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会展中心
2019中国高新技术论坛“新时代、新技术、新经济”主题论坛 现场实录
新闻来源:高交会组委会 发布日期:2019-11-13

  “新时代、新技术、新经济”主题论坛 

  时间:20191113 1330-1730 

  地点:深圳会展中心簕杜鹃厅 

  实录内容:     

(深圳市人民政府王刚副秘书长会见演讲嘉宾)

  主持人 潘光伟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第一副理事长: 

  各位请就座,下午的论坛即将开始,尊敬的王秘书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和大家相聚在创新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参加第二十一届高交会中国高新技术论坛,也非常荣幸受邀担任今天论坛的主持人,我是中国银行业协会、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第一副理事长潘光伟,我从2003年到2015年,我们原中国银监会每年和香港金融管理局要举办四期监管和金融方面的研讨会或者是培训班,每年我都要做主持人,在深圳蛇口,今天应主办方的邀请,我是又重操旧业,又重新回来当主持人,今天在座的不管是在金融科技、金融和企业方面的著名领导、专家、大咖,看到各位专家和领导,非常能够期待看到各位领导远见卓识的观点,分享大家对新技术、新金融的一些看法和建设,当会长以后,我简单说两句。抛砖引玉。 

  变革是最大的,变革的最大动力是技术,回顾世界近代史,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深刻改变了世界的发展面貌和基本格局,大家看,18世纪当时瓦特发明蒸汽机,从而引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爱迪生、福特在19世纪发明了电灯、电话、汽车,二战前后,原子弹、生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崛起,第三次工业革命。当前,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技术广度和深度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经济发展和智慧城市发展模式。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前所未有地改变人类生产力的布局,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G20杭州峰会上通过了20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一致认为,新工业革命将成为世界经济实现创新、联动、包容增长的重要战略支撑。今年年初,世界经济论坛也发表了很著名的论断,人类已经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高度重视技术的进步,及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以及以数字化为依托的新兴经济形态,再度酝酿四轮经济和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各行业重点讨论的对象。 

  习主席在近期也强调区块链在新一轮产业变革和革新中起着重要作用,以延伸到智能制造、物联网、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最有创新的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产业创新发展。 

  在此背景下,我们今天汇集各方面专家和他们独到的专业见识,探讨在经济新时代背景下对新技术的理解及应用,深化对新的经济发展规律和特点的认识,以促进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将技术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最终推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出席本次活动的11位领导、专家和嘉宾,大家在我介绍完一并鼓掌,他们是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刚先生、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原副部长米凯莱·杰拉奇先生、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07年图灵奖得主约瑟夫·斯发基斯先生、华为公司董事,企业BG总裁阎力大先生、SAP中国区首席运营官李旭东先生、重庆金鑫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裁董昱坤先生、慧聪集团副总裁,慧嘉创始人洪超然先生、国际银行业联合会总裁海德薇格·挪伦斯女士、深圳证券交易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彭明先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许正中先生、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先生。 

  出席今天论坛的还有来自科技行业协会的领导,著名金融及科技企业的高管,国内外知名企业家以及有关地方政府领导和高等院校学士机构的专业学者,在此让我们对他们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天下午的论坛主要分为领导致辞和主题演讲两个环节,我们首先进入致辞环节,有请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刚先生致欢迎辞,大家欢迎。

     

  致辞嘉宾 王刚: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在深圳美好的季节,我们相聚鹏城,共同参加第二十一届高交会,新时代、新技术、新经济主题论坛,首先,我谨代表深圳市政府对各位领导和嘉宾朋友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对深圳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予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科技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深入协同发展,给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全球治理体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前,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日新月异、层出不穷,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新经济的蓬勃发展。 

  深圳是一座充满魅力、动力和活力的城市,是一座创新型的城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居全国领先,5G技术超材料、石墨烯芯片、无人机等科技创新领域都处在领先的位置,诞生了华为、腾讯、大疆等一批世界型的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被誉为中国的硅谷,新时代赋予了深圳新的使命,深圳的创新需要再起征程。今年8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指导意见,按照这个文件,深圳要在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的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到本世纪中,建成具有竞争力、创新力和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使命光荣,任重道远,对于深圳来讲,对于深圳未来的创新发展来讲,依靠全市力量,仰仗全国的支持,会聚全球的智慧。 

  今天我们依托高交会这个平台,诚邀海内外经济、科技等领域的知名政要、科学家和企业家出席,来深圳分享睿智观点,在深圳洞见未来大势,助推深圳不断提升竞争力、创新力和影响力,加快建设全球标杆城市。希望在座的嘉宾朋友,多为深圳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建言献策,共创美好明天。 

  预祝此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 潘光伟: 

  刚才热情洋溢的致辞,使我们领略了深圳作为一个魅力、活力、动力这样一个城市,包括领导这种语言的魅力,而且对今后深圳发展的愿景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创业创意之都,和全球化愿景的描绘,听了很感动,心潮澎湃,非常感谢王秘书长热情洋溢的致辞。 

  下面我们就进入今天下午的演讲环节,今天的演讲分为两个主题,一个是开放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第二个是资本市场与产业创新两个议题,请每位嘉宾发言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首先有请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原副部长米凯莱·杰拉奇先生发言。连续三年入选最有影响力的50位意大利人之一,我们掌声欢迎杰拉奇先生。 

    

  演讲嘉宾 米凯莱·杰拉奇: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高交会上和大家见面。中美贸易战仍在继续,正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经济学家陈文玲所说,全球经济目前可概括为 四低两高-- 低增长,低通货膨胀,低利率,低收益,两高是--高债务和高杠杆。这反映了共建开放创新,开放合作的世界经济的重要性。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新国际贸易和中欧合作,强调新国际贸易下的开放创新和开放合作。

  在过去,各个国家会根据经济学家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进行贸易,只要有比较优势,该理论允许效率更低,成本更高的生产商出口产品。

  但是,现在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提出了新贸易理论,反对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克鲁格曼认为:贸易者将更多在规模上竞争,哪个生产商有最大的规模,该生产商就会一定获得竞争优势。

  所有产品的竞争,是基于质量和数量。可以说,李嘉图的理论最关注生产的质量和效率,而克鲁格曼理论则更多地关注数量而不是质量。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效率和质量并不重要。相反,更高的规模导致平均单位成本的降低, 因此有更多的投资,会投入到更好产品的研发。换句话说,规模导致更快的学习曲线。我个人赞同克鲁克曼的理论,我认为在当今国际贸易中, 规模决定了谁将成为赢家。

  基于新贸易理论,对于欧洲而言,我们有以下的一些挑战:欧洲很多众多国家都生产高品质的商品。例如,意大利,除了传统的食品和时装以外,还生产机械,轮船,直升机甚至太空火箭。质量都特别好,但生产规模不大。过去,在李嘉图的世界里,我们的相对生产质量足以推动经济增长和出口,意大利出口占整个经济的13。 但现在,在克鲁格曼的世界里,我们的质量不足以弥补低规模的劣势,我们感到来自像中国这样的大型生产商的竞争,而且这些生产商在技术和制造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

  因此,欧洲在新的国际贸易环境下,需要继续保持质量的同时,更重要扩大规模。例如,意大利总共有420万家公司,只有20万家出口公司,我们需要增加出口公司的数量和每家公司的平均出口价值。

  在解释完新国际贸易理论以及生产规模的重要性后,我们接下去需要解决的是---在数字化经济不断发展的全球局势下,我们需要如何扩大生产规模呢?

  在此,我需要提到3大支柱以及与中国合作的重要性。

  3大支柱分别是 1:网站 2:电子支付3:物流。: 需要网站,让客户可以看到出售的商品。电子付款让客户可以购买商品。物流让客户可以接收这些货物。欧洲目前在这三方面还不够完善,例如在意大利,还主要停留在现金支付,信用卡的使用都不是非常普遍。中国已成为全球电子商务和数字化支付的领头羊,移动支付的渗透率达到了百分之70以上。而刚刚结束的双十一的成交量和物流运送速度,正是体现了中国在这三方面的优势和实力。

  所以在这个经济环境下中欧特别是中国和意大利如何可以合作。意大利和中国的生产重叠率非常高,大约60%,是欧洲最高的,从消极角度看这确实会在市场上构成竞争。但从积极角度看, 意大利和中国企业要聚焦在那尚未重叠的40%的产品上,加速覆盖这些领域的中国市场,实现 双方 互补,这样的合作会是双赢的。

  最后,总结而言,欧洲企业要想有竞争力,就需要规模,为了实现规模,就需要将 市场 拓展到国界以外大力走向国际。但是为了达到规模和国际影响力,他们需要向新技术飞跃,如移动支付等更多数字化技术,而这正是与中国合作的根本所在。意大利企业以及别的欧洲企业别无选择,只有创新和规模增长。

  如果中国能成为一个好的合作伙伴,那么它是“双赢”的。“一带一路”合作是一个很好的实践范例,这也是为什么我在意大利政府中亲自推动意大利作为第一个g7国家加入了一带一路。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独自解决,我期待在国际贸易上,有更多的开放创新和开放合作,从而构建新世界经济和新纪元。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主持人 潘光伟: 

  我觉得你的演讲让我印象深刻,用他流利的汉语做了非常深刻的演讲,首先介绍了世界经济当前的运营特点,叫两低两高,低利率,低通道,两高是高杠杆,高负债,随之又给我们介绍了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规模较数量更为重要,数量占优势,第二个又比较了中欧企业和经贸合作各自的优势,提出来要与中国进一步加深合作必须在规模、电子支付、物流三个方面努力,我非常欣赏杰拉奇先生说的,他是在第一个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对中国和意大利,中国和欧洲,乃至构建新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充满期待,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米凯莱·杰拉奇先生的精彩演讲,谢谢您。 

  接下来我们有请约瑟夫·斯发基斯先生发言,他于2007年获得图灵奖,还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他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自助系统是否值得我们信赖》,大家欢迎。     

  演讲嘉宾 约瑟夫·斯发基斯: 

  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高兴能够来到这里,来到深圳,我觉得在深圳我也是经常来,今天就开始我们的演讲,今天要跟大家谈的是无人驾驶系统是否值得我们信任,我要谈这个系统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实验室,就在关注到了无人驾驶他的系统,我们希望在深圳也建立这样一个实验室。 

  那我们背后的想法,我们知道这个无人驾驶的系统非常重要,物联网也非常重要,我就不跟大家多做解释了,我们现在有几百万台电脑,他们都是连接到平台上,这个平台可以整合相应的服务和系统,这样的话能够利用他的数据挖掘资源,对于分析师来说,物联网他现在有几大挑战,或者说它有几大困难。一个就是我们右边的这个图,就是人类的互联网,它是交互性的,我们能够提出一些要求获得一些服务,这是我们之前的人类的互联网。 

  但是今天,我觉得我们提出的是工业互联网,他是非常自动化的一个物联网,比如说现在我们由人控制电脑,他会执行不同的功能,这就是我今天要跟大家讲的工业物联网。 

  这就是我们下一代的无人驾驶系统、自动化系统,他会逐渐地去用这个系统来替代人在生产当中的因素,这里要跟大家强调的是自动系统会非常地重要,因为他会去取代人类的作用,有的时候他们会失去控制,所以他需要的是一种非常宽泛的智能,我觉得他需要跟我们的愿景结合起来,跟这种AI结合起来。必须要去应对不同变化的情景及我们提出的一些新的目标。它要去在非常复杂的环境当中运行,所以这样的系统要跟人类进行合作,我觉得它是一种共生的系统和共生的自动化。但是我们现在要达到这个零件要求还是有些限制。 

