    最近的TCI,也是我们云的合作伙伴。 

    有人认为如果思科通过公开的API标准,是不是会使得私有协议这些问题存在,这种想法我觉得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我们基本上都是全世界各个公开的标准,我们都是有协议的,有共同的协作,比如说比较出名的Openstack、OpenFlow等等,这些都可以在互联的领域协同,很快就可以打通。 

    其实今天私有云跟共有云已经打通了,问题是实施时间长短非常关键,比如说,我们有一个公式,它今天发明了一个新的游戏,他不知道这个游戏有多少的用户,为此很难想象有多少点击率,所以不能够把很多设备购买进来,并且通过机房试探一下究竟有多大,万一这个游戏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它就会在经济效益上遇到很多的问题,这时就可以用共有云来解决这些问题。 

    短跟长之间来说其实是非常关键的,要把一些应用、一些安全保证好,对思科来说我们是通过互联网的解决方案来解决,可以从几个礼拜实施的周期缩短到几个小时。 

    我在这里就总结一下,互联网已经发展到了万物互联的时代,它已经发生在我们面前,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每个人都有几个设备或者是终端连到网上,比如说我们的手机、Ipad,我们家里的打印机,我们的音响、wifi,这些都已经连到了网上,越来越多的家电也连到了网上,这个就是我们所谓的万物互联,这里面也包括我们联网的这些可穿戴设备。 

    2、我们怎么去考虑网络来承担如此多的流量,还有安全的要求,这个就是如何考虑持续发展,刚才我已经说了。 

    3、只靠技术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发觉很多时候,万物互联的解决方案都需要解决经济、社会、民生的问题,一般都是一把手的项目才能够真正执行起来。但是如果没有企业的介入,从某个程度来说,有些时候实施起来也挺困难的,因为它还得考虑经济效应,所以我认为最好就是政企一起协作,作为一个一把手的工程来看待,这就是我的一些看法,谢谢!  

    主持人:非常谢谢徐总,万物互联这是非常有意思的新观念,我个人的工作上也可以接触到类似的话题,非常的同意。可以把所有的事情、所有的事务万物互联,跟你的使用者沟通信息的时候可以变得很方便,这个是属于智能化的。 

    下面,我们有请IBM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王阳,王先生,王总要针对新一代技术及智慧城市的商机做发言,有请王总。 

    王阳:非常高兴来到第十六届高交会,来到这里我发觉有很多的朋友都在考虑同样的问题-----高新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为我们的生活可以带来什么变化?所以我今天的演讲话题是新一代的高新技术及智慧城市的商机。 

    智慧城市其实谈了很长时间,似乎这个话题有一些老了,但是这个话题我认为是一个非常永久的话题。大家可以看到,就在中国,将会有3亿人口移入城市,这相当于全美国所有的人口移到城市中去生活。到2025年,中国的城市居民会达到10亿,将会出现220个百万人口的城市。  

    欧洲相对来说现在只有35座这样的城市,那么对于我们今天的很多建筑商来说,大家都会关心有400亿平方米,相当于500万栋这样的高楼,这样的投资会超过2万亿人民币,拉动的就业人口是400万人,所以有的经济学家说中国这个经济体发展还有一个动力,只要看一下这个数字就知道了。 

    这是一个原动力,是一个刚性需求,在这个下面所做的智慧城市,无论是银行、电信、学校、医院这些都是刚性需求,那么在中国实现智慧城市的进展当中,正好我们也遇到了科技的迅猛发展,在这3个方面,我都以IOS来讲。 

    1、所有物理空间的东西都可以用感应器来感知,将其数字化。 

    2、在IOS上有很多的服务、应用。 

    3、IOS上有很多的智慧,无论是用大数据也好,其他的东西也好,会总结出大量人类的智慧。 

    这就是给我们的三个技术。前面看到了有刚性需求,第二个大家看到了蓬勃发展的IOS。在新一代的技术当中,围绕着智慧城市,大家可以看到有4个方面。大数据在顶层,云计算和移动互联形成的是互联网,然后有社交媒体,把人们联结在一起。所有这些变化对于我们每一个做智慧城市的开发者来说,都应该仔细的考虑,这里面有哪些商机?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其实是智慧城市3.0,1.0版本大家都是记忆犹新,数字中国、数字城市,那个时候讲了很多,为什么叫数字呢?也就是说什么东西都可以数字化。 

    2.0的时候大家也记得,无线城市,就是连接,我们可以整个无线覆盖城市。思科、华为在这个领域起了很大的作用。 

    3.0既然有了这样的数字、有了这样的互联、有了大量的数据,我们做什么呢?大数据分析!所以今天有很多的城市建造者,政府在说大数据。在这个大数据当中,我们可以说对整个智慧城市的建设将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因为只有这样的智慧,有了大数据的分析、进行了优化才可以提升我们政府管理的能力、产业的效率、民生的幸福。在这样的情况下,IBM不久前,就是今年,在中国成了IBM中国智慧城市研究院,这个研究院其实是集中了全球的智慧城市4000多个案例,把这些研究带到中国来,跟中国本土的发展相互结合。 

    大家看到在左侧其实是中国的IBM,其中有各方面的资源,包括我们智慧城市的合作伙伴,这样集中跟中国的本土人才相互结合,然后进行智慧城市课题的研究、建设实践和产业的发展,在这个领域当中,大家可以看到底层我们有一个生态系统叫1-10-100,我非常高兴的告诉大家,在我们下面这样一个云的平台,当中有很多生态系建设商,包括北大方正集团,也在今天的发言环节里面,我们也有其他的合作伙伴,包括CTE。在中国落地的公司没有一家可以说能够承包所有的东西,而是一个生态系统需要大家共同的智慧来建设,所以我们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下面打造的是一个云平台,上面有云建设的各个商家,然后是根据每一个产业建设产业互联网。 

    在这之上我们进行联合的创新、更新的落地,针对一些智慧运营、智慧服务和智慧产业来进行研究,在这当中我们各自承担各自最优秀的那一部分,比如说在智慧城市的实践当中,在咨询和实施服务,最上面顶层部分也可以有综合运营,也就是智慧城市的运营部分,也有一些是开发应用,那么在创新应用这个层面,在下面有基础平台建设,在最下面也会有最顶层的建设,比如说路网、建筑、管网的建设,水、空气、电力还有人员社区等方面的建设。所以,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当中,根据你公司的一些强项,可以跟我们在整个智慧城市当中找到你的发力点。 

    我想利用三个例子来描述一下。 

    1、就在我们身边。这个是在中国镇江,在这个例子当中有一些是技术的合作,有一些是模式上的合作。这个是一个智慧公交的合作,在智慧城市当中其实有方方面面,有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民生等,这是一个案例,是智慧交通。 

    智慧交通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为什么非常重要?镇江是一个旅游城市,它对交通的要求非常高,如果旅行者在这里交通不便,显然会影响该地旅游行业的发展。当时我们在跟政府及有关部门探讨时,觉得最重要的是公共交通,也就是它的Bus,公交车如何智慧?我们大家想如果说有一些游客到了站点就有一辆公交车,就像专车一样,那就是很智慧的,不需要在那边等很长的时间。这个站点也就是大家经常出入的地方,或者是游玩的地方。 

