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工业展团亮相第九届深圳高交会

新闻来源:高交会组委会 发布日期:2007-10-11

  第九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将于今天开幕,国防科工委首次组织行业内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8个单位携500多项技术和成果组成强大阵容亮相此次高交会。

  民品产值占总产值比重已达到65%的国防科技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同时,其具备的高科技优势,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生产力,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据着突出而重要的地位。此次国防科技工业展团集体亮相深圳高交会,高调展示了其在“自主创新,和平利用”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拥有的技术创新实力。

  据国防科工委副秘书长胡亚枫介绍,近年来,国防科技工业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方针,在核能、航天科技、航空科技、高技术船舶、兵器科技和电子信息等各个领域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不仅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效地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军工科研生产能力已有三分之二转向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有10多万项军工技术转为民用,民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足10%,提高到2006年的65%左右。国防科技工业已能生产50余大类,约1万多种民用产品,年销售过亿元的民品近200种,过10亿元的近20种。

  在本届高交会上,国防科工委组织国防科技工业的部分民用高新技术和成果单独设立“国防科技工业展馆”,展馆分为综合展区和10个专业展区,通过展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产业前景好的500多项高技术、新技术和特种技术与成果,全面展示了近年来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自主创新、和平利用的成就。参展项目覆盖民用航天、民用航空、工程装备与车辆、核技术应用、民用船舶、信息技术、基础与前沿技术、公共安全及能源与环保等领域。

  记者在“国防科技工业展馆”综合展区中看到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展品,包括我国第一个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支线飞机ARJ21前机身段实体模型;我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管理和运营的秦山二期商用压水堆核电站模型;国际上公认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三高”产品――147000立方米液化天然气船(LNG船)模型等,充分体现出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的雄厚实力。

  而分布在10个专业展区的重点展品和技术,则充分体现了国防科技工业各行业民用科技成果覆盖面广、产品多样的特点。其中包括已经进入研制阶段的新一代无毒、无污染的“长征5号”运载火箭;拥有21项专利通过世界银行项目认定和国家光明工程检测认定的太阳能电池及光伏发电系统;已获92架订单、累计交付18架的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自主研发的长安奔奔轿车和填补国内高性能大排量摩托车发动机技术空白的JH600摩托车;核技术应用中的精品――用于检测手提行李中的爆炸物品的CIAB-QRS爆炸物检测装置;我国首次建造、自主开发的最大型集装箱船――8530标准箱超大型集装箱船;以及极大地提高了对重大灾害性天气的检测和警报能力的在我国布网的新一代气象电子雷达等。另外,还有一批国防科工委委属高校的前沿基础科研产品参加展示,如机器人足球,仿人形机器人灵巧手等。参展的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获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填补该奖项6年空缺。

  另据了解,近年来,国防科技工业在公共安全领域开发了大批技术成果,用于监控、安保、反恐等方面。展出的保安机器人能在规定场所进行路径巡视、自主巡逻避障。

  国防科技工业生产的光学玻璃产销量世界第一,硝化棉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一,金刚石位居亚洲第一,TDI、纤维素、塑料管材、活性炭等20多个民品位居全国第一,此次高交会也将这些成绩一一展示出来。

  在能源与环保方面,国防科技工业充分发挥高科技优势,打造了一批优秀的产品,展出的电站直空冷风机、车载式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据悉,在本届高交会期间,国防科工委还将首次就推进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促进军民良性互动举办“和平利用军工技术高层论坛”和“国防科技工业展团合作项目签约仪式”等活动。

【添加到收藏夹】 【打印本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