  首先我们就是一种学习赋能的元素,我们不能够去确保这方面有相应的技术和技能。今天网络的基础设施,他的可信度非常低,比如说他有很多安全性的问题等等,还有,这样的一些环境非常地复杂,比如说我们之前提到的无人,他就是在复杂的环境当中难以进行招架,大家都知道,有类似的故事。还有每个国家经济条件也不一样,这些都要考虑在内。 

  接下来要给大家讲的是对于无人车来讲有非常重要的一些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之前是在航空航天行业和铁路行业工作了几年,也关注到了相应系统的开发,比如说们要给航天的系统去开发的话,那我们就是要通过设计获得安全这样一个概念,但是无人车却没有这样的一种做法。他们所采用的就是这种黑箱子,机器学习,端对端的方式,这样的话安全性就不是特别高。所以这样的标准并没有运用到无人车当中,这样的话无法能够保障无人车的安全性。我的问题就是说这样的一种体系是否可信赖,我觉得这是今天要跟大家讨论的。 

  在今天的环境当中,我们这种可信性以及这种无人驾驶汽车信息系统的可信赖度我们今天在媒体上讨论得不多,我们有很多的人他们之前对此非常乐观,就是说他觉得是用无人车是一个非常好的做法,觉得马上就能够把这个无人车开在路上了,比如说艾伦马斯克,他是特斯拉的CEO,他之前给我说过这样的话,也就是在2015年的时候,他说无人车马上就要来了,我觉得肯定不是这样子,我们还需要很多年的努力才能够实现无人车的上路。 

  首先要跟大家强调的一点就是现在我们有一个差距,我们这样的一种系统,它的知识还有很多的差距,我们现在要建立的是一个自动化的体系,我们当前的挑战就是要有一个非常可信赖的无人驾驶汽车的体系。今天有很多无人车,他们的制造商都用端对端的机器学习的方式和技术,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会使用很多的这种神经网络的元素,他们会有很多传感器来处理信息,我们也会提供相应的理论,但是我们也不太知道这个系统到底是怎样进行运作的,也没有保障,所以我认为我们需要一些科学和工程的基础来帮助我们,所以我们很难有一个真正的无人驾驶汽车和无人驾驶体系。 

  在下午的演讲当中,我要跟大家先讲一下自动化和无人系统是什么意思,我们都知道自动化的一些自动系统,也有这种自动的摆渡车,有些机器人也可以完成,我们在讨论机器人汽车,对他们来说技术难点是什么呢?大家知道这些系统有自身的运营环境,所以也会有一些术语,比如说代理1、代理2,还有他们的一些运营的环境,对这些无人驾驶汽车来说,他们的运营环境要在他们完全的掌控之内,这样的话他们要应对的环境都非常复杂,系统的目标是要实现安全和流动性,但是每一个不同的代理商有他们自己的一些目标和法则。比如说你在深圳开车,你经常会去香港,但是问题就是说我们如何去妥协我们独立的驾驶员的目标跟我们公共安全的一些目标。 

  我们可以从五个不同的系统来进行比较。这五个系统包括了自动驾驶和(航欢器)来说,我们可以进行控制器的设计,比如说对于其他的,不同的过滤器和稳定的设置也可以进行微调,在这里面从数据上来说,我们很难看到哪一个设置会更胜一筹,因为在这里面,我们首先要经过一些实时的线上数据的收集,现在的问题主要是说对于一个自动驾驶的汽车或者是机器人驾驶的汽车来说,要非常小心,所以在这里面就有不断增加的复杂性,在这个自动化和自主控制里面需要达成一个平衡,在这里面出现了一些挑战和掣肘。 

  现在我想给大家解释一下,我们这里面讲到自主性的媒介,它预示着一个系统,包括从环境里面通过传感器收集信息,包括以下两个基本功能,第一个是对情景的意识和判断,他可以从传感器里面收集一些数据,能够对周围的实体环境进行感知,产生观感,并且有一些信息的反馈和回溯,基于信息的意识和敏感度来产生解决问题的一些办法。一旦我们有了这个情景的意识,你就知道怎么样采取一些决策,什么叫做决策呢?在这里面就是说能够发挥什么样的功能,承担什么样的角色,通过这些角色,你就知道对一些功能做一些预判。 

  在许多的例子下,我们也希望能够让这些媒介能够创造生成一些知识,在这里面我就不一一去罗列了,其实产生这些知识是我们让这个媒介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它要有自我意识,就是说能够了解一些新的概念、新的情景,不然的话就不够有自我的调整,没有自我调整就不会说是一些新的环境,这就是我们对所谓自主性的定义,我们还远远没有达到高度的自主性,这一张幻灯片里面总结了五个自主性的五个功能,包括了反应、决策、规划、自我意识等等诸如此类的因素。 

  如果我们把这一个特征化的描述视为功能化的特征描述,在每一个功能里面,在每一个领域都使用传统的技术或者人工智能AI,问题就是怎么样把这五个功能能够化整为零地去应用,我觉得在未来,我们应该会面临到一些协作,希望能够在人和机器之间实现人机的协作,而这人机协作也是之前科学家所预示的,包括所谓自主性、自动化之间的应用,包括应用在车的一些行动器里面,还有其他的应用,能够达到第五级,第五级是完全的自主化,没有任何认为的干预。现在我觉得对于自主驾驶来说,很多时候我们还处于第三级别,没有达到完全的自主化。 

  对于我来说,这个挑战并不是说明天我们要由谁来生产这种自动驾驶的汽车,挑战就是怎么样在第四级那里晋级到第四级,从而跃升到第五级,第五级是最理想的最高级别,现在我们要促进人和机器的人机互动,人机交叉,这就是我想描述的。这里面我描述了五个功能,其中的一个功能是非常地完整,能够由机器去胜任,其中的一些功能是人的操作,问题是你怎么样能够在人和机器的操作当中找到泾渭分明的界限。 

  我想最后总结一下,时间差不多到了,总结一下我刚才的发言,未来将会何去何从呢?其实我们总结过去,尤其是过去三到四年里面的发展,我们已经充分见证了自动驾驶汽车的制造商,他们都纷纷地跃跃欲试,希望能够参与这些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其实现在他们的态度得到了修正,或者是说在某个角度上面进行退缩了,之前我见到了因特尔负责自动驾驶技术的负责人,他觉得现在有很多的技术是没有能够得到人类完全的研发和驾驭。就是说现在还是任重道远,这就是关于自动驾驶的第一点,其实自动驾驶也引发了许多技术,是不是有一个提议,传统技术和人工智能的结合,这个结合点的解决方案还没有找到。我觉得人工智能还有一些传统的基本模式、基本技术应该实现整合,但是这需要更多的研发,我们不能够在两者当中取一点,而是两者结合。另外我们希望准备好过渡期,能够让过渡实现更为顺畅平顺,从传统的技术再到完全的自主化。 

  其实我们刚才讲到完全的自主化是非常高的一个级别,完全不需要人去干预,也是有很漫长的道路要走,我们刚才讲到人机交互界面的提升是一个前提。另外,可以使用一些显行的技术,还有人类需要隐性的技术,问题是怎么探讨这两者之间的结合。在美国会有一些对自动驾驶汽车的立法要求,现在这些立法也在不断修正,背后的理念就是希望能够让这个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而不是反过来控制人。 

  在今时今日,其实我们在研发这些技术的时候,如果我们购买了一个有自动驾驶技术的一个汽车,他应该有个自动验证,比如说特斯拉会说,我们所有的车都经过了自动驾驶的验证,他得到了某一个自主性,所以这是一个工艺上的认证。 

  第四点,我想总结未来会怎么样呢?我们也应该依靠公众的自我意识还有社会责任,比如说我们会不会让机器来为我们做一些关键的决策呢?这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因为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事情,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充分地讨论,由社会各界来共同参与。 

  这一个问题的结果不应该由一个公司或者一个行业,而是应该由社会全局去参与,能够让不同的界别都有权重、有比例地去参加,因为没有一方能够去判定技术能够对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所以这也是美国现在的一些思潮,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在推动自动化的技术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 

  最后我想说,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革新,机器会不会取代人,机器会不会严重地入侵到人类的世界,沃恩怎么样去使用这个新的技术,去驾驭它而不是被它所控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步骤,而不会说过度地沉迷于人工智能,当然在自动驾驶的系统未来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取决于许多的因素,我们怎么样去信任这些系统,怎么样去减少对它的依赖,所以应该能够让这些研究更为客观、科学,能够充分地知会世界各地的演讲,我在演讲之后就要必须离开了,请各位包含。     

  主持人 潘光伟: 

  非常感谢约瑟夫·斯发基斯的演讲,我听了以后跟他这个题目一样,感到高兴,也有担忧,我们自动系统我们所信赖,我觉得斯发基斯通过无人驾驶,他的优点,特别是他五角星的模型,Flag型,让我们反思,从五角星或者五个不同层级介绍无人驾驶可能还处于第三个阶段,就是处于一个半自动化的阶段,离真正地无人驾驶我们还要走第四个阶段,还要走第五个人机合一那个阶段,还有一段路程要走,更重要的是斯发基斯他提出了一个观点,让我们思考人类发明了机器,但是如果控制不好,机器做决策,就会引起来一系列的反应和不同的看法,人类发明了新技术,是使新技术造福于人类的,而不是相反。我听了以后有一些感想。 

  下面我们有请华为公司董事,企业BG总裁阎力大先生做演讲,掌声有请阎总。     

  演讲嘉宾 阎力大: 

  谢谢主持人,各位来宾,大家好!非常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分享关于数字经济的话题。

  在2018年牛津经济研究院和华为联合做了一个关于数字经济的合作研究,分析了全球79个国家或者地区过去15年的历史数据以及对未来的经济预测。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增速是全球GDP增速的2.5倍,而对于数字化技术的长期投资回报是非数字技术投资的6.7倍。

  应该讲,数字经济对经济有着明显的拉动作用。成为撬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未来10年数字经济更加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什么是数字经济呢?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支持,以信息化为生产要素,以数字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重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这样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

  应该说,数字经济有三种形式,首先是数字经济的产业化,也就是说像信息通信产业具体包括基础网络、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等。第二是产业的数字化,是应用这种数字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生产、管理、服务、营销的效率,是常说的工业、农业的数字化转型。第三是数字化治理,通过信息化的技术完善治理体系,提升综合治理能力,包括城市运营、城市管理和城市服务等等。

  刚才我们讲数字经济三种形式,大家其实最熟悉的是第一种,就是过去这么多年来发展最快的数字技术的产业化。但是我们认为从现在开始,产业的数字化占据了绝对主导的地位,将是数字经济的主阵地。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的白皮书,这里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24.88万亿人民币,GDP占比达到27.6%,这样的话产业数字化部分对数字经济的增长高达86.4%。

  要实现的话需要做三方面,一是生产要素的数字化,包括数据的采集、传送、处理和应用。二是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基于生产要素的数字化基础,对生产过程进行数字化梳理,从而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安全隐患。三是产品的数字化,包括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处理和数字化营销等等方面。