    今天的公交车是什么情况?每15分钟发一班,无论有人没有人,没有人的话公车就过去了,根本停都不用停,一直往前开,这个是算智慧吗?所以发车的间隔应按需而发,有时是5分钟,有时是15分钟,根据流量来发,你说我的流量从哪来?怎么样可以有监控的视频,别人还没有到公交站的时候,有一个手机应用,我想到某一个地方,询问一下下一班公交车什么时候会到,这个询问其实就给了你一个数据。所以我在讲这个智慧3.0当中所说的是说你已经有了所有的办法,这时它搜集的数据你就可以进行智慧规划,根据这样一些数据你就知道什么人、有多少人,包括在这个公交车上也有探头,知道这班车到底有多少人。 

    每次这样搜集的数据,每天的数据、大量的数据搜集之后,其实就形成了对整个人流的表格,其实人的行为是一样的,你每天做的事和旅游的人过来,哪一些旅行社做的事是非常清楚的,你把这些东西分析清楚之后,就可以分析到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发一班车,就像给你的专车一样,刚好一个旅行车的组团出来了,他们就会觉得非常幸福,而且在这之后,大家说这个方案非常好,政府说商业模式在哪里?我怎么赚钱?启动资金在什么地方?往往政府说给你一块儿地,但是这个跟地没有多大的关系。 

    我们一起研究的一个商业模式是还有一些什么样的资源可以跟智慧交通相互结合,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站台是一个广告形式,这里面不光是有wifi让你把信息接入进来,更重要的是这些广告、这些资源,可以给我们的运营商,把运营商的钱又转入到项目的投入当中。 

    2、公共安全。我们在美国纽约,纽约这个城市其实要求是非常高的,我们如何通过大量的数据来帮助一些犯罪场景的分析,甚至要做到破案,也就是说在罪犯经常出没或是在人员比较聚集的地方,识别车辆、车牌号等,它就可以做到对于一些方案的解决。 

    最后一个案例,是讲我们帮助荷兰来打造智慧水资源。大家知道荷兰是一个洼地,比海平面要低的一个国家。每次下雨,你到底要不要把水抽到海里面去,但是由于又要进行浇灌,农业还需要有一些水。所以这个方法对于整个荷兰,不光是一个国家,还有周边地区,也就是说在周边的哪怕是非洲的气侯我们要进行监控,而这些监控给荷兰这个国家带来了很多的大量的数据我们要进行分析。比如说这个水需要早一点抽到海里面去,应该放闸或者是怎么样,什么时候进行浇灌,什么时候进行发电?这也是对一个国家、对一个城市是至关重要的。 

    大家知道水资源是一个城市建设的生命源泉,IBM在全球也实施了很多智慧水的项目,包括南水北调。 

    最后我想总结我的发言,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海纳百川,也就是说要整个生态系统,大家一起协作,把国际的经验带到中国,把各自的能力发挥出来。 

    2、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到了3.0,知之智者,也就是说你可以感知到这些东西,并且通过大数据的东西产生智慧。 

    3、立足未来。也就是说我们要引领创新数据这样的一种科技,在中国进行智慧城市的努力,真正做到创新、和谐、共同来实现中国梦,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王总,从王总的发言我们学习到,至少我个人学习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我想起以前有一次我跟一位领导在聊天的时候,我学到了一件事,就是无论从以前的IOC,就是物联网,还是看到徐总说的IOT还有IOS,其实都是一种智慧的城市,我记得领导跟我讲说,它其实是改变未来我们的生活形态,这个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下面,我们很荣幸的请到了深圳天安骏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杨毅先生,今天请杨总给我们介绍一下他对智慧云的一些看法,谢谢! 

    杨毅: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刚才我们思科的徐总还有王总分别从宏观的角度从智慧城市建设的角度,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很有益的一些启示。 

    我从一个城市的片断,也就是我们现在建设的一个产城社区的角度来看一下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也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用SMAC来驱动。 

    我们的报告分三个部分。 

    1、同产城社区的应用视角来看一下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我们知道互联网现在实际上已经超越了技术本身,成为创新思想的一个基础,它应该在三个方面进行持续的创新,一个是产品服务的成本持续的下降,二是产品和服务的用户体验不断提升,还有一个是促进大量的跨界的融合创新。 

    实际上我们了解新一代信息技术的4个关键要素是由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组成的,我们为什么把它定义为是SMAC,因为我们认为它是一个社会和产业变革驱动的力量,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个顺序,而不是一个其他的顺序?实际上人类自古以来对于自由平等、协作、自我实现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今天我们有这样的信息技术来帮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的平坦,使得我们人与人更加的紧密,使得优秀的人可以脱颖而出。 

    分工交换和协作实际上是推动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一个永恒元素,在分工日益精细化的今天,实际上我们每时每刻都必须思考重组、利益相关者的结构,也就是不断的去改善分工、协作的关系,我们对新的网络的理解,就是应该使得我们的联系更加紧密、方便、直接,并且可以驱动我们的社会组织体系更加的开放。 

    刚才思科的徐总已经说了,实际上以后是万物互联的时代,这个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方向。 

    刚才我们王总提到了大数据分析,实际上当我们万物互联的时候,我们海量的信息和数据的交换,就使得我们必须要有新的技术来利用他们,它们也驱动了社会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要支撑这些必须有一些技术的核心,也就是我们要重整我们的IT,使它不仅是一个硬件基础设施,也包括上面的各种应用方案形成一个云,我们理解云应该成为企业和用户获取资源的一个平台。 

    SMAC对企业推动的一个发展价值有以下4点。 

    1、提升运营。 

    2、使得我们的管理更加高效,并且可以推动我们转型升级。转型升级对于企业来讲其实就是通过改善产业链中的协同关系来改变整个行业面临的价值,并且有机会使得我们企业可以拥有一个根本性的变革机会,创造新的产品、市场和业务模式。 

    3、战略定位、产品模式、收费服务的创新。 

    我简单介绍一下天安云谷,它是一个将产业、学习、商业等全体结合的一个开放性社区,我们的目标产业定位就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以及智能设备的研发,我们实际上一直在思考如何给我们的目标用户提供一个智慧环境,它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打造与创新的人为核心的企业与人才互相关联的社区。包括华为在内的一些企业已经成为我们第一批的入驻机构。 

    我们是如何用SMAC来驱动智慧园区的建设?我们的产城社区的定义就是以人为核心,强调关联,包括人与企业的关联,企业与企业的关联,以及人与社会的关联生态圈这样一个构建,它的主要目标在于提升创新效率和创造企业非核心业务的外包。我们都知道我们讲一个创新的生态系统的构建,需要一方面使得我们企业的协作效率大幅提升,使得创新的效率不断提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我们能够将这些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尽可能的外包出来,让他们可以共享产业集群或者是生态系统的外部经济。 

    实际上我们有三个部分的观点,根据调查,其实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本80%用于非常核心业务的支出。我有一个朋友是世界500强企业,但是他决定创办一个公司的时候,他花了8个月的时间去找场地、工商注册、水电、包括招聘,包括装修,家私的问题等等,他花8个月干了一个跟创新毫无关系的事情,这是非常惭愧的。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创新,实际上在组织管理上并不擅长,我们在想我们这样一个生态圈可不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组织的方法,可不可以在市场建设方面提供一些帮助。我们在整个基础设施建设上面是处处体现移动优先,包括建立移动无线的环境,包括企业的管理软件,也包括我们的移动能耗,和移动消防等安全系统。 

