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会展中心
访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院长樊建平|名人面对面
新闻来源:特约评论员 发布日期:2020-11-11

   遵循“ETS”发展轨迹,深圳科创应聚焦人才

   ——访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院长樊建平

  今年高交会的主题是“科技改变生活,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深圳首支科研“国家队”,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在高交会上的表现引人关注。

  今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为深圳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院长樊建平参加这一会议,他告诉《高交会新闻速递》记者,在双区驱动的历史机遇下,深圳遵循着一条“E(工程)—T(技术)—S(科学)”的发展路径。处于“S”阶段,不仅要吸引人才,更要培养人才,深圳要从教育上开始改变。

  发力源头创新,攻克“卡脖子”技术

  今年5月8日,经工信部批复,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落户深圳。该中心由深圳先进院等牵头组建,是目前医疗器械领域唯一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深圳先进院副院长郑海荣担任创新中心主任。郑海荣团队研发的我国首台3T磁共振成像系统,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应用,打破了高端医疗设备市场的长期国际垄断。

  医疗器械创新中心是深圳先进院探索从0到1突破的一个缩影。仅2019年,便有多项重量级成果出自深圳先进院,包括成功制备新型模拟人类自闭症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以定量公式揭示生物迁徙进化策略;自主研发的超薄芯片临时键合胶材料替代美国进口等。截至今年7月底,深圳先进院合作孵化企业近千家,专利申请总量达9152件,累计输出人才1.3万。

  樊建平说,这是深圳先进院作为科研国家队的责任与担当。

  2006年2月,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和香港中文大学友好协商,中科院深圳先进院诞生。如今,深圳先进院已成为深圳新型科研机构的代表,被称为既不完全像大学、科研院所,又不完全像企业、事业单位的“四不像”科研机构。

  高校和传统机构大多实行学术PI制,强调自由探索,而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则实行中心制,强调团队攻关。面对大型的战略研究课题,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组织多个研究中心同时攻关,形成学科交叉、集成创新的优势。

  筹建中科院深理工,厚植“人才森林”

  2006年3月,樊建平等人从北京飞到深圳,准备筹建先进院。刚放下行李,他忍不住感叹“这里的人气很旺啊,招人应该容易”。

  “先进院就好比一个花园,人才就像种子,资金和管理加起来也不如种子的作用重要。如果种子就是灌木种子,怎么长得成参天大树呢?”在樊建平的理念中,深圳先进院要打造的是一片人才“森林”,找到“好种子”尤为重要。

  从最初的5人团队发展到现在,深圳先进院人员规模已达4069人,其中“海归”超700名,博士后在站人数达627人,中科院体系排名第一。2019年又新引入全职院士2人,“杰青”3人。

  2018年11月,中科院和深圳市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依托深圳先进院,合作共建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2019年10月,中科院深理工获批纳入广东省高校设置规划,正式开始筹建。

  据悉,中科院深理工选址光明科学城,预计今年内动工建设,将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学。首场招聘会便吸引了近百名学者教授,未来还将与深圳先进院共同探索人员双聘、研究生联合培养、科研平台共享起步等模式,逐步实现融合发展。

  发展IBT交叉产业,深圳引领科技创新

  在深圳先进院位于西丽的院区内,有一座象征IT(信息技术)与BT(生物技术)融合的雕塑,象征着多学科交叉。

  樊建平说,过去人们比较重视机械和电子信息这类看得见、摸得着的技术,但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损失,远比汽车工业停摆大得多,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也日益增高。“生命健康领域,会成为深圳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樊建平表示。

  “未来,深圳要把‘IBT’交叉产业作为重点,抓住前沿产业领域的发展,吸引人才、优势资源,在体制机制上寻求创新突破。下一阶段,深圳依然能引领科技创新的发展。”樊建平说。

  在具体的体制机制突破方面,樊建平举例说,可以为科研机构立法,授予科研机构足够的自主权,让困扰科研机构的经费管理、人才评价、成果收益分配方面的问题迎刃而解。同时,深圳还可以为新型大学立法,尝试通过社会和政府力量共同建设国际化大学,在吸引国际一流大师的同时也解决中国留学生回国培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