  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经济的时代,也有人称之为智能时代。我们回顾历史上每一个经济时代都伴随有新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工业经济时代,铁路、公路、机场、电力是重要的基础设施。过去30年是中国信息化大发展的30年,我们可称之为信息经济时代。在这30年,中国建设了全球最大规模的信息通信网络、移动宽带网络,支持了中国众多的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在数字经济时代,我们认为云、物联网、数据湖、人工智能和视频云将成为新五大基础设施。我们认为这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

  但是数字经济的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数据的融合和治理就面临非常大的挑战。目前我们大部分的数据是标准各异的、碎片化的数据,导致这些数据难以互联互通,难以发挥它应有的价值。中国政府领导人,非常有前瞻意识,在2017年习主席就提出来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要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大家都知道,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被称之为数字经济的石油。如何挖掘提炼加工数据石油,已经成为业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或者说是课题。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为代表的这些新技术就是石油开采提炼和重要工具。各地都在提高社会治理的效率,提升经济发展的潜力从而释放数字经济发展的红利。

  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数字经济时代,或者说智能时代,华为的愿景和使命是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而实现愿景需要脚踏实地地行动,华为已经确立了将在连接、智能、数字平台三个战略方向上打造核心竞争力,共建我们称之为数字世界的三大支柱。

  接下来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首先我们认为万物感知、万物互联是基础中的基础,5G、Wi-Fi6、光纤通信、微波、物联网,这些都是联接技术,这些联接技术将成为打通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我们叫物理世界和数字孪生世界的桥梁。

  为了实现多元碎片化数据的接入融合和治理,华为打造了以云为基础,集成了包括IoT、也就是物联网,大数据、视频、融合通信,GIS地理位置信息系统等多种新技术的数字平台。您可以理解为这个数字平台就是数据石油的开采炼化加工的一体化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种技术可以通过组件化灵活部署,实现技术价值的最大化。数字平台的价值不仅仅如此,我们打造平台的基本特性是开放,向下能接入各种终端和数据源,向上能接入各种应用。我们为第三方开发者提供了应用的开发环境和丰富的开发组件,让开发者的工作更高效,创新更快捷。为体现出华为数字平台的开放性,我们给它命名叫沃土数字平台。我们的目标就是基于华为的沃土数字平台打造一个百花齐放的生态系统,助力数字经济的繁荣发展。

  人工智能的价值已经被广泛地认同,但是使用人工智能的门槛却依然很高。因为人工智能有三大基础,算力、算法、数据,每一个门槛都很高。华为选择从芯片做起,我们推出了AI芯片的昇腾芯片,在华为云上布局了全场景的AI训练服务平台,并结合各行业,为用户提供充裕的算力资源,实现普惠AI,就是人人够得着,人人用得起,让智能无所不及,为各行各业注入AI的活力。

  在这里,我倡议,让我们共创智能的新时代,让数字经济成为国之重器,也就是说新旧动能的转换器、产业结构的调节器、职能优化的加速器,科学决策的处理器,公共服务的改良器,人才就业的稳定器,同城六器,六大国之重器。

  深圳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示范区。在探索数字经济发展上,我认为深圳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下面我想分享几个关于深圳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案例,解读数字经济对城市发展所带来的改变。

  我理解,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有两层含义,先行意味着在众多领域鼓励探索创新,走在前列,示范意味着沉淀积累经验,能给其他区域借鉴复制。华为是在深圳创立发展的企业,我们扎根于深圳,联合我们的生态合作伙伴,支持政府以数字经济为抓手,推进先行示范区的建设。这里我们首先建设了新信息基础设施,通过数字平台打通了深圳市市级与各区各委办局的数据,实现了数据融合共享。在此基础之上,华为还联合众多生态伙伴在政府的公共服务、教育医疗、交通、水务、海关等领域提供了丰富的业务应用方案,支撑深圳市构建了公共服务领先产业发展争优的营商环境,助力了深圳市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政府建设了一个城市智能运营中心IOC,这个智能运营中心打通了42个委办局的业务系统,100多类数据,17万多路的视频,构建了深圳市的“1+12+N”的一体化指挥体系。深圳的IOC是一个能看、能用、能思考的智慧城市中枢,是城市的运行监测中心,领导决策支持中心,城市指挥调度中心和事件分拨处置中心。

  深圳地铁每天承载了500多万人次的出行,现在还有16条线路,284公里同步在建,既要建得快,建得多,又要保障施工的安全和运营。华为和深圳地铁成立了联合创新中心,基于5G、AI、视频、大数据技术,围绕场景开发了智慧运维、智慧车辆方案,实现了远程监控、风险预警,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释放了数据的价值,引领了地铁行业的创新。

  今天我们有幸参与数字经济发展这个伟大的时代,愿我们能够携手共进,共创新时代的辉煌,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 潘光伟: 

  感谢华为阎总的精彩讲座,很会讲,GDP增速的2.5倍,回报率是6.7倍,分为五个方面,对数字经济做了全面的介绍,数字经济的三要素,特别提出了产业数字化是主攻的方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数字治理是保障,特别阎总给我们分享了华为普惠AI的愿景,打造一个万物互通、互无联通企业的使命,并分享了华为在深圳市数字化经济转型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给我们举了非常好的一些案例。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再次感谢华为阎总给我们做出的精彩分享。 

  下面我们有请SAP中国区首席运营官李旭东发言,他的题目是《构建产业互联平台 助力湾区持续创新》。有请李总。     

  演讲嘉宾 李旭东: 

  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够被大会邀请跟各位分享一下我们对应于产业互联和持续创新的一些想法和一些经验。 

  我是来自于SAP公司的,可能跟华为相比,大家知道华为地更多一些,因为我们是一家德国公司,在这儿跟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可能从一些数字上能够让大家快速地对我们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我们成立于1972年,从成立之初就一直专注于一件事情,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到今天,我们在全球已经有98600员工,18800合作伙伴,2018年的收入是247亿欧元,作为一家创新公司,我们非常注重研发的投入,大家可以看到下面的数字是36亿欧元,按照通常高科技公司的创新投入比例,是销售收入的10%左右,我们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这个,所以说我们非常重视对新技术的引入以及把它变成能被客户使用的解决方案。25个解决方案是说我们能够提供针对25个特定行业的特定管理需求和业务场景下的管理需求。在180个国家,一共有425000名客户,福布斯中92%的客户,80%的中小企业是我们的客户,云租用客户达到1.95亿,我们的客户覆盖性有多大,我想最后这个数据给大家的感觉作为直观,那就是全世界77%的交易是通过SAP的系统完成的,相当于我们有很多客户在为大家服务,在和大家的业务发生往来。 

  SAP1995年进入中国,在大中华有15分区,我们在香港和澳门都有我们的客户,在香港也有我们的分支机构,在深圳、广州也有我们的办公室,在国内,我们不仅仅从业务开展的角度,其实我们和很多大学的联盟,包括开SAP相关的课程,能够为企业培养不同的一种信息化人才,丰富大家对信息化技术的理解、认知。 

  随着进入到新时代,我们说SAP提出了中国加速机器,我们的口号就是在中国,为中国,随着进入新时代之后,我们各级政府在企业转型、信息化,从最初的两化融合到互联网+到中国制造2025,到更广泛的这种新旧动能转换,我们发现政府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和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一道,也和各级政府开展了密切的合作,在不同的层级,不同的行业,尤其是在产业创新和这种新兴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方面取得了一些有效的尝试。我们也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上,你像在深圳,除了我们华为,包括万科,包括比亚迪,包括招商银行,都是我们的客户,同时,我们也有一大批中小企业客户,在深圳和广东。 

  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中国市场的多样性和中国市场发展的快速性和特殊性,针对这样的特点,SAP全球也加入了对中国大量的投入,我们称之为把SAP打造为第二故乡,在这儿简单介绍了SAP的公司和SAP在中国。 

  回到我今天的主题,我们谈一下如何实现这种可持续的创新发展。SAP是一家产品公司,我们说随着45年在单一领域里面的专注,我们不断引入最新的创新技术,从最初的主机到架构,到BS架构,到今天我们说大数据和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等,我们不断地把多年积累的行业经验和最新的IT技术进行融合,结合客户的需求。今天SAP提出来的解决方案我们称之为智慧企业,大家看起来智慧企业这个词似乎特别宽泛,内容也不是很明确,我想这张图给大家一些简单、直观的感觉,那就是三大领域。 

  第一个是智慧套件,我们说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管理软件以及现在云计算时代的SaaS软件,比如说我们有传统的人财物进销存企业资源计划,也有现在大家比较流行的,我们叫业务云、人力云、采购云、销售云、分析云、差旅云等等,这样一系列的产品组合,其实我们从企业管理应用的角度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基于云端的和基于实地部署的两种方案。 

  中间我们说是智慧技术,其实智慧技术更多是从平台的角度帮助客户和合作伙伴一起来发现一些特定的,非通用的企业级的、行业级的特定业务需求的解决方案。我们说更多是一种平台技术,帮助企业发现一些在特定市场下,特定需求的应用开发。 

  再下我们说数字平台,尤其在今天大数据,刚刚主持人也提到,阎总也提到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三种要素之一的就是数据要素,其实在大数据大家都知道,按照大数据的定义当中那几大,其中有一条是非结构化数据,尤其在今天,我们想把大数据这样一些特定的应用技术和企业的业务进行必要关联的时候,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异构数据,即便结构化数据不是同样的数据类型,不是同样的数据格式的数据如何能够统一治理,抽取其中共性的数据属性,进而能够为企业的运营管理、经营分析、经营决策提供支持,其实这是需要一个非常复杂而且强大的数据平台从而实现。那也就是说SAP这样只会企业套件,可以从三个维度,一个是数据融合,一个是技术融合,一个是流程融合,提供了整体的解决方案。在部署的形式上也提供了基于实地部署和云端部署的两种方式。 

  在这样的结构下,我们称之为与时俱进的生态创新平台,与时俱进是SAP1972年成立我们就关注着智慧套件的相关部署,我们基于最新的创新技术,重写了代码,把最新的IT技术赋能了传统多年的管理经验沉淀,我们提供给客户。 

  第二个我们说生态创新,也就是说当我们在今天,随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不再关注于传统的,基于最佳实践的基本管理,而是要差异化、特意化创新型的管理和创新尝试的时候,它需要一个平台来构建他自己独有的、特定的管理需求和业务需求的应用,这个时候他需要一个平台,这个平台能够把他这些独有的创新和原有的企业管理运营有效地连接在一起,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让创新成为无根之水,或者说单独成立一个小的部门,让他做点电商,做点大数据,其实他所做的事情对传统的核心主业并没有产生本质的影响,我们说这种创新可以,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真正把传统的业务和新技术融合起来,这在技术上是需要条件的,我们说就是要把一个平台上的创新和传统的业务在技术维度、管理维度、数据维度、流程维度真正融合起来,而不是光靠企业做不到,光靠厂商也做不到,那需要各领域的合作伙伴,比如说在特定行业的咨询公司,在特定技术下、特定场景下的技术公司,传统的企业和平台供应商,所以我们说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生态创新平台。 

  谈到创新,如何能够让创新对企业产生真正的业务价值,而不是在技术上做一些创新的可行性探讨,其实这个是企业最关心、最关注的。我们的理解,这种创新的业务价值的实现路径,我们说是一个简单的公式,可能它不是乘法的关系,可能是指数关系,但我相信一定不是一个简单的加法关系。就是说业务的价值等于创新的技术乘以行业洞察,乘以赋能平台。我们先说创新技术,其实他关注的是一个非线性的数据逻辑,这个可能说得有些拗口,如果说在座有数学家可能也觉得它不够严密,因为并没有说是什么,只是说不是什么,我们说创新技术最大的特点,比如说现在谈得比较多的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其实你会发现在这些领域里面所需要的不是传统信息系统所能够提供的,对数据库的读写,其实是需要在创新技术发现数据逻辑之间的一些独有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往往不是特定的。 