    在这样技术设施下,包括我们社区建立以后,其实在我们的产城社区里面也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帮助我们生态圈里的机构、企业更好地发挥它们的协同效应,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帮助企业跟投融资机构进行对接,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企业数据的收集帮助这些投资融资机构大幅降低管理成本,我们甚至可以对政策提出一些分析和建议,也包括我们王总提出的智慧出行的系统,它可以使得我们整个园区的出行高效、简洁。 

    我们大数据分析的背景也符合今天高交会的主题,那就是绿色环保。我们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个节能低碳综合服务示范园区,我们所做的就是将所有的服务云化,包括简单的信息化建设和业务咨询等等。 

    综合起来说,我们的智慧园区其实就是一个产业资源与服务的平台,我们在这个平台上打造了两个入口,一个是低端,通过提供企业的管理软件和服务中心,使得企业在这里面所需要的服务都可以得到响应;另一个是人才,就是所谓的C端,来吸引更多的人来我们这里创业。 

    总体来说就是一个整体在线的环境。我们在智慧园区这样一个资源和服务的平台上面架构了8个服务体系,这是我们跟顺丰合作打造的,就是了解企业需要的采购物资,通过在园区内建立一个灵活、敏捷的仓储企业,使得企业在任何需要采购物料的时候我们在30分钟内可以快速响应他们的需求。 

    我再总结一下,其实就是应用SMAC的技术来促进产业的资源和配套,实现一个智慧化的运营,我们也建立了一个专门的团队。 

    我们智慧园区的总体架构,这个跟刚才王总说的智慧城市的架构有一点类似,一个就是基础设施,这个是由园区的投资商来投资建设的。它实际上是一个开放平台,这个是由我们智慧园区团队和各类的厂商,比如说移动能耗、移动消防等方案提供商进行合作创新,但是我们把握3个1的原则,就是一个用户ID,一张网,一个用户。 

    我们也已经跟华为、中兴、包括IBM,今天的王总多次提到,都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关系,最后请允许我用一个漫画板的故事来带领大家来体验一下SMAC系统。 

    他可以通过一些渠道来到我们的天安云谷,我们根据他的特点为其提供一个孵化器,以及相关服务,可以很轻松的办理各项营业执照、政府补贴等手续,在云谷的云空间里面不需要购买任何设备,可以使用跟华为一样的云桌面来进行研发,在人数工作量不确定的时候,可以按天使用。 

    入住园区以后,他发现园区的停车不需要用卡,也不需要交费,而是通过一个帐号来自动扣费,他需要20台服务器做实验,但是他没有这么多钱,没有关系,这个是我们跟IBM合作的,融资租赁的平台,只需要用很少的租金就可以获得设备。 

    当办理融资租赁项目时,创投机构可能就会关注到他,马上给他发来一个橄榄枝,有钱以后可能会换更大的办公室,要扩大团队,找到人才很难,我们园区有新梦想平台,可以帮他找到本地人才,团队大了、业务多了,以前的管理基本靠吼,现在我们要有一个管理的平台,要走正规化模式,移动审批,工作分享等功能使得他们的创新文化快速形成,我们全面支持微信的介入,我们还提供了在线管理,就是用户和粉丝圈层的管理,通过大数据的营销推广还可以带来不少的业务机会,也可以将所有的杂事通过外包服务中心把它外包出去, 来关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 

    平时很忙,我们都知道创新的人才日以继夜的工作,可是他们也需要生活,所以我们也做了一些东西让他来很好的生活,很多都是IT男,我们有了这个就可以和一些妹子一起打球、聚餐,这样一下子生活就美好起来了。 

    最后发布会结束了,在我们全无线的一个环境里面歇口气,这时候有一个好消息告诉他,第一轮投资由我们创投团队发了给他,这些场景实际上在我们的平台之下正在实践着,就像刚才说的,这些已经不是梦想,而是现在正在发生的现实,所以我们的使命就是帮助企业在今天这个时代可以找到颠覆性的时代创新的机遇,帮助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并且我们希望可以促进这个城市变得更加美好,感谢各位的聆听,谢谢! 

    主持人:非常谢谢杨总,今天非常荣幸,下一位我们邀请来的嘉宾是北大方正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兼研究院院长胡奎先生,胡总将对智慧、安全来跟大家进行分享,大家欢迎。 

    胡奎:今天非常高兴能够代表方正跟大家在这里分享一下我们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一些想法。 

    其实很短的时间跟大家介绍什么?跟大家交流一些什么?我们想了比较多,但是还是一个最基础的,就是我们在这个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方正在这个里面可以起什么样的作用?可以发挥我们什么样的优势,所以今天利用很短的时间跟大家做一些分享和讨论。 

    科技、智慧、安全相融合,实际上是我们在今天的智慧城市建设当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要把我们方正作为真正的智慧城市的贡献者,怎么能做到?这个是我们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 

    实际上智慧城市的建设热潮前面几位演讲嘉宾都给大家从国际、国内和整体的现状有一个介绍,我在这分两个层面。 

    国际上大家都可以听到的一些数据,我这里就不一一去介绍了,就是说战略的高度、政策的措施都是非常得力的,各有侧重,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成果,重点看一下我们中国,在这个智慧城市建设中,目前处于一个非常热的环境,我们这次高交会智慧城市,作为一个专业的,从这一届开始才有这个专业组,我们有95%的副省级以上的城市在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有193个国家智慧城市的试点,未来10年,我们预计整个的相关投资超过2万亿,所以智慧城市的发展是我们中国拉动经济,推动今后国民建设、生产的一个新的高潮,但是如何建设好智慧城市?我们在建设智慧城市的一些实践活动中发现了如下几个难点。 

    今天的重点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如何面对这些难点?我们如何来应付它们?有4个方面。智慧城市建设要做出一个顶层设计,但是如何做好顶层设计,现在实际上是我们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中间的一个最大的难题。 

    2、信息共享。前面几位嘉宾讲到了我们万物互联,信息互通,但是我们如何做到在一个城市如此复杂的局面下得到真正的信息互通、互有,再次要真正的谈到我们的智慧城市,“智慧”两个字要落实到我们的城市建设中去。 

    在当今的国际社会中,信息安全和安全可控已成为我们国家在所有的信息化建设, 

    包括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难题,也是我们重大的一个课题,我们来一一看一下。 

    我们顶层设计的难题,为什么会有这个难题?因为一个城市的建设是综合多方面的,它不仅仅是一个IT系统,也不仅仅是我们在前面介绍的各种技术的简单归集,所以仅仅依靠IT团队是难以支撑、难以实现的,需要在有关城市发展的多方面人才聚集,要有复合型的团队,才能够建设好我们智慧城市,所以顶层设计这个话好讲,但是落地很难。 

    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这里做的尝试。就是顶层设施我们该如何去面对?我们也有我们的IT团队,这个是最基础的,需要有IT建设的团队,然后做智慧城市IT的规划、IT设计、IT建设、IT运营,仅仅靠它是不够的,正好利用我们方正集团在这上面形成的一个综合性优势。 

    我们方正集团有北大医疗、北大医药,他们在建设过程中可以为城市的医疗规划、健康规划可以提供很专业的人才、很专业的服务,然后为城市做出相应的贡献。同时我们有北大资源,这个北大资源是什么?有点像前面杨总给大家介绍的,它是做智慧园区,专门做智慧小区,是整体的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规划、教育规划、小区规划等等的规划上聚集的一帮人才,尤其是在产学研上面,在北大和我们整体的背景支撑下会形成这种绝对的人才优势。 