  第二个,我们说要有行业洞察,创新一定要讲的是行业场景,如果说这样的一个技术在特定的行业场景下才能够适用,才能够带来特定的价值。 

  第三个,我们谈到的是赋能平台,这个平台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创新平台,如果我们这是在单点上实现了一些信息技术依托的支持的创新应用,而不能够赋能,不能够从流程角度,从业务角度对企业的核心业务产生推动,影响变革,甚至重构,我们说这样的创新不是一个最优最有效的创新,所以我们说这三者不可或缺,我们既要有创新技术,在特定的行业场景下进行结合,依托企业的赋能平台,信息技术平台对核心主业产生影响,从而实现价值。 

  那要实现价值呢?还需要一些外部条件,就像刚才提到的,第一我们叫产业互联协同创新。我们在这儿今天简单地以大湾区为例,我们说创新技术需要有一个创新生态,我们在今天的创新领域里刚才已经提到了不是一个单一的厂商,你过去的软件合同、服务合同的形式就可以交付实现,一定是真正的、多方的、各取所长的联合创新,这样的创新生态体系才能够让创新技术实现价值。第二是行业洞察,行业洞察并不是传统的管理,而是在场景下业务逻辑之间的深刻了解,这样才能够和创新技术发生化学作用,进而产生指数性的价值增益。第三是平台,这个平台既要有创新平台,能够容纳、接纳不同类型、不同场景的技术创新。另外一方面,我们又有传统基于最佳实践管理的,能够让它快速融入影响赋能传统业务的机制。这样一个产业互联、协同创新才可能在今天的条件下我们能够把创新技术和传统企业管理多年积累的管理经验二者结合起来,产生我们说协同增效。 

  以湾区为例,我们说在湾区,我们有着独特的创新体系,行业洞察呢?我们有着众多的客户群体,在平台维度,我们有两样平台,具备了这样的条件。但是光有技术可行,我们认为还不够,还需要一个制度、流程和操作上的可行性和保障。所以我们SAP提出了一个SAP的创新体系和方法,那是从最初的探索创新点到发现价值、原型搭建、价值交付和迭代升级这样一个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这样一套方法论,同时我们在组织机构层面,在业务流程层面,也都提供了组织上的保障,和我们的客户,我们的生态体系,和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我们相信能够在新时代新技术赋能新经济的情况下,和各位一道,我们取得新的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 潘光伟: 

  非常感谢旭东老总给我们介绍的SAP智慧企业,生态创新SAP提供的经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说的业务价值等于技术加上行业的洞察,加平台的赋能,这个印象非常深刻。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李总的介绍。 

  下面有请重庆金鑫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裁董昱坤先生发言。     

  演讲嘉宾 董昱坤: 

  各位来宾,下午好,我们是一家小公司,跟前两位公司相比,但是我们是一件有核心竞争力的,有这种核心科技研发原创能力的公司,虽然不容易,但是我们具备这种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这种创业精神。 

  到今天为止,却是在某些技术领域也取得了一些重大的突破,我们在去年的高交会已经受邀参加过这个论坛,去年我们以技术突破为主,主要是讲了我们一个核心技术,今天我们是有商业模式的突破。这一次的主题偏重商业模式。 

  补充一句,我们是做物联网底层操作系统的软件公司。这张图所显示的数据全球智慧城市的分布,很明显,我们中国的体量最大,因为我们需求大,但是真正智慧城市的效果,现在其实并不是十分地理想。 

  在智慧城市整体的应用,我们现在面对的一系列问题,最重要的,我们的数据来源是由终端、智能设备来提供,但是我们的智能设备,物联的智能设备,通讯协议非常复杂,通讯协议的种类也非常繁多,在这么多智能硬件无法同时汇聚到一个总的平台上,所以它其实导致的是我们所有的应用、所有的场景都是独立的,是割裂的,我很难在一个平台上把所有的数据都能够取到,所以我们也谈到数字经济,其实这并不有利于全面数字经济的这种推动。 

  今天我们的智慧城市并不十分智慧,我们有说到,在整个物联网行业,智慧城市非常具有代表性,但这个行业,可能我们的某一个细分的技术应用现在都已经发展得很好,都已经很深入,但是所有的这些应用的板块,数据并不能够完全地连通,这是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基于这个,金鑫公司已经有十多年近20年的时间在往这个方向努力,始终在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从五个维度来思考着手。设备的通信、服务的抽象、感知、互相交互、升级拓展,我们从这几方面来着手,最终一直到去年底,我们这个系统真正地推出,他实现了我们的物联设备自主地交互,这个特性非常不容易,自主性是非常不容易。有了这套系统,有自主的这种系统,有了初步的这种智慧的能力,我们才能够真正地谈到所谓的万物互联。 

  从这些科技领域的发展,我们各板块还是有清晰的脉络,设备来讲,我们有半导体,半导体有很多头部公司做得都不错,国内也在一个赶超的态势。设备,设备的核心技术现在已经看得很清楚,主要是操作系统,包括系统的格局也比较清晰,我们也有民族企业,但是在物联的这个维度,我们有一系列这样的问题,设备的连接,设备的交互,虚拟现实的交互,我整个生态如何连通,如何建立,这一系列问题就是因为缺乏一个统一的底层平台,能够把所有的数据完全地兼容和融合,在这一点上,金鑫公司通过20年沉淀,打磨出来的核心底层的交互系统,APCOS 

  这个操作系统采用了多协议融合、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普适计算的一些技术标准,最重要的是这套系统有独到的设计思想,多动态的处理,没有定量,都是变量,所以它能够实现设备和设备之间自主地连接,自主地通信,自主地协同。具体技术我并不展开讲,它实现的是我可以接纳所有的硬件设备,我可以快速地接纳所有的通信协议。我们的同行,可能我自己的平台,我有自己的协议标准,我的接入就很容易,但是我要接入其他的协议标准,都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这个工作量也比较大,所以琳琅满目的设备,总体来讲,实现起来的难度非常大,但是我们的这套系统被快速地,我们生成了一套转换器,可以快速地把不同的硬件、不同的协议全部接纳到我们系统当中。 

  基于这套系统,今年2月份,由科学院、工程院四名原始,姚建铨、倪光南、钟山、张履谦四位院士牵头,还有相关的专家组织了成果鉴定。在鉴定的过程中,经过论证,整体的效果非常好,鉴定的结果是这样,爱普适万物互联智慧操作系统技术先进复杂,有重大技术创新,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又有AI属性的普适计算内核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广泛的应用推广价值。最后这句蛮重要的。 

  在我们的这一套系统也已经面向市场,从今年我们整体的商业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我们从之前一间单纯的企业,有了这样的技术,我们认为是能够为社会,能够为全人类全面的数字化出一份力,所以我们整体的商业构建也发生了变化。 

  基于我们的这一套系统,我们有BCCA协议转化器,用我们的转化器,所有的硬件设备一天都可以接入,通常行业常规大概一个月,我们一天就可以接入,我已经接入过的设备就是待拿设备,随时调用,在这一点来讲,我们对于整体的智能设备海纳百川,我们不拒绝任何人,我们也不会主动地去影响其他的同行,我完全是以这种服务者的心态。 

  同时,基于我们的系统,我们自动生成,通过S-API这个接口可以自动生成各种应用,所以我们在物联网这个行业应用、项目实施上效率极高,大概15天就能生成应用,所以总体来讲,我们对于这个行业的同行,我们是降低时间成本,降低开发成本。这是金鑫公司带来的社会价值。 

  这就是我们现在已经哪够做到的,一天完成硬件的接入,15天输出应用系统。基于这个,金鑫全面地打造新的生态系统。从我们应用的角度,我们非常便捷,我主要是输入需求规则,我自动地就能生成各种应用,我们对于这个产业链的贡献,是把之前物联网行业产业链大幅压缩,这个产业链变短,变得更高效,一边我所有万物的硬件接入到我的系统,另一边,通过标准接口自动生成应用,我快速地满足用户、满足行业的需要,提高整体的资源配置跟效率。 

  我们的模式因为我们的角色身份也是服务性的身份,所以我们的模式基于我们的这个平台,基于我们的核心技术,会提供一个非常良好的工具,开发者社区,这个工具就是把需求方和应答方或者开发者全部容纳在我们的平台当中,由这两端自由地去结合,我自由地去满足需求,提供服务,我们这个工具就是一个撮合平台。通过这个工具,我们是把整个这个行业全部包容和容纳在这个平台上,这是我们的整体规划和目标。 

  基于这个生态平台,我们金鑫具体做的就是快速地孵化整个市场的合作伙伴,尤其是这四个维度,硬件接入、视觉UI的部分、应用合成、项目交付。金鑫利用整套核心的操作系统,在物联的世界,在所有的领域和板块都能全力服务同行,来支撑这个行业的整体发展。 

  金鑫经过20年的努力,在整套软件近千人研发的过程,这种心血和沉淀,具备了今天这样的技术和市场行业业务的承载能力,所以我们的使命,我们的愿景跟整个产业催化提供了一种核聚变的能量。 

  我们的价值观是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谢谢大家。     

  主持人 潘光伟: 

  感谢金鑫董总的精彩介绍,万物互联,他们的效率和特点,特别是正视问题解决问题,金鑫的价值观使我们印象深刻,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金鑫集团董总非常精彩的介绍。谢谢。 

  下面我们有请慧聪集团副总裁、慧嘉创始人洪超然先生发言,有请洪总。     

  演讲嘉宾 洪超然: 

  非常感谢,我今天跟大家主要分享的可能是慧聪作为一家1992年成立,2003年成立一家27年的公司,从2018年开始我们做的一些转型,我们在产业方面的一些变化。 

  其实大家能够看到,在中国互联网发展20多年的情况下,其实对我们整个消费领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消费互联网是整个互联网的上半场,产业互联网是下半场,慧聪作为第一家港股上市公司,他在27年的服务,积累了大量的数据,积累了大量行业整个应用的场景,实际上我们从20181月份慧聪集团新任的董事局主席宣布了慧聪新的战略,慧聪开始全面进军产业互联网。 

  慧聪的产业互联网的价值观跟BAT会有一些不一样,慧聪可能更加着重于,人家讲整个价值链的重构,我们可能更多从客户的生意层面做更多的改变,这块和BAT着重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们可能会有比较大的着眼点的不同。 

  跟大家先分享一下慧聪在整个产业互联网上面,我们在整个数据层面建设的方式,现在慧聪我们在数据层面有三层布局。第一层我们叫中易和这家公司,企业的推动、政府推动,尤其中国在整个产业发展上有个比较强的特性,我们讲中国的产业带,其实中国的产业是相对比较集聚的,我们能够看到在广东、浙江家电集聚带,所以中国的产业首先有比较强的产业带的这么一个特性。这块我们在整个建设层面,首先在能源数据层面,我们来帮助政府、蒸煮企业看整个从宏观的经济层面看整个数据的情况,通过我们的慧聪网,慧聪网着重于中小企业的平台型服务,主要在生意层面,在销售线索层面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服务。还有一家是兆信股份,他做的更多是产品的数据连接,后来我也讲到。慧聪在整个产业数据平台上,通过整个能源的数据平台,通过人和人的数据连接,通过商品的数据连接来整体勾画一个整个地区,在一个产业带上面来看整个产业的发展情况。还有慧聪在整个落地上面,我们又做了很多功课,尤其在广东,在中国最大的家电展仍然是慧聪来主办,每年在广东的中山顺德和宁波会有六届家电展,实际上我们看到B2B这个行业,不像2C2C是海量数据平台,在整个2B行业里面讲精准数据,我们通过很强的落地活动,像我们的峰会,行业的展会,以及产业上面的服务,让我们精准地抓到了在整个B2B生意里面买家的数据和卖家的数据。比如说在家电行业,通过十多年展会平台抓取了30万的买家数据,是B2B里面的,在零售市场里面他是小B,他们是零售商,抓取了30万的买家数据和3万家的卖家数据,也就是厂家数据,再通过往后的垂直行业落地来带动整个产业的变化。这块实际上慧聪通过整个数据平台的建设和落地平台的建设,我们为B2B打造产业新的平台。 

  实际上慧聪这两年的发展,比如说一年前,我们大概在2018年除了服务平台以外,还建设了六条垂直跑到,这其实在中国产业聚集的公司里面,慧聪应该是广州推广的,覆盖了整个产业方面,在工业方面也覆盖了消费层面,还有做基础数据的公司,慧聪在整个产业的宽度上现在在中国整个互联网公司里面应该是最宽广的。现在这五个垂直赛道已经有五家在2019年做A轮的融资,我们通过一二三级火箭,在第一级火箭建设里面帮助很多的在行业里面的头部公司,我们对他们进行数据赋能,对他进行技术的改造,对他整个在生意里面的价值链进行重构,帮助他们在整个产业上面有一个更好的发展,这一块可能是慧聪,应该在产业互联网这个时代里面,我们除去把自己的平台建设好以后,我们也开始真正地进行了垂直。尤其是在工业互联网的平台上面,我们做了比较深的投入,后面可能也会跟大家有个分享。 

  还是先讲讲慧聪网,慧聪网已经成立了27年的公司,集聚了最核心的资产,现在我们在整个的注册用户上有2500万的注册用户,分布在了中国63个行业,每天还有10万个询盘,所以慧聪在整个2019年建设上面,我们一方面对中小企业提供更加好的,以后的定位可能是中小企业的服务平台,这个服务平台我们已经不光光是在我们慧聪自己360平台上的展示,在2019年我们还和百度进行了深度的合作,也和腾讯进行了深度的合作,帮助中小企业在慧聪平台的工具建设上面,帮助他在多个网络平台实现对自己的生意、对自己的产品进行一个平台的多栈化的管理。 

  其实慧聪网最核心整个价值应该是每天的询盘,每天为中小企业客户带来生意的商机,所以在这块,在2019年的建设上,我们不断投入,除去以前我们为卖家,就是商家提供以外,我们也提供了买家的服务平台建设,我们希望在整个核心叫成功引擎的打造上,通过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方式帮助客户。 

  在中台建设里面,一方面找生意,一方面做生意,包括今年把物流也开始自有平台化的管理和建设,帮助中小企业在深度服务里面能够有更好的价值优势。现在我们也和用友、金蝶,跟他们进行探讨,怎么样能够在数字化的转型里面,从生意平台和管理平台,在这个中间能够对我们的客户进行打通,我们能够从生意平台向管理平台一站式的打通和管理,这块其实在我们中小企业的服务上面,大家刚才讲了很多的创新,实际上我们认为中国在产业上的创新和消费来比还是一个非常滞后的,因为产业有它比较独特的行业特性,实际上在整个消费互联网的阶段,真正为产业上带来很大的变革其实是比较小的,这一块我也认为在整个中国现在,尤其在消费互联网,我们有比较好的对标对象,比如说中国和美国,大家能够看得到的百度和Google的对标,亚马逊和阿里的对标,对于每个行业千差万别,在学习对象上我们没有特别好的对标对象,所以产业在互联网的前半程上面我们认为是比较满的。 

  大家也可以看到,在整个上市公司的情况下,美国大概是11,中国是15或者更多,前20家只有23家是2B类的企业,包括战略,大家可以看到在产业端,我们认为是未来发展最强劲的发动机。 

  后面还有一些慧聪去建设的赛道公司,这块跟大家核心分享的是慧聪在行业上面的方式方法,我们更多的是把这些中国可能有很多,我们以前叫360行,现在可能360行不只,我们有很多新兴的行业,我们投资了一家公司,我们从防伪溯源,还有产品数据、身份证的发放,整个量级是500亿的,兆股份在防伪溯源上的使用,我们开始介入营销,大家能看到我们很多的商品都是通过二维码扫一扫,可能会有领红包,有各种各样的活动,这150亿个,不管二维码,还是身份发放,我们能够带来1.5亿的消费者互动,我们在药品行业、家电行业,都有头部企业的合作,包括酒的企业,郎酒茅台都是我们的客户。我们在身份管理上面,我们现在已经从生产、流通,到最后终端销售和营销上开始应用这部分数据,也能够直观地反映到生产情况。 

  再下面,中关村在线是运行最早的IT科技型企业,现在我们开始对他进行整个供应链的改造,我们希望他在IT3C产业做为产业路由器,通过10多年的积累,帮助他们找到更好的商品,帮助他们拿到更好的价值,从整个媒体服务到整个供应链整合上面,包括应用了整个Saas工具,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上面,我们希望能够把路由器进行重新的建设。 

  中关村在线也在下半年实现了2.5亿的融资,拿货商场是我们建设的一家公司,单月已经过亿,我们把慧聪整个信息服务到展会服务,以及到供应链的服务也注入到这家公司里面。 

  中模国际近期会完成A轮融资,这是脚手架里面的垂直赛道公司,去年我们进行2000万的控股,到今年利润超过了7000万,估值达到了10亿,这些案例希望大家看到慧聪在整个B2B行业积累里面,我们在一些垂直行业里面,我们有更好地发掘希望有潜力的行业,在这个行业里通过价值链的重构,中模从传统的工资进入物资银行来进行整个模式打造方式,今年自有融资和平台性融资,到了明年整个发展,整个物资管理规模能达到20亿,和今年来对比的话,变成反比例,自有是30%,平台性是70%,这家公司我们也开始进行技术的创新,包括他们在申请专利,我们在整个的终端管理上面,在物联网上面,我们现在也开始投入力度,帮助这些建筑商去管理自己的物资,更好地去服务工程项目。包括把一些工程项目进行数据化的赋能,包括和地方政府去合作,来深入升级这个产业。 

  还有一家公司,是棉花的商品行业里面,我们希望明年我们能够占领这个行业5%的份额,他是典型的供应链的一家公司,在棉花领域里面,今年我们的规模大概能做到60亿的营业额,从去年开始融资,有一个快速发展的公司。 

  买化塑是化工和塑料行业,是原有体系孵化出来的,从信息服务、媒体服务以及专业的数据化服务一直到交易服务,我们把这件事情进行打通,在大宗商品上进行迭代,现在买化塑和惠州政府进行深入的合作,在基地上我们希望能够搭建互联网的平台。 

  再往后可能就是慧聪金融,基于我们在整个产业数据的抓手,我们进入到科技金融和供应链金融,通过为中小企业的赋能,通过为这些垂直赛道的赋能,今年我们在垂直赛道上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尝试,比如在整个棉花平台里面,实际上我们的客户只需要付15%的定金,我们会给他进行85%的配资,帮助他们更好地减轻压力,在中国生意里面,我们也开始从以前纯粹物资销售到卖给合作伙伴64个月使用权,用自有物资进行服务,对这些产业进行深入的赋能。这块在整个科技金融里面,我们希望用慧聪真实的数据信息,包括他们沟通的数据信息,包括在物流层面的数据信息,在真正交易层面的数据信息来构建一个能够重度还原整个企业级的数据,来帮助银行跟我们的客户进行深入的服务,带动整个中小企业包括整个产业的发展,这块可能是慧聪我们在2018年,在整个产业互联网上面进行转型以后做的一些工作。 

  今天和大家进行一个大致的分享,谢谢大家。     

  主持人 潘光伟: 

  感谢慧聪洪总非常精彩的分享和介绍,印象很深刻,产业互联和六个垂直的赛道,包括金融科技提供中小企业的服务,里面也有愿景,非常感谢您的分享。 

  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讨论的议题,就是资本市场与产业创新,大家知道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兴起迫切需要新一轮的金融变革,英国有个经济学家叫约翰,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候金融革命,在数字化、智能化变革的背景下,金融将如何支持产业的结构升级,如何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指效,如何助力全球产业链的调整和布局,我们接着进入资本市场与产业创新这样一个议题的有请,邀请了国际领域的专家来为我们大家分享国际金融市场产品创新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实践。 

  首先有请国际银行业联合会海德女士发言,国际银行业联合会会员涵盖了18000家会员银行,包括700多家世界级顶级银行,我们中国银行业协会也是国际银行业联合会的成员,非常高兴邀请到海德薇格给我们做演讲。 

  有请。     

  演讲嘉宾 海德薇格·挪伦斯: 

  大家下午好,各位尊敬的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今天非常荣幸也非常高兴来跟大家做演讲,并且倾听大家的演讲,我们今天是2019年的高新技术论坛,我们也听说今天我们中国银行业协会也已经成为了我们非常重要的会员,我们有很多的会员都分布在全球各地,我相信有很多的联合会,我们之前也有很多的会员,有95%的银行都是我们的会员,现在我是董事总经理,所以我也能够跟大家做这个演讲,可以跟大家谈一谈我们几年前在北京举办了董事会,当时也进行了非常有趣的讨论。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有很多的讲者谈到的话题都是高新技术,所以要跟他们保持一致,今天我会跟大家谈一谈人工智能,也会跟大家谈一谈如何去适应不断演变的科技格局。那我们经常都在谈人工智能,包括机器人学习和物联网话题,还有5G,我相信这些话题他们都表明我们进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而且中国在这几个层面做得都非常好,就像之前工业革命他们的标志都是蒸汽机或者电力,或者是通信技术,但是现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当中,中国是领先者,我们改变的速度也非常快。就像更多讲者所提到的那样,第四次工业革命需要的是数据,需要很多数据,尤其是大数据。 

  我们看到很多银行金融科技,他们都会去利用这些技术来更好地管控风险,或者说提升他们的效率,提供更多的创新性金融服务。首先要跟大家讲的就是安全的原则,是英文写的一个原则,在这里每个字母都代表了一个原则,上个月在东京的时候,当然我们也有中国人民银行也在那儿,我们当时有很多的中国的代表团和行业的代表团,我们共同去讨论如何去建立起银行业的管理体系,所以我们有七个字,这里S代表的是健康,也就是说人工智能还有机器学习应该要有更好的解决方案,让这些解决方案能够构建成一个非常有效的健康应对来解决其他的问题。 

  第二个原则是负责任,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要非常明确在公司当中谁负责哪块业务,谁来执行这个政策,谁来做到合规。我们在这方面也有很多的例子,尤其是在金融行业当中,我们在其他一些大银行都有类似的做法,他们会有高级的信用模型,会有一个评级去发起或者取消一个贷款,我们也会有独立的一个模型确认团队,他们有的时候会给模型发起很多的质疑和挑战。在执行层面,我们也有银行相关的人士去决定到底是否用这样的模型,我们也会有监管当局和监管的领导,他们允许我们去使用这个资本的模型和建模。 