    再一个是我们有方正物产,大家听到这个名字不太清楚,它在城市的产业发展规划中与大宗贸易、电子商务等相关,在跟贸易相关的城市资源调配上我们具有绝对的实践和开创的能力,而且它也积累了相当的经验。 

    我们还有方正金融,作为一个城市的智慧金融和智慧城市投融资规划,能够给这个城市的建设提供相应的复合型人才来支撑这个城市综合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综合这几大方面,实际上我们方正集团利用在5个产业都面向城市做金融服务IT的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模式,从这个角度去做它的顶层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们在顶层设计上的瓶颈,我们要做好这个顶层设计更要依存于我们的政府,依存于我们北大的产学研相结合,然后共同去打造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的深度融合。 

    2、这个方面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要实现一个智慧城市中间的各项系统、各项专业领域的信息共享,实际上也是比较难的,应该说这个话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现在我们大家物理上的互联互通是比较容易的,前面几位嘉宾介绍了这个,已经充分的展现了一个城市里面实现基础设施的互通、万物的互通、信息的互通、互相的联通的技术手段都已经做到了,但是,我们城市运营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它不能够进行有机的这种数据交换,不能够进行协同联动的话就无法发挥信息在互通的情况下资源价值是什么?所以要深入的去挖掘我们的智慧或者是我们城市运营的一个综合优势,就必须做到信息紧密的这种共享协同,这一块儿我们有一些应对的思路。 

    我们方正集团在整个产业布局上都比较开放,各个垂直行业的应用我们都具备一些解决方案的能力,比如说我们现在看一个一个的,实际上我们是在垂直行业应用中积累下来的一个行业的解决方案,但是这些行业解决方案解决的问题,原来我们自己也面临过这样的问题,一个一个实施的,不同的实施点,不同的实施团队,不同的实施要求,所以每一个蜂窝状的行业解决方案都会是一个单独的子系统,在一个智慧城市中,我们强调顶层设计,强调信息互联互通的情况下,实际上信息的标准化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是以整个城市的数据服务和交换作为一个标准管理,用交换模型来支撑我们的数据管理和互联互通,希望达到的效果,就是我们所谓的系统,垂直行业的系统,或者是相关领域的系统,边界是变得深入融合的,所有的数据,像我们城市的这样一个线条,大家互相连在一起,利用我们城市的这一个综合数据的服务平台,可以达到所有的,特别是它的总数据的这样一个综合管理、综合应用,这是我们期待能够透过我们系统的这种数据标准化,可以使得我们所有的系统,信息真正深入地协调和协同。 

    3、我们智慧实效。就是我们真正做智慧城市,智慧、智慧,智慧在什么地方?其实王博士在跟大家介绍的时候就说过在顶层必须有大数据的分析和支撑,才可以真正做到一个城市智慧的这种应对,我们每一个正在做智慧城市试点的城市,都面临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我们有很好的影响,有很好的愿景,但是就是难以落地,最担心的是建设不了我们的城市,就跟IBM的王博士刚才跟大家介绍的,智慧城市1.0、2.0,实际上现在从技术手段上,技术方案上都可以做到,但是要做到智慧城市3.0,可以反映出我们智慧的这个智慧城市,是相对比较难的,我们的应对方案是什么? 

    1、智慧城市要能够充分利用城市的资源,能够节省开支,提供更好、更便利的服务。所以智慧服务产生效应是我们的关键词。怎么可以做到?利用城市的各种数据,建立各种相应的专业库,在这基础之上把知识库和大数据分析结合起来,利用大数据分析引擎形成相关领域地方特色、城市专有的知识服务,每一个智慧城市如果是千篇一律的话我相信这个城市最后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把自己自主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也不能成为一个最好的智慧城市范例。 

    我们应用的是我们自己方正特的数据库,知识库应用等等,能够帮助大家实现,从一个新的侧面,利用大数据分析,提供相关的智慧,形成相关的智慧知识库,所以我们觉得这样能够形成智慧实效的一个良性循环。 

    智慧实效的应对实际上要用智慧转动,这使我们的大数据战略充分实现在智慧城市的复杂数据处理上,利用大数据的理论和实践,使得我们的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可以方便的应用。 

    4、一个城市在大量IT技术使用的前提下,怎样实现安全可控,这是我们国家的一个战略,也是我们现在必须面临的一个难点。 

    对这个东西最基础的,比如说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终端安全,往往在单体设计的时候都比较容易做到,但是在复杂的环境下比较难以保证,我们这里依存北大这样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机构来支撑我们在信息管理层面的数据安全,同时我们的核心技术可以跟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从基础平台到应用层的一个整体支撑技术的环境,同时利用国家的支撑优势,我们跟国家现在形成产学研的手段,打造我们北京大学国家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研究院,使得我们的发展更好。 

    我们综合城市建设上有比较强的这种要求,今后要有相关的标准和具体的指标,我们去利用我们的核心技术去应用( 宾语缺失)。 

    在行业应用、数据应用、数据计算管理、数据传输、终端数据产生,和终端上面都有我们核心的解决方案,核心的技术难点,使得我们在技术上可以更好的应对。 

    我们在各个领域都有一些实际的实践,今天由于时间关系就不给大家一一展开了,实际上我们是想透过科技、智慧、安全相融合,做我们智慧城市真正的、真实的贡献者,让我们的城市更智慧,让我们的生活更便利,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胡总,每一次跟人家聊天,我发现也是生活在方正集团科技光环的笼罩之下,下面我们介绍一位大数据的专家,晶赞科技公司CEO汤奇峰,汤总,大家欢迎。 

    汤奇峰: 

    谢谢主持人,也谢谢各位今天参见论坛听众朋友们。 

    刚才我在下面听了很多领导的发言,我有非常深的感触,我想技术的发展还有智慧城市的发展,其实服务的对象是我们每一个人,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城市化的过程,进入城市化人口的数量比整个美国社会的人口还要多,这就对我们的技术和城市的设施服务提出了更大的问题,我今天就谈一下我们怎么可以服务整个城市中的每个个体。 

    整个技术发展非常快,大家都无可否认在这一段信息浪潮的技术里面,大数据的技术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可能大家都觉得大数据的部分和我们每个人的关系都比较弱,是一个比较空洞的想法,其实今天有几件事情的发生跟我们大数据都是密切相关的。 

    大家都了解今天的股市上是香港市场和大陆市场正式做了通联,也就是香港投资者可以投资大陆的市场,大陆的投资者也可以投资香港的市场,这对于大家来讲都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中国的股市经历了很长一段让人觉得不兴奋的周期,其实在大数据里面大家都知道,在股票市场里面我们都非常期待王菲的再次结婚,经过一些分析王菲第一次结婚让中国的股票市场从700多点走向了2000多点。王菲的第二次结婚使中国的股市从2000多点,走向了辉煌的6000多点,所以今天的每一个人都在期待,说王菲什么时候可以再次结婚,让股票再次进入一个新的高点。 

    在大数据对这些相关联因素的处理是非常有条件的,现在在大数据里面有几个挑战,第一就是技术的处理,数据是结构化的,比如说今天在座的很多大型的公司,他们非常擅长是结构化的东西。 

    我们今天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例如今天我们到这里来参加这个会议,你在停车上拿了一个停车的票等等,这些数据之所以难处理的难度是操作的问题,因此在大数据领域里面,技术的发展帮助了我们使得大数据时代碰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 

    在大数据时代里面,面临复杂的数据,怎么让数据进行可视化?可以阅读化?今天早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体会,我们来这个会场的时候,进入停车场的时候都要经过安全的检查,在我看来我智慧的城市其实是让我们更加的方便,而不是让我们越来越不方便,但是今天我们每个人从车上下来却需要经过一个安全的检查。 

    在大数据的处理方面,可以让数据的处理变得非常的容易,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导航,每个人在城市生活里面都要进行导航,同事昨天带我去吃饭的时候就跟我讲,说在深圳要特别的小心,因为深圳抓超速非常严格,可是我一路也没有听到,我不是说深圳的法律,而是说了解这些点其实也是规范我们行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利用大数据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比如说我最近参加了一个宝马的测试,参加这个不是因为我驾驶技术好,而是宝马引入了一个新的导航技术,这个里面加入了交通事故的信息,所以当你在驾驶的时候,它会根据交通事故的信息来提醒你,这个地方是事故比较多发的地方,从这个方面大家也知道,这个事情不是今天才发生的,我们在高速公路上往往会看到一个牌子说前方交通事故多发,但是现在很多的事故发生在在城市内部,如果说我们可以把一些数据进行整合的话,会极大的方便我们日常的生活。 

    同样我们北京的一些数据的爱好者,把北京市政府公开的罚款的记录和交通的监控摄象头进行了联系,结果大家发现,其中北京有几个特别厉害的监控的摄象头,一个月的罚款要超过1000万,这些就告诉我们说,这些地方你要特别的小心,因为这个地方是非常危险的。 

    从技术角度来看,我们也在考虑像这些问题可以不可以用机器自动来帮我们实现?帮助人们进行思考?因此在大数据技术里面,最近有一个非常热门领域,就是机器的学习,就是说当我们不可以发现王菲和股市之间关系的时候,可以不可以把这些工作交给机器来学习,来执行呢?大家在硅谷也有看到很新很大的实验,例如无人驾驶的汽车,它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例子,我们都知道这个车没有方向盘、没有刹车,在新一代的技术里面,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给我们整个社会所创造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 

    当我们谈到关于技术的发展的话,我们看一看它的技术和我们的联系是不是密切相关的呢?我这里想举几个例子,既然大数据的发展背后是在为人服务,所以我们就特别的关心到底大数据可以给我们人带来什么样的服务?比如,我们的股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供应者,最近他们耗资10个亿美金,研究方向就是想通过舆论来改变生活。 

    我们都知道生活在中国的城市的人民,都有一个非常大的梦想,就是环游世界,中国人特别有环游世界的理想和梦想,大家都在讲中国梦,这个中国梦表现在什么地方?环游世界就是其中的一个,因此在了解中国的个体常对环游世界梦这个理想之后,这家公司发起了一个环游世界的一个项目,制定了这种服务,因为一次环游世界的旅行大概需要3个月,环游世界很少有单身去旅行,一般都是夫妇,特别是上了年龄的人,因为他有时间、有阅历去环游世界,每一次游轮出航需服务多少队夫妇?大概是500队,也就是说一条游轮一年服务的对象是多少?大概是2000个,这个市场在大数据的触动下可以非常清楚的找到服务对象,不仅在我们这个行业,在娱乐行业也是一样的,今天在这边简单介绍一下。 

    例如邓超,在前一段时间拍了电影《分手大师》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个例子,电影在发表之前就可以打开了解是什么情况,所以我们讲到这里的时候,我想特别的讲一下,如果这些数据对我们是有影响的,那么什么是大数据背后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就是数据的流动,如果实体经济是因为生产资料的流动造成了生产资料的繁荣,那在数据时代,数据的流动才会造成数据的繁荣。 

    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期间,马云完成了600亿的交易额,在这个背后有10%的农民人口进行了交易,而且还要特别的感谢中国的妇女。当这些情形出现了以后,我们怎么可以推动大数据的发展?因此今天在这里我要特别介绍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BDU。 

    BDU 10月初在北京钓鱼台成立,是由中国电信、学大教育等共同成立的,它的方向就是要推动每个企业所拥有的数据流动,为整个社会进行服务。刚才IBM的王总也有提到,企业绝大多数的数据都是自己在做,他们并没有推动企业数据的流动,如果今天有股票交易市场的话,可能很快在中国就有数据交易市场,这个数据交易市场会对每个企业的创新、城市的发展都会带来重大的意义,如果大家对BDU有兴趣的话,这里有一个二维码可以加微信。 

    晶赞是4年前成立的一个在国内做大数据处理的公司,我们现在每天为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新产生的数据,大概每年要新增20个P,所以如果各位今天在座的各位对数据的技术,以及怎么样分布数据的个体,有各种想法的可以跟我们做一些联络和沟通。 

    今天非常高兴可以参加这个交流会,也非常高兴可以看到各个企业在新的技术和智慧城市方面的交流,我们也非常希望可以看到这个时代更多的发展,谢谢各位。 

    主持人:能够运用数据才是真正的智慧,我们很荣幸可以请到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市场营销及运营总经理严治庆先生,非常高兴,有请。 

    严治庆: 

    各位嘉宾早上好,非常感谢大家饿着肚子听我的演讲。当我们刚开始畅想未来城市的时候,更多的是对技术的一种展望,是一种对生活更加美好的一个期盼,在今天未来城市所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一些改变已经初见端倪。 

    京城北京当世界的APEC会议开始的时候,我想在这个特殊的时候跟大家分享另外一个消息,那就是微软应用和环保部共同开发了一个空气质量的监控,环保部已经开始正式的启动,空气质量是在都市的人民为最关心的一个话题,但是对于传统的空气测试来说的话需要大量的资金的投入,在地面要构建非常多的监测站,并且要有很大的维护和人力的成本,我们也可以看到今天的城市的PM的数字,并不可以很好的去反应到你生活、周边的一些空气的质量,为了让我们更加好的具备对空气质量有一个更精准的了解,我们推出了一个项目,其实就是运用的地面的一些有线的空气质量为数据,和一些交通的情况,包括区域建设的一些结构,和气象条件,居民流动的规矩的因素,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来建立起来的空气质量环境的一个模型,从中不断的去推出一个不同区域的空气质量的情况。通过这个系统很多老百姓可以更加合理的去安排自己的户外活动,环境学家可以用这个对空气的污染进行一个更加深入的研究。 

    这张图就是北京上周的空气质量图,其实大家也知道这个并不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深圳这里不仅暖和,而且空气质量也很好。 

    虽然说这个是一个很初级的版本,我们还有地方需要改进,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客户将部分的数据存储到我们共有云的平台,也被客户所接受。 

    12月份的时候我们会在海南召开一个整个环保信息化的会议,推广我们这么一个研发的成果。 

    对微软来说,推出这个计划就是希望可以和科技合作的伙伴一起来提升城市的生产力,我们看到过,现在有很多的问题,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创新去提高城市潜在的竞争力。 

    首先微软眼中的智慧城市,就像前面很多嘉宾说的一样是以人为本,我们城市的建设大量的是一些传感器,提高了网络的服务功能,也是通过我们的平台可以把这些数据提供在一起,传播出去,这些仅仅都是未来城市建设一个非常简单的基础,只有让政府喜悦,市民才会更好的参与到这个建设中。 