  第三个原则就是公平,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这样的一个模型他们是基于算法的,这样一个模型他们并不应该有偏见,或者说不应该有歧视,有的时候他们会去操控人类的一些行为,我们这方面有很多例子,比如说最近在美国有一家银行,他们受到了惩罚,因为他们歧视客户,会根据他们的交税代码歧视他们的客户,这样的话就不符合这样的原则,他们违反了当地社区的法律。 

  还有有道德就是指我们要正确地使用我们的权力,我觉得这个很难去界定,因为到底对不对是跟我们的价值观有关,那价值观可能在不同的国家又不一样,不同的客户群体又不一样,所以我觉得在应对道德这个问题上,要具体案例具体看。 

  还有在智能方面,在银行使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时候,他在决策的时候要非常地高效,要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培训银行的员工,给客户通知,也让监管者得到一定的知悉,所以今天我们看到了有很多的年轻人,因为我个人会觉得年轻人是生活在数字化的时代,我觉得对你们来说去操控AI会非常简单。 

  最后的一个原则是透明度,要解释一下在这个盒子当中到底是什么,也就是黑箱子当中到底是什么样的机理,里面的算法一定要非常清晰地记录,类似的条件应该有类似的结果才能保障它的可信赖度,我也印象深刻,因为刚刚一位教授也提到了这一点,我觉得他的见解非常有洞察力。 

  接下来再跟大家谈到不同的受到审核的一些领域,在这方面,他们可能会有一些问题和一些困难,尤其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看,一个就是外包,外包是个大问题,尤其是在中国,我们都知道数据的储存,把它放到云方面是非常高效的,但是也会有很多问题,比如说安全的问题,比如说抗打击能力的一些问题。 

  但是我们也知道云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非常集中化的服务,我们都知道许多的一些银行业,他们都使用了一些措施来去避免系统性集中性的风险,去降低他们的风险。而在云端里面可以有一些不同的数据提供的集中性,能够更好地去覆盖市场,广谱更为广阔的客户。数据的隐私也是敏感的问题,也是每个人要注意的,在欧洲有个非常严谨的框架在实施,也就是个人隐私保护数据法。在美国,其实也有类似的法律,但是在美国对于数据的实时监测,并且在使用客户数据的时候需要有更强的合规。另外,我们讲到系统性风险,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金融服务提供的时候需要注意的要点,大家可能都同过Libra是脸书推广的跨国界,无国界的数字货币,如果Facebook实施了天平币将会改变格局,所以有些人觉得运用这个不太可能。另外在利用机器和自动化的时候,在这里面我也涵盖了国际金融研究院,就是我们的一个姐妹研究员的比较,他们问银行业的这些CEO您觉得机器学习技术采纳里面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在蓝色这一些柱状图里面,他们认为2019年跟去年相比,对于机器学习大家提高了,人们提出了关于意识、认知的许多问题,大家都觉得机器学习肯定会发生,已经所向披靡了。另外也有一些CEO觉得相关行业对机器学习的内行外延,对于准备是不够的,所以这里面就有了很好的例子,我们有哪些真空地带需要弥补。 

  另外人工智能有哪多优点和缺点,机器学习也一样,有什么样的好处和不足之处,其实我们也使用了调查,还有一些数据,希望能够更好地在银行看待这些问题的时候在成本和速度以及效率里面取得一个平衡。昨天我参加了一个新加坡的金融技术的会议,其实中国的银行,他们现在在金融科技的应用上面其实已经占据了上风,微众银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微众银行对于我来说是个非常可爱的词语,其实微众银行是从一个一无所有,几年前没有任何的基石,完全没有客据库能够发展,现在他们的客户已经呈现了量级的发展,充分地利用了区块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等。在过去,他们只有一个在中国类似的银行,现在已经有了许多追随者,我们知道KWC这个过程,了解客户的过程,由于新技术的迭代得到了赋能,更好地了解了客户的背景,知道谁是谁。 

  另外,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里面数据的准确性,其实许多的一些人工智能也应用在  新零售领域但是在今天的演讲里面,我们也囊括了一系列的例子,包括在资本市场里面也需要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这就是全球金融市场所需要捕捉的一些新的动向。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比如可以运用到广泛的流动性分析当中,流动性分析是我们使用挑选哪一个股票来进行投资,寻找哪一个投资标底并且避免金融犯罪里面非常重要的工具,如果没有做好就有可能会有很多严重的后果,当然使用这些技术也能够帮助我们提高效率。 

  在这里面我想最后用三个建议总结我的演讲,在此我代表银行业联会做这个建议,第一,我们要避免过度监管和过度管制。过于严苛的监管会遏制技术的发展,因为技术是日新月异的发展,银行业界也应该了解,如果这个技术基于一些最基本的原理能够帮助银行取得他们共同和普遍的目标,提高效率,那应该拥抱这些技术。第二,创新应该得到更多的鼓励。其实我们讲到在世界各地的监管和督导都建立了非常严谨的沙盒管理,这是很好的想法,在金融系统运用金融科技的时候更好去使用沙盒,使用定做的框架去做。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能够确保公平的竞技环境,有一个公平透明的竞争机制,能够让这些金融的活动参与者基于平等的法规环境进行竞争和参与。第三,我们支持严谨地管制以及控制框架的结合。银行在其中应该有更多的话语权,确保人工智能等等技术能够释放他们的能力,同时又能够保障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长久性,更好地以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为一个基石,增加客户和市场的信心。 

  谢谢!     

  主持人 潘光伟: 

  我们海德薇格时间非常有效,但是您的演讲真得非常不错,我对于您的介绍印象非常深刻,您给我们介绍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以及这一个服务,可以怎么样去基于您提到的七个原则去加强里面的应用,能够更好地提高这一个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另外,我对于您提到的我们必须要注意到特定的领域,就是在这些领域应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时候需要很小心,尤其界定了这些领域之后,知道了怎么样的应用规则。 

  另外就是银行业和股市应该在哪些领域可以使用AI和机器学习,就是非常好的3个建议,能够帮助我们去避免陷入一些陷阱和僵局,能够怎么样更好地鼓励创新,能够提高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智力。所以您的演讲是非常精彩。 

  我们俩是同行,所以我最后感到非常高兴,海德薇格代表他们银行业协会对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谈了一些看法和建议,我觉得我非常赞同,首先给我们分享了人工智能领域应用方面应该遵循的七个方面的原则,再有,在哪些领域需要关注人工智能的运用和机器学习。第三方面,海德薇格给我们介绍了在哪些领域能够更好地运用,而且他给我们提供了三条很宝贵的建议,再次感谢海德薇格给我们的精彩演讲介绍。 

  下面有请深交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彭明发言。     

  演讲嘉宾 彭明: 

  谢谢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交流资本市场与产业创新。 

  今年是第21届高交会,我们回想20年前,20年前1999年,深圳有几件当时看似不相关的事,实际上非常相关,一个就是变成高交会,第二个是成立了创新投,第三个是筹备创业板。 

  经过了20多年,我们看到了资本市场与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结出了硕果,先后度过了20周岁重要关口之后,我们来参加这个高交会论坛,也是感叹良多,我们也可以看到深交所服务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也使我们收获了不少,向大家报告一下,深交所现在三个板块,在一些重要的指标上,在全球资本市场交易所同行具有非常好的地位。根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的统计,过去三年,201620172018三年,我们的股权融资额全球第一,就是IPO加上再融资,我们的新增上市公司加速全球第二,成交额全球第三,可以说是衡量一个交易所十分重要的几个指标,我们都在全球占有很好的位置,应该说也是全球资本对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的认可。 

  交易所发展到今天这么一个位置,我们也面临许多挑战,就如我们今天大家所看到的一样,我们产业也面临很多的挑战,包括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对于整个产业带来了很多机遇和不确定性,对金融也带来了很多冲击和挑战,深交所目前我们的板块特色,我们希望能够聚焦于服务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 

  我们的创业板跟大家分享一下当前的结构情况,我们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有这么几个特色是创业板鲜明的板块特点,第一,规模聚集。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截至10月底,上个月底,创业板的上市公司是776家,总市值5.7万亿,9成以上是高新技术企业,有103家企业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年平均研发强度超过5%,拥有发明专利3.5万项,我想这些数据鲜明地表现出来了创业板的高新技术特色。 

  第二,优质的创新企业已经涌现出来,大家都很羡慕,纳斯达克48年的时间之内培育出了很多全球知名的大企业,我们看创业板10年,其实也出现了一些可以说发展很不错的企业。截至上个月底,创业板有五家公司的市值超过了1000亿,有24家公司的市值超过了300亿,近9成公司是盈利的。大家想一想,一个板块里面90%的企业是盈利的,其中还有不少头部企业市值超过了1000亿,我们只是10年,如果再过20年、30年呢?我想我们的创业板一定也会诞生伟大的启用。 

  第三,创业板推动了创新产业与资本的良性互动。我们有一个统计数据,创业板的上市公司当中,60%有风险资本在上市前支持,就是上市以前我们的风险资本投入了,创业板也吸引了大量的高层次人才的涌入,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覆盖员工超过11万人,就是说在创业板的上市公司里面,有11万高层次人才有股权激励,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创新的要素里面,钱从哪儿来,人才从哪儿来,动力从哪儿来,我们创业板在这几个方面都给予了很好的支持。 

  接下来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深交所如何致力于构建一个创新友好型的市场支持体系。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支持创新的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大家回头想一想,20年前,在我们内地的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的主体是谁?主要是国有企业,经过了这些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从私募创投新三板到科创板、创业板、中小板主板的多层次市场体系,融资的主体、主角也变成了科技创新企业,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20年,我们深圳市这边主板是市场化蓝筹的聚集地,大家可以看到万科、格力在我们的主板通过市场化的竞争起来的,我们中小板是细分行业冠军的主平台,包括海康威视、科大讯飞等等著名的细分行业龙头都在中小板。我们的创业板刚才介绍了,专注于服务高科技、高新创业企业,这么多年来,市场融资应该说是非常好。 

  第二,形成了支持创新的多元化产品体系。我们深交所市场推出了创新创业债,包括创新的金融ABS,还有知识产权证券化等新兴产品,发展了高信用等级债,为新经济企业提供多样化、高效的融资工具。除了上市以外,我们还可以发债,还可以资产证券化,我们也构建了以创业板指数为核心的系列科技创新指数产品助力投资者分享新兴产业的成长红利,这是多元化的产品体系。 

  第三,形成支持创新的多维度服务体系。早在15年前,我们就与科技部一起对接服务高新技术园区的企业,我们成立了一个平台,叫创新创业投融资服务平台,这个平台是想为大量的科技初创企业提供与风险资本的私募对接服务。如今,已经扩展到了全球40个国家,都接入了这个系统,促进了私下的私募融资超过了300亿,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们在各个省建立了服务基地或者联络处,为各个省的高科技特色企业上市提供专业化的在地化服务。从西部到东北,从沿海到内地,我们都构建了一套多维度服务体系,这是我们服务创新友好型的这么一个市场体系做的一些工作。 

  大家也知道,我们的资本市场近期有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中国证监会也发布了全面升改的工作安排,前一阵子网上非常多,我们深交所也在里面承担了很重要的职责,包括如何进一步扩大我们创业板的包容性,为新经济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也会有相应的产品指数体系的改善,为全面完善我们的创新友好型市场体系做出更多的努力,我们也期待着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到深交所来上市,或者利用我们的工具来发展,助力深圳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谢谢大家。   