    其实目前来说,还有很多的经费可以自己去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和自己的私有云,微软未来的城市计划能够让城市通过一个混合云的这样一个基础,可以按照自己的市政的一个服务和它自己的部署计划,选择最适合他它自己的建设方法,这样也可以大大降低了未来城市的建设成本。 

    在去年3月26号的时候,在中国已经全方位的向中国的客户提供了正式的商务应用,拥有了大量的生产力的工具,可以满足不同规模的城市的需求,其实这个开放和高效的生产力的一个平台,每个城市也可以做自主的开发。说一个简单的例子,武汉经济开发区在去年和微软签署了一个协议,就是去开发武汉经济开发区发展智慧城市,这也是用了微软私有云的平台去改造各个的云平台。 

    云计算平台其实提供的几乎是无限的一个存储能力和计算能力。 

    我们看一下一个医院的情况,例如微软帮助很多医疗人员提供了很多免费资源,可以发现做一些之前在本地很难实现的研究,比如说,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把一些情况模拟出来,试图去找计算仿真的模型,做一个时间的轴的一个模型。 

    这样子就可以去找到很多不同的防控措施,并且对相关的决策部门去提供一些决策的依据。此外,我们团队还做了一个个强大的运算的一套系统,提供了一些大量的工具和模拟工具。 

    其实我们做的微软平台就是打通了数据中心,把市民各个的终端也拉入了这个平台当中,作为一个城市的管理者,还会碰到一些新的问题,比如说数据太多,内容太复杂,或者很难去做一些真正的一些决策,因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很多的数据转化成一个完整的平台,微软未来的数据解决方案就是实现了这些城市跨数据、跨部门的数据分析,通过各个的分析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再为城市、企业甚至是个人的一种洞察和决策提供更多的帮助。 

    去年12月份微软城市计划和中国一些相关的部门联合去打造了一个中国未来城市的技术支撑的一个平台,在这个实验室当中,第一个诞生在这个实验室的解决方案,就是数字化城市竞争力的指标板,这个指标板整合了来自于不同城市,不同部门的一些数据,能够通过浏览器、大屏幕随时的去了解这些城市运营的状况,从电力供应的情况到他自己的交通、到空气质量等等,可以帮助政府非常简单的看到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一些流程。 

    例如,已经和微软一块儿去展开的智能旅游的产业合作的城市,管理部门可以很快的发现,本月旅游的收益明显在下降,通过很多的维度,包括在客流、交通、餐饮等环节的数据分析能找出它下降的原因,到底是因为一个淡旺季的问题还是接受能力的问题,找到了问题以后就可以对症下药,这个指标板会针对与实施控制的数据中心来做一些改正,提供一些管理的建议,也可以缓解城市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 

    作为一家平台和生产力的公司,微软的未来城市的计划实现也是离不开众多的合作伙伴,现在已经有10万多家的合作伙伴,而在中国我们已经有了650个合作伙伴,这些中国的合作伙伴覆盖了在政务、医疗等等的行业,在他们的帮助下未来城市的落地将更加符合中国的国情,会更加的接地气。 

    在微软未来城市的解决方案中,其实也有一些著名城市,都已经在未来的微软城市这个平台上面安装了这个软件,在北京我们可以通过道路优化,之前30分钟的路程现在可以节省5分钟,使用历史数据加上现在的数据还可以预测到现在的流量,在纽约限定了一套一个记录,包括911的一个电话记录,和3000多个摄象头的记录,微软也帮助了天津高速收费公路做了一个软化,可以在3秒钟之内停止它的收费。 

    最后我们想听一听几位市长对微软未来城市的一些评价。 

    严治庆:微软期待和中国所有的合作伙伴一块儿拥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严总,非常感谢,下面要提醒各位一下,下面两位嘉宾都是外文演讲,所以我就用外文介绍他们请你们准备用你们的耳机。 

    好的,我们接下来今天上午的最两位讲者是来自国外的,跟我们分享一些国外的视角,首先我们跟大家介绍一下Wi-Fi联盟,在我每次介绍的时候,大家都会问我你在什么地方工作?还有人会说你要做一些什么?我可能要花很长的时间来介绍这个事情。 

    我们也非常的荣幸来跟大家介绍埃德加.菲的罗亚,他是我们Wi-Fi的CEO,他也可以给我们来解答一些大家所需要问的问题,我们现在邀请埃德加.菲的罗亚先生上台。 

    埃德加.菲的罗亚:大家早上好,非常感谢主办方邀请我来参加第十六届高交会,这也是我第一次来到高交会,今天我会跟大家来分享整个Wi-Fi联盟令人惊叹的15年,虽然只有15年,但是它给这个世界带来了非常巨大的改变,我会跟大家做一些简单的介绍,之后也会分享一些未来15年的展望和趋势。 

    我相信,Wi-Fi这样的技术会让大家在未来的15年不断的依赖,不断的去采用。大家肯定想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我们的趋势是什么?我最后也会请大家了解Wi-Fi联盟这个组织。 

    如果大家使用Wi-Fi的话,大家都会跟我们所做的工作有联系,Wi-Fi之所以在全球取得成功,其中包括了很多会员公司的协作,我们以非常高效的方式来协作,我们有超过600多家会员公司,超过2500个产品、模型,这些产品通过认证,最终也会转化成具体的行业。 

    去年有超过20亿这样的设备,全球有20多万商品通过认证在全球出售,对Wi-Fi而言在这个领域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高速增长模式。我们的路线图,其实也是非常的多元化,这让我们非常的激动,而且背后我们有超过20项来自Wi-Fi的不同新技能,会在未来的几年不断的涌现出来,这是我们在不断的壮大自己,提高我们的能力,让它能够在未来的几年仍然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 

    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些Wi-Fi设备,总体已经有100亿了,到目前为止我们有40亿,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有一些全球范围内的新品来推出,现在如果要买一个没有Wi-Fi的电视是很难买到的,Wi-Fi在设备上的连接是很广泛的,不仅仅局限于手提电话、平板电脑,在北美、欧洲这样的地区,我们预计英特网的流量里面有80%来自Wi-Fi,所以它是一个数据,已经是带来了巨大承载,是大数据,而且在整个英特网络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也可以在我的演讲之后会提到。 

    Wi-Fi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多,不仅只是和云平台,和一些其他的互联平台连在一起,也可以实现跨设备、多设备的连接,一个人可能会使用不同的终端设备,Wi-Fi现在已经进入到超过7亿多的家庭中,除此之外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大部分的企业都在使用Wi-Fi,这也是我之前所提到的,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来让Wi-Fi这个大社区做的更好。 

    Wi-Fi要取得成功,背后需要强大的三点,第一点我已经说了,是协作,我们有很好的框架,有政策、流程、程序,框架到位可以让不同的组织聚集在一起,我们可以以一种标准化的方式让技术循序渐进的不断发展。技术本身也是我们成功的第二大要素,Wi-Fi也会变得越来越好,我来跟大家做一个简单分享,我们第一代的Wi-Fi,当时它的速度不是很快,最高的速度是11个MB,现在的产品甚至会每秒超过1个GB,而且速度技术发展的成本越来越低,这个的兼容性也做的很好,所以你现在买的产品和你15年前买的传统设备之间有非常好的兼容。我们之所以不断的打造这种竞争力,是因为我们永远不可以去忽略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生态环境中的终端用户,我们要关注客户,我们交付的产品也是要和用户的需求相结合,这就是我们成功的三大要素。 

    在这里我给大家简单的分享一下我们的历史,我们从99年诞生,当时有一些公司加入了我们,其中也有一些主要的IT企业加入到我们,到去年2013年,我们又有超过200多家的企业加入,现在已经有650家会员企业,在这些企业中有数十家公司就在中国,甚至在深圳就有很多我们的会员企业。 

    在今年,Wi-Fi的成长已经成为一个主流技术,现在我们和整个生态圈里面其他的部分,包括通信、交通、航空、工业、制造业等等,因为这些行业都会用到Wi-Fi,而且在早些时候,包括像汽车厂,他们也会把Wi-Fi用到他们的汽车生产过程中,用到车与车的联系中。这些不同的细分领域,对Wi-Fi的技术都是深感兴趣的。 

    另外一方面,我们说要关注最终的用户,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我所提到的我们在性能上的改进,像原来的网速问题,这其中也非常的有意思,我们要不断提高安全性,而且银行业、医疗行业、军事都要用Wi-Fi,为什么?因为Wi-Fi现在非常的重要。 

    Wi-Fi也从最早一代开始不断演进,早期的Wi-Fi是希望可以把电脑和台式机连接在一起,到目前为止我们在这个应用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比如说现在有一些车库的开门器,有不同设备之间跨设备的使用,比如说一些可以编程的遥控器,家里的空调、温度的调控,其他能源的利用等等,所以我们会把一些不同的设备都加入到Wi-Fi的应用平台上。 

    比如说讲台上有很多的电线,如果使用现在的Wi-Fi新技术,可以实现无线连接,和现在有线连接带来的性能是不会有差异的,有的时候可以通过更多减少限速使用,实现更好的连接。 

    当我们看到这个Wi-Fi标志的时候,让大家也对它的品牌有很好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到目前为止Wi-Fi行业只有15年时间,我们很难想象现在没有Wi-Fi的日子该怎么样过。之前我也提到了现在技术发展的背后,这个势头非常强劲,我相信未来的15年会让我们更加期待。 

    首先,基于我之前的一些经验,我想说中国肯定也会成为Wi-Fi纪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代表。看到整个Wi-Fi不断的循序渐进,中国的这个市场也是非常大的。有时候不同的高清电视、不同的设备,会让我们不断的感觉激动、兴奋。Wi-Fi也是电信运营商的技术,包括中国的移动、联通、电信,中国三架马车的技术。 

    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涌现Wi-Fi真的是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有时你甚至在一些烹饪的加热炉、电炉,不同的设备上都可以使用。有时你可能不知道是否可以实现Wi-Fi,但是一旦Wi-Fi到位就可以非常的便捷,可以增强用户的体验,Wi-Fi本身是可以负担得起的,而且是非常可靠的技术。 

    我的时间也不是很多,我简单的讲一下一些认证方面的例子,我们通过整个Wi-Fi在不同的联盟当中打造我们的三大领域,我前面说了,第一个消费者电子,第二个运营商的网络,第三个是万物互联结合在一起。 

    我前面已经说了去年的一些事情,我们现在可以实现更快速的网络,就是无线技术的应用,另外还包括一些3D无电缆对接技术,还有一些新的,更大的带宽,多使用者技术,这些是我们正在致力去做的,包括消费者电子行业。 

    有关主流的电信运营商的技术,也是网络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可以交付这样服务的里程碑时间,我们希望可以是大约5、6年后,可以为大家带来Wi-Fi最好连接体验。 

    2、能够实现非常智能的连接。你到处在走,有的时候要上火车,或者是要上汽车的时候,它会把你从一个Wi-Fi的环境自动连接到下一个更好的Wi-Fi环境,包括我们说的家庭式热点,对于运营商而言,这其中的机会真的是非常多,运营商自己也在帮助我们做相关Wi-Fi的投资和开发。 

    我觉得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对于整个大数据的服务,它的需求非常大,并且持续在增长,它在未来会以指数式的速度增长,我们必须要满足这样的需求。 

    我在这里要说的最后一点是IOE,也就是万物互联,首先Wi-Fi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行业,但是你看一下这里面有不同的细分行业。这可能会带来一些重要的细分部分,所有的这些技术和运营的供应商也好,系统的供应商也好,对所有的智能,所有的互联性可以组合在一起,我们希望可以实现万物互联的产品。 

    我们的体验也在不断改进,我曾经可能因为家里面没有固话,要到外面去找一个公用电话,而公用电话是很贵的,但是现在我可以在房间里用手机,用一个很低廉的方式来看一个短片,我们现在打造的基础设施可以促进这种技术的产生,我也非常的期待未来的用户体验会变成什么样,而且通过Wi-Fi我们也成为整个行业当中重要的驱动者,如果可以在飞机上使用Wi-Fi,我觉得一点也不吃惊。我们已经说了,Wi-Fi是非常可靠的,我们可以长期依赖它。我没有时间讲的太细,但是我们相信我们的Wi-Fi,也鼓励大家去下载一个,我给大家列出了一个链接。最后我在这里也邀请大家加入到我们的Wi-Fi联盟,也希望各位在创新、创意方面可以做出一些贡献。 

    今天的主持人也是我的联系人,我也非常期待和大家有机会再见,再次感谢大家听我的演讲。 

    主持人:非常感谢,大家如果对Wi-Fi有问题也可以找到我,我是Wi-Fi联盟大中华区的总裁,我不是在这里做广告。 

    说话我们已经从这些不同的专家、不同的企业、不同的领域分享了他们各自的一个视觉,有应用、有解决方案,也有从顶层到底层。 

    此外我们也学到了很多全球范围内有关标准化的一个开展,另外一个方面在这个中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安全,我在这里会邀请今天上午的最后一位演讲者杰瑞.沃特里克,他是云创新和安全组织CTSS的执行主席,欢迎杰瑞.沃特里克。 

    杰瑞.沃特里克:非常感谢黄总给我做的介绍,首先我们之前已经听到了一些非常精彩的对话和讨论,讲了云、讲了安全,而且讲了大数据,我今天在这里可能更多的会在安全这一块儿给大家做一个演讲。 

    首先包括一些服务的外包,和所谓的管理服务和云计算中间的差异是什么?从根本上而言,这些不同的术语它的意思到底是什么?我们可以看一下,传统的外包是什么?这也伴随着我所成长,所见证的历史,如果你要外包的话可能需要很大的数据中心,到目前为止已经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工作。 

    2、是所谓的管理性的服务。这个概念到底是什么?管理性的服务,也代表着IT的服务,具有非常好的透明度和灵活性,另外一方面是它的可获得性和可用性也要非常的高,我们需要了解的一点是什么?为什么我们有的时候需要外包,需要一些所谓管理性的服务,因为你要了解一些根本性的相关需求。 

    3、云计算。云计算到底是什么?云计算这个概念代表着的也是一种经过管理的服务,使它的交付模型充分的利用英特网来作为我们的基石,在整个行业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从最开始所谓的云服务的提供上,或者是管理性服务的提供上到现在的不断涌现,他们已经形成了一种服务,所谓云服务的供应商,他们可以提供很多这些线上的服务。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来看,这样的一个模型,我们从一个大的架构和角度来看,这其中我们觉得一直非常有意思的就是跟具体的IT有关,对一个大的组织而言,IT扮演的角色是什么?首先一个公司有什么样的风险,从董事会来看,如果你在这个董事会里面,你可能也要有一些责任,或者是一些问责,需要做出一些响应,如果出现问题的话,有一些潜在的风险,你必须要做出响应和应对,大家现在每天可能都会遇到一些所谓黑客的攻击,这也是在董事会里面经常会讨论的一些内容,坦白的来说,如果我们把它称作是管理的话,就是你如何来应对IT的风险,如何来解决IT的风险问题,在这里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董事会的成员,如何来看待这样的一个模型,这是一些主流的大企业可能会做的。 

    这代表着一个自上而下的方法,大部分的企业,大公司会使用,这里包括IT技术架构,个人计算,外包的IT。最右边的是IT,治理,这个也是我非常关注的领域,就是说IT如何和整个公司治理的架构相契合? 