  主持人 潘光伟: 

  感谢彭总言简意赅、充满激情,介绍了深交所这些年来在发挥好资本市场的作用,与高新企业良性互动,结出硕果的历程,我觉得彭总专业知识非常扎实,各种数据随手拈来,给我们也描绘了今后资本市场服务高新技术企业三个方面的体系,有股票融资体系、多元化的产品体系、自身服务体系,感谢彭总给我们的精彩分享。 

  下面我们有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许正中先生发言,有请许院长。     

  演讲嘉宾 许正中: 

  尊敬的潘光伟会长,也非常感谢大会给我提供这一次给大家汇报这几年来对新技术产业化,尤其是利用资本怎么来催生新技术产业化这一主体。 

  全球已经进入了第四次技术革命和第三次科学革命联袂突破的关键时期。什么是第四次技术革命?技术是什么?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方法,是把一种想法变成产品,变成服务的方法。这一次的技术革命用大家通识的话来说,就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科学是认知科学,但是在这三大技术一大科学之中,我们的信息技术一枝独秀。 

  今天前边的几个发言人大部分都是集中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出现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它已经把传统的社会、传统的产业颠覆地支离破碎,现在区块链、数联网又蓬勃而出,又要对已经颠覆的面目全非的世界进行再颠覆,迭代叠加、加速发展可能成为未来整个世界中最确定的不确定因素,也可以这样说,从现在开始,整个世界最重要的特点或者最大的不变就是变化本身了,最大的传统就是创新了。无论什么,科技创新的速度和浓度将决定着产业创新的速度和浓度,进而确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人的竞争力。整个社会中,人和社会都成了一个开放的、功能态的、巨复杂的自治系统或者体系,这一点要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21世纪,财富的创造也呈现了新的特点。大学已经或者将逐步取代企业,公司成为财富的主要来源,也就是说很多大学进行创新创业的巨变和转型。第二,个体间的组合成为创富的主要形态,我们知道人类有史以来从15世纪到现在,最初的创富主体是国家,二是企业,现在原来依仗于个人,比如马云依照十八罗汉创造了多大的财富。第三,也是今天会的主体,技术资本、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这三类资本在微观层面充分组合,导致资源的配置、群体的分化重组加速。也就是说,颠覆者被颠覆,重组者被重组,架构者被架构,现在出现了一种职业,就叫架构师,就是这个道理。 

  整个人类运作模式从百年老店到创新制胜,有几组数据,10年前,《财富》的500强中将近40%的企业销声匿迹,30年前,《财富》500强中60%的企业要么被收购要么已经消亡。1900年入围道琼斯指数的12家企业现在只有一家还活着。告诉我们社会主流的核心是啥?是创新。 

  基于对创新的研判,我认为构建开放平台是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集群、新城市的一个重要的体制和机制。这个平台上把技术的研发平台、创意的衍生平台和技能的扩散平台高度融合,就这三个平台的建设,让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有三架马车,就是我们常说的消费、进出口和投资,逐步又加进了三个驱动轮,马车是拉的,从外在拉的,内在的驱动轮,技术、技能和创意。当然,他同时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线性的连接变成并联的,我们将来的基础研究的投资也可能铸就一个基础研究的重大产业。同时,又设立了公共试验平台、公共检测平台等一系列硬件措施,还有社会普遍服务等一系列软件措施,有知识社会普遍服务体系,有信息知识普遍服务体系,刚才我们慧聪解决的信息体系,然后形成一个又一个新的产业体系。还有包括金融、财政、税收、政府采购等一系列的政策催化措施体系,这一切构成了多元开放平台。我们把它缩写叫MOP 

  这个多元开放平台的功能目标是什么?通过把各个创新要素的集成,然后是三大功能,第一,及时挖掘探寻新的创富机会。第二,不断地催生设计新兴商业模式。第三,捕捉网联固化新型的产业联盟,我们现在中国的产业联盟像雨后春笋一样大家不断地连到一起,连到一起有什么好处呢?经济景气的时候蓬勃发展,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抱团取暖,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机制。 

  当然,多元开放平台可以有四种类型,第一,基于产业链自发形成。像中国的浙江省,有的镇形成一个产业集群,结果他占据整个世界产品的60%80%的都有,意大利也是这样的,像伦敦的创意产业集群也是这样,这是基于产业链。第二,基于企业的产业集群,今天讲的好几个企业实际上是一个产业集群。第三,基于政府搭台,像深圳的会展产业集群。第四,基于高校,像我们浙江大学和地方政府不断连接企业孵化平台、产业创新平台,就是这一类。 

  多元开放的技术性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至关重要,基础设施过去我们分硬的软的,这已经远远不够了,现在技术性基础设施基于区块链的基础设施,基于大数据的基础设施,比如我们贵州省,就是建立了大数据交易所,然后衍生了大数据产业,一点一点装备。在这里边,技术型的基础设施有四块,第一,专业的或综合的公共试验平台。将来实验室要向社会开放,而且我们在一些企业,在一些政府里边,或者在高校里边也可以建立这些。第二,产品检测中心或认证服务体系。这也应该有市场来解决。第三,公共信息的社会普遍服务。比如哪些城市有哪些发展规划,这就是公共信息,哪些产业在哪个方面有可能突破。第四,公共知识的社会普遍服务。这是对高新技术企业捕捉的,它创富的可能性这方面。 

  当然多元开放平台有四套政策支持体系。第一,金融和产业的直接融合体制。金融,刚才我们潘会长也谈了金融和工业的关系,金融和产业高度融合,不仅高度融合,还高度催化,而且一定要同步,不同步到最后都会出现问题。第二,政府采购政策和产业扶持。包括政府的补贴,像今天,我们在的深圳,他把房子分为四二二二,40%商品房,20%人才房、安居房,政府。第三,税收优惠政策和产业激励这种制度安排。金融和新产业的融合就让产生长了翅膀,税收要跟产业联系,他就让产业有了灵魂,像我们刚才谈到很多地方在高新技术产业里面,像布鲁塞尔,为了吸引大家去投资,高新技术产业交3%的税收,这就是税收优惠。第四,产权激励制度和资本退出机制。刚才深交所的彭所长谈到的,他就是通过产权激励,资本退出,然后相互之间做。 

  构筑多元开放平台他的战略思路,构筑这个平台干什么呢?主要是让各类生产要素,土地、人、劳动再加我们的管理,我们的大数据,我们的平台本身也是,形成共生、共享、共创这样一方面。它的机制创新呢?各种生产要素在这里相生相伴,比方说来到深圳要创业的时候,给你服务的这些人也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活化,就是要激活你各类生产要素的创造性,极化是让你发挥最大的产值、产能,把你最重要的能力发挥出来,形成资金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环境走,我们今天看到大的企业、平台,创造的是创新的生态,创新主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呢?是01的产业,也就是道家说的无中生有,解决这种过程。1N的这个状态主要由企业家去完成,不是我们产业平台很重要的任务。环境跟着文化走,文化引领世界走,这种良性循环的状态。 

  最后,构筑多元开放平台的愿景是什么?在中央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地方就是要对中央颁布的各项政策、各项制度系统集成,把中央的各种制度和制度体系落到实处,变成现实生产力。 

  我们知道,深圳大湾区都是重要的支撑点,深圳是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大湾区是重要的经济创新承载。那么在这样的地区,必然要进行政策的整合与集成,不能政策进行耗散,部门的协同联动创新,产业的不断衍生、衍化与壮大,社会要得到普遍服务,这里我想说几句话,什么是社会的普遍服务,就是政府提供给居民市民里边的服务均等化、全覆盖、可获得、可持续,而且是公正的,实际上最大的公共产品现在就是看政府提供公正的营商环境,环境的宜居友好,像深圳有11000多个公园,文化的凝聚精进,最后社会正向演进,我用毛主席的话,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或者从一个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今天我就给大家汇报到这里,最后MOP多元开放平台是伟大公司的缔造者,区域经济的拉力牛,更是国家和区域竞争力的着力点,谢谢大家。     

  主持人 潘光伟: 

  非常感谢许院长的精彩介绍,许院长学哲学的,有很多名言,当今世界唯一能够确定的不确定就是变化,唯一能够保持不变的传统就是创新,创富的特点和观念,技术人才加资本,特别是刚才聊,MOP是他自己构建的这样一个理论体系,给我们分享MOP的这种战略贡献和愿景,使我们获益良多,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许院长的分享。谢谢。 

  最后一个主讲嘉宾感到特别亲切,最后一个可能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精彩的一个,下面有请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同志给我们做演讲,有请。     

  演讲嘉宾 王军: 

  尊敬的潘会长,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参加今天的中国高新技术论坛,我想给大家分享的题目是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谈谈如何支持和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想跟大家分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主题,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的融合发展,它的背景是什么?二是既然提出这样一个题目,如何去实现这样一个融合,我在这里也提出五个建议。 

  大家知道在今年年初的时候中央召开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对于金融领域,而且对于整个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会产生深远影响的会议,就是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的学习,第一次提出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的内容,在这里我给大家回顾一下中央提出的重要论断和部署。比如说对商业银行来讲,要求是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对资本市场的要求,要建立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同时,提出这样一个说法,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等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要构建一个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权市场多层次的金融支持服务体系。这样的一个重要部署。这样一些表述,我觉得他说明我们金融体系的各个部门,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商业银行,还是风险投资等等,这些都不是一个互相割裂的关系,而且他应该是可以完全地统一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这样一个大的框架之下来实现融合的发展,或者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应该说这样一个判断,这样一个部署为下一阶段我们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更高的要求。过去我们在讨论这两大领域也好,或者说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的时候,往往都是各谈各的。 

  同时在这个会上,中央也专门提出了,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思路呢?就是因为在过去,我们金融业的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创新能力、服务水平等等一系列都还不适应当前我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诸多的矛盾和问题。 

  我理解,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矛盾或者问题就是作为全社会资金动员主渠道的商业姻银行,在支持我们创新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时候还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同时在服务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也是不能适应资本市场的需求。大家知道,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我们的直接融资是相对比较滞后的,因为在深圳有交易所吸引了大量的资源。从全国来看,我们直接的融资比重,尽管过去这些年有了一定的上升,但是随着每次股票市场的震荡,比重都会有反复。 

  据不完全统计,直接融资占比可能仍然不足10%,即便是2015年峰值的水平也仅仅只有20%多,比发达国家动辄五六十的水平还是相差挺大的。应该说直接融资或者股权融资不足,是导致我国高杠杆问题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当前中央到各个部门、各个地区都非常重视的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非常重要的原因。我们看到为了显著地解决这个杠杆率的问题,中央在十九大报告当中明确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展资本市场。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判断呢?我觉得也正好和我们今天会议主题非常相关,我们现在进入到数字化的时代,或者技术驱动的时代,而已经是一种后工业化的时代,在工业化时代,我们配合了比较好的支持企业融资的途径和手段是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可以完美地配合工业化时代,比如说我们发展钢铁、汽车、化工、房地产等等这样一些重化工业,但是在新技术驱动的时代,可能就不适应。 

  这张图是过去10几年以银行为主的融资结构是如何非常完美地服务工业化时代的这样一个表,工业增长值高低的波动和银行信贷的支持是高度拟合的,这就说明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能够适合工业化时代,但是我们现在处于服务和创新主导的时代,或者说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乃至于现在又进入到老龄化的时代,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可能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模式不能很好地完成动员社会资金的任务,起码是效率比较低。银行我们知道是面向重资产行业的融资方式,而现在的服务业为主导的,或者说创新企业为主导的往往都是轻资产的,成立以后可能很多年都还没有实现盈利,但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是不可能,传统的风控体系不支持给这些企业提供融资。 