    相信大家对于这一类的性,大家都有机会,我之前也是和一些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就这类话题,这类分析进行探讨,现在所发生的现状是什么?我们可以看到大家的意识层面在不断的提升。 

    这上面看起来不是非常的清楚,但是我想在这里强调的是什么?我们需要关注的是那些董事会的高管如何来看待安全性?可以看到PWC做的一个研究,2014年的信息安全,我们看到今年的占比当中有超过60%的人觉得比较好,或者是非常高的,2014年的比例超过70%,另外一些调研,我们觉得调研有时候非常有意思,他可以给到你一些背景、一些概念,或者是一些受访者,他们觉得这个特别的重要,我们也可以看到重中之重的问题。 

    1、业务的持续性。在我的眼里,在这些受访者的眼里,比如说网络风险排在第二位,这个来的要更加重要一些,大部分受访者,他们会关注事件、灾难的一些恢复,对于他们的数据中心或是IT的数据,如何恢复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业务的可持续性。 

    2、有关一些现有的技术,可能所带来的一些风险。 

    有移动计算,在其中也是占了一个比较大的份额,人们把它视作具有波动性,不确定性的一些东西。另外一个是社交媒体的问题,包括使用FACEBOOK或者是其他社交媒体的一些网络的使用,它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风险点,是董事会管理的时候比较关注的,有的时候会带来名誉方面的一些问题,有的时候你发了一条微博,其中涉及到一些其他的公司,最后带来的一些后果,很有可能对一些公司的名誉、声誉带来巨大的影响。 

    有多少的公司,具体的时候会进行风险分析,这是内部的风险评估,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是71%,也就是这个大约3/4,超过70%的企业他们内部会做一些信息安全和物理安全的分析,但是比较小的公司只有51%,或者是只有一半的人来做风险评估,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我之前是做审计的,那个时候我会说你们在风险这一块儿做一些怎样的防范机制?你们如果出现一些问题,你们如何来定义他们,如何来应对他们,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调研的结果也证明了风险评估在不同企业里面受重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你无论在什么样的业务当中,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风险管理的组合,我们需要做具体的分析,无论你给哪一家,都要充分的来定义内部出现的风险。 

    这里其实是代表着一些标准的框架,我们从安全上面,一个大的角度来看,这其中有不同的层级,有网络级、有应用层级,有运营系统,也包括虚拟化这个层级,也包括物理,我们的数据库、我们的设备等等。对于风险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新的领域,现在主要是在虚拟化这一层,可能比较容易出现风险,在这一侧我们会做一些云的数据库或者是自己来开发一些私有的或者是公有的平台。 

    从云风险管理角度我们要做什么?首先要识别有哪一些风险,第一是治理的缺乏,我之前已经说了,包括一些数据泄露,由很多的服务的可获得性出现的问题,缺少合规,最后一点,你缺少数据的质量,可能在这一部分,在风险方面很多公司没有把这部分内容放在他们的风险管理中。 

    首先我们以一个所谓的治理上的损失来看,这中间需要做一些什么样环节的措施,防范的措施,正如我之前所提的,被外包的组织的它的安全方面做的很充分,至少它能够在你的一些指导方面和一些指引方面做的不错,另外一方面服务水平协议也非常的重要,服务水平的协议是你和供应商之间,包括云服务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如何,你必须要有一个很清晰的定义,这一点非常的重要。 

    从安全的角度,我们要把这部分的内容考虑到,在整个SLA服务水平协议这个合作当中,如果提到这个,我们也包括合同管理,CSP有效管理,我们必须要持续的、有效的去管理这些协议。 

    我觉得无论是什么样类型的服务,比如说CRM这样的服务,客户关系服务,可能现在已经是非常标准化的内容,大家可能经常会把它外包,作为一家企业,我们需要的是你要有一个服务供应商认证的报告,第三方的一个认证报告,我们会关注下一个点。 

    下一个点是有关数据损失、数据泄露的保护,首先数据分级非常的重要,数据的分类和分级对于我们如何来保存这些数据,风险的优先级是不一样的,我没有时间讲的太多,我就列出我个人觉得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如果要做好风险控制,我们首先要做好风险分类、风险分级,第二个是虚拟化,这个是一个比较新的技术,特别是在云平台的应用方面,我也会说一些关于黑客的攻击实践,经常通过所谓的虚拟化,这里我不想讲的太技术,另外一方面我们还要做加密,就是要让数据安全的话,在这里我们会继续的关注一些业务影响分析,也就是BIA业务影响分析这个概念,非常的重要,它对于我们确保你的数据是否得到了一个合适的控制和评估,我们在完成了BIA的分析的时候,你要做一些相关的服务和可用性的测试,定期做测试,数据的主权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把数据外包到外面,你要知道数据到了哪里。 

    这里有一个客户的例子,从他们这个角度大家做的是什么?他们没有数据备份的规范,他们没有,甚至这个数据已经被流到了另外的一个国家,他们做的反应是什么?我也觉得比较的震惊,他们觉得如果数据到了另外一个国家,就会带来一些风险,他们也开始非常的重视可能带来的一些挑战。 

    我们要清楚我们的数据和应用是在哪里做备份的,有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有一个正式的计划,还需要一个问责的问题,我之前所提到的认证,我在这里也不会讲的太深入,我们看一下一些主要的常见问题,包括7001这些相关的报告,在这里我们所需要的是什么?当我们找到我们服务供应商的时候,必须要有这三个证书。我强调的这三个证书是所有的CSP,你想要合作的CSP应该具有的,因为它也可以帮助到你更好的去了解需要控制的是什么?或者是云服务的供应商他们所需要的体系是什么?如果他们没有这样的认证,我最后想说一点,你必须要有一个定期的审计。 

    下一步是包括如何来更新你的行动计划,时间也差不多了,我就不多讲了,以上就是我的计划,非常感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大家是不是要到午餐的时间了呢?我马上做一个简短的总结之后就是午餐,我之前做了很多的笔记,如果我要念这个笔记的话我恐怕要念2个小时。今天我也学习到了很多,所以大家如果有什么需要的话,之后也可以跟这些专家做进一步的联系。 

    今天非常感谢你们的参与,谢谢! 

  附:演讲嘉宾照片 

   

  IBM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 王阳

   

  深圳天安骏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杨毅

   

  北大方正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兼研究院院长 胡奎

   

  Wi-Fi联盟总裁兼CEO 埃德加·菲格罗亚

【添加到收藏夹】 【打印本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