  那怎么办呢?这些新的方向、新的动能、新的技术都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既然银行这种融资渠道传统的无法支持,我们就需要股权融资,需要资本市场来融资。无论从解决债务问题的角度还是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角度,或者改变我们的融资结构,都一定要实现未来我们的融资体系、融资结构要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向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直接融资或者股权融资来转变。 

  这张表应该说非常鲜明地把数字化时代和工业化时代不同的规律、他的产品、市场、客户、行业以及思维方式给我们呈现出来,相对应的在这两个时代,刚才反复也讲了,融资结构也是不一样的,银行融资适应于工业化时代,而资本市场适应于现在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 

  我们说商业银行或者说资本市场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作为商业银行,作为传统的这样一个动员社会资源的机构,是不是能够在这样的大潮下无所作为呢?显然不是,商业银行完全可以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未来资本市场发展当中去,也就是说从资本市场本身角度来讲,他的未来要承担起国家富裕战略的使命和任务也需要得到商业银行的配合和支持,特别是我们知道现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到了重要的时期,上海科创板推出一年,未来随着科创板成功的落地和实践,一定会继续向我们深圳的创业板,包括中小板,乃至未来主板都要推广,在这样大的变化下,如何实现资本市场更快更好高质量发展,一定需要得到商业银行的配合和支持,同时,这种发展一定要跳出过去狭隘的思路,要更好地利用商业银行具有的一些优势和资源。 

  一说到这个问题,业内的同事都知道,过去我们也提出商业银行怎么支持资本市场发展,往往会把眼睛盯到信贷资金或者二级市场等等,怎么让资金进入二级市场,激活这个市场,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也不仅仅是这么简单,因为我们知道历史上我们资本市场发展的二三十年过程中,每一次市场的兴旺或者跌宕起伏都和监管部门严厉的查处是有关系的。商业银行要想更好、更广泛地参与到资本市场发展,我觉得是整个全链条都可以参与,而不仅仅局限在二级市场上,所以需要拓宽我们的视野,不能仅仅地看着资本市场包括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不仅仅是二级市场的概念,所以说可以用更加积极或者创新的方式来参与资本市场的发展。 

  在这里我想提五个方面的建议来供决策部门参考,如何更好地实现商业银行,融入到资本市场的发展,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第一,允许商业银行适度地参与和商业银行主营业务相关的股权投资。我们知道现实的情况是为了防控风险实行严格的监管体制,但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我们说金融业的综合经营或者过去讲叫混业经营,这个大趋势变得越来越不可逆转,既是满足现在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的必要,同时也是从金融机构自身来讲,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也必须要拓展自己业务的边界,所以说金融机构他的综合经营一方面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间接促进了创新性企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因为金融机构通过综合经营可以开发出更加多样化的个性化的、有特色的产品服务和工具来满足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各种各样需求的服务。所以它也有利于把我们金融市场各个部门实行有效的联通,来提高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所以说金融机构这种综合经营应该是得到支持和鼓励的。 

  这里面涉及到,特别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对于金融科技的应用非常重视,有很多业务的痛点,难点,可以很好地通过金融科技公司的产品服务来得到解决,但是因为现在我们知道商业银行法限制商业银行来投资实体企业的,同时还有牌照的限制,除了个别由国务院特批的少数大型银行之外,多数金融机构法律上有障碍的,不能够很便利地去投资,跟他有非常好的合作关系,或者希望把内化到企业当中,无论从收购、孵化、联合投资,像现在商业银行都有很强烈的需求去并购一些金融科技公司,但是现在是很难实现这样一个目的的。你实现不了这个,如果商业银行能够投资的话,也为这些科技公司,他们的股东背后的PEVC推出也提供了很好的渠道。我想无论从促进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还是高新技术融资这样问题的解决,还是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我觉得有必要适时地考虑修订先行的法律法规,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搞一些试点,比如说允许或者鼓励更多的商业银行,包括一些区域性比较重要的商业银行,和主营业务高度相关的一些领域,比如说刚才讲的金融科技等等,像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这些企业,开展一些必要的股权投资。而且从刚才说完善投资,基金的投退,很难形成顺利的闭环,如果能够打通,为高新企业原始的投资人提供一个新的退出渠道,我想也是缓解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能够间接地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当然,还有股权业务未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需要,现在资管新规之后,发起理财子公司的申请,但是这个条件都是比较严格和苛刻的,我们现在看到只有全国性的商业银行和大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少数城商行能够有条件设立,未来是不是允许综合评级比较高,资本实力、投资能力比较强,可以入股其他行设立,不仅局限于理财子公司,讲券商、基金、信托、保险资管这样一些,或者叫泛资产管理的金融机构,我想这也不失为一条和资本市场相关机构的融合相互赋能的灵活方式。我的第一个建议是适度允许商业银行开展股权投资的业务。 

  第二,未来可以考虑鼓励和支持一些大型或者中型商业银行开展持有证券、基金的牌照,因为我们注意到,现在我们金融的对外开放是进行地如火如荼,不断在尽快,金融对内的开放也需要适当加速,得到重视。 

  比如说可以选一些经营稳健、风控风控严格、治理完善、客户基础广泛、创新能力较强的商业银行进行试点,允许其获得开展综合经营所需的证券、信托、保险、基金等公司的牌照。为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同时通过这样一种多元化牌照的持有,实现综合经营来打通我们短期资金市场和长期资本形成市场的渠道,同时也是国务院一直强调的,我们要盘活存量资金一个非常重要的,本身也属于供给侧改革很重要的一部分,丰富手段就是来推动改革。 

  现在我们国家也有一些金融控股公司可以讲,但是大多数都是实体企业发起设立的,金融机构发起的比较少,未来可以考虑全国性的商业银行或者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体成立新的金融控股集团,来支持我们无论是高新企业的发展还是资本市场的发展,来协调银行自身商业银行的业务和投资银行的业务,当然前提也是需要修订相应的法律和法规。 

  第三,可以考虑鼓励商业银行创新他自身已经有的一些或者说升级完善一些现有服务资本市场或者服务创新性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现在有一些,像商业银行普遍开展投行的业务,还有投贷联动的试点,都还是局限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客观来讲,实事求是讲,推进的效果也好,进展也好,也还不是非常顺利,未来是不是可以更好地鼓励商业银行在这些方面进行一些创新、改进,来使得他能够体系化地升级,加强他服务创新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能力,服务资本市场的能力,比如说很多业务创新都可以考虑允许非信贷直投,产业基等等,我觉得这里面空间非常大,不仅对商业银行是很重要的机会,对资本市场也是,包括从组织架构上整合商业银行现在已有的投行业务部门、资本市场部门以及总行和分行如何联动来提供服务,还包括子公司,现有的商业银行也具备投资功能的子公司,怎么通过子公司来研究设立一些更好的支持,创新企业发展的基金等等。投贷联动,包括风控等等,这些都可以有很多创新的空间和尝试。 

  第四,加强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相关金融机构及政府的合作。这些机构我们说服务资本市场的,像卷商、基金,还有PEVC等等,政府的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等等,我想只有实现商业银行和这些机构更好地合作,更好地融合才能更好地助力资本市场的发展,这里面有很多可以选择技术上的模式。比如说商业银行可以和国家一级,或者省一级大量的创投基金和引导基金来合作,以各种方式支持创新性企业的发展。包括像深圳这样科创创新为战略目标的这样一个地方政府,完全可以多种层次多种层面和商业银行开展更多的合作。 

  第五,考虑到金融供给侧改革本身这一年提出来的实践,我觉得有必要鼓励大型或者中型的商业银行或者金融控股公司可以借助现有的资本市场工具和渠道来并购一些现在经营困难或者风险比较大的小型的城商行或者农商行,你说改革我理解,本身就有优胜劣汰的含义。 

  我觉得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提出,我们未来改革发展的主线从过去几年强调破,比如说严监管,整治乱象,未来可能转向破和立共举,第二个判断,我想考虑到过去几年实体经济的供给侧改革,未来金融行业格局可能也会发生变化,比如说服务小微企业有特色的金融机构还是有可能增加的,增量说不是说一点不搞,要优化,还有存量,特别是不良资产的风险化解和风险处置也是需要高度重视和提上日程的。同时为了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我想监管层一定会推动一些劣质的中小金融机构的关停并转,优胜劣汰,适度出清,像今年我们知道的城商行风险事件的处置就反映了这样的思路。 

  考虑到这样的背景和情况,我想中央提出我们现在这三年都是三大攻坚战要实现,明年是最后一年,三大攻坚战之首就是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而我们现在进入到攻坚阶段,特别是区域性的,风险暴露比较充分。为了下一步解决,支持我们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未来应该从防范风险的角度鼓励和支持资本实力雄厚的,公司治理完善、经营规范稳健、风控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商业银行,可以借助资本市场的渠道和工具,对区域内或者相邻区域内具有较大风险隐患的小型城商行和农商行进行兼并重组。这个我想肯定是有助于风险的防范和化解的。 

  为此,也建议监管部门可以考虑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未来银行业兼并也好,重组也好,退出的一个法律体系,因为我们现在的法律体系可能还并不完全支持这样一个动作,所以要为银行业下一步可能到来的并购提供更加强大的法律支持和政策的保障。 

  这就是我想给大家分享的几个观点、几个建议,谢谢大家。     

  主持人 潘光伟: 

  非常高兴,我们银行业的代表王军经济学家给我们分享了他很好的一些思考和建议,他是从分享我们国家提出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大的战略背景出发,从分析每一次我们说的技术变革和产业经济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需求方面分析商业银行如何支持资本市场的发展,而且王军先生,我刚刚听了,他是经过认真细致地思考,有一些由于法律法规监管政策的限制,但是他也提出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建议和思考,有的已经在做了,比如说试点,尽管范围小,但是我们已经开始推进商业银行采取投贷联动的方式,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一定的股权或者市场化的试点。包括理财新规颁布以后,允许商业银行成立理财子公司,采取公共基金等方式可以投资股权和债券市场。包括王军提的建议,也可以利用资本市场,今后我们风险管控、资本实力强的可以采取并购、重组的办法并购一些风险比较大的中小金融机构,我觉得所有这些建议和意见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我们将在尽可能的条件下,把建议和意见反馈给有关的机关和部门参考。 

  金融作为促进经济增长强有力的工具,凭借跨越时空整合配置资源的能力,能够加速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全面来深入地推进,支持技术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最终推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金融变革与创新和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必须围绕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区域发展体系等提供精准的服务,也必须构建,刚才王军也说了,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根据不同的企业发展的特点,构建我们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支持服务体系。 

  非常感谢我们在座诸位领导、诸位嘉宾今天三个半小时精彩的分享,在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共识,对两个论坛,我们这次两个问题,开放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资本市场与产业创新,各位专家都提出了很好的想法与建议,我们相信,今天各位嘉宾的新思想、新观念必将为未来的经济发发展带来更多的活力与启迪。 

  我们也感谢大会主办方,感谢在座的各位参与者,各位听众的积极参与,今天下午的主题论坛到此结束,明天将继续讨论改变世界的新兴科技等相关话题,欢迎大家继续参加,再次感谢主办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