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会展中心
2019中国高新技术论坛“活力湾区与科技创新”主题论坛
新闻来源:高交会组委会 发布日期:2019-11-14

  主题:“活力湾区与科技创新”主题论坛 

  时间:201911131400-1730 

  地点:深圳会展中心五层牡丹厅     

  实录内容:     

   

  主持人 邢早忠 金融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此时此刻,我们满怀欢庆新中国70周年华诞的喜悦心情,相聚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共同举办“活力湾区与科技创新”主题论坛,围绕湾区模式推动科技创新、国际大湾区科技合作前景展望、湾区建设拉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保持湾区活力等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应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信今天的论坛一定会非常精彩,且卓有成效。我是金融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邢早忠,非常荣幸受邀担任今天论坛的主持人,下面请允许我介绍出席本场会议的重要嘉宾,他们是: 

  招商局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委员王宏先生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巴曙松先生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杜兰女士 

  埃森哲深圳全球创新研发中心负责人、埃森哲深圳技术研究院院长阮大卫先生 

  美国旧金山湾区委员会副总裁、中国区负责人邹艳玲女士 

  哈啰出行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李开逐先生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广州代表处所长清水顕司先生 

  出席今天论坛的还有来自科技行业协会领导,相关科技、金融企业高管以及相关城市领导和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等。在此,让我们对他们的到来和支持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进行论坛的主题演讲环节,首先有请招商局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委员王宏先生发言。他的演讲主题是《“产业+资本”助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有请王总。掌声有请。     

   

  演讲嘉宾 王宏: 

  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本届中国高新技术论坛,今天分论坛的主题是活力湾区与科技创新。因此我想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招商局参与大湾区建设中的工作实践,希望能借这个大平台与各位朋友一道为共同推进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贡献一份招商力量。 

  招商局创立于1872年,是中国近现代的重要开启者,我们用十二个字形容我们自己,近年来招商局坚持以科技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秉承国家所需,立足香港,深耕湾区的发展思路,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截至2018年底,招商局旗下有13家二级公司,总部设在大湾区。大湾区名副其实的企业公民。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规划的战略,是中央站在国家发展的全局,支持粤港澳实现共建共享共赢的决策部署。从区域优势层面看,大湾区占全国国土面积不到1%,人口数量不足5%,但是经济总量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经济规模相当于全球第11大经济体,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强区域之一。从产业发展的层面看,大湾区具备供应链、资金链,拥有活跃的创新产业环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每年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的56%,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潜力大。 

  从企业发展的层面看,招商局的第二次辉煌起源于深圳,是大湾区最大的利益相关者之一,追求高质量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发展环境。在新的历史时期,招商局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进程中,更加牢牢把握大湾区的建设机遇,把企业发展与国家战略密切融合,不断迈向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具体而言,我们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强化战略引领,国家兴旺,企业兴旺企业的战略和国家的战略融合的好,企业能够持续实现。提出了深耕湾区,迈向一流的战略发展目标。同时按照战略引领,克服导向,创新驱动,重点突出,协同供应的发展原则,确立了优化布局、做强主业、科技赋能、跨境发展的四项战略举措,确保战略的可执行、可落地。 

  第二,完善产业布局,夯实大湾区建设的底座。招商局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城市与园区综合发展三大核心产业,近年来招商局加大在大湾区的投资力度,优化业务布局,为后续更好的融入大湾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比如招商局作为大湾区重要的物流基础设施与服务提供商之一,链和产业链各生态伙伴,积极推动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产业化运营。加快推动5G自动化码头的建设,与华为联合建设行业领先的自动化仓储设施等等。又如招商局紧随海洋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棋迹,不断深化改造。在招商局园区业务主要布局在大湾区城市群,目前招商局正充分利用综合开发模式,积极参与揭阳滨海新区粤东新城等综合提羌姆建设,带动大湾区周边城市发展。聚焦大健康、会展经济等新兴产业,推动业务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第三,发展金融业务,提供大湾区建设的助燃剂。也能为大湾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嫁接资本动力。不断完善金融4+的布局。截至2018年底招商局金融板块在大湾区的总资产约1.8万亿元,具备整体竞争优势,在细分领域实现了持续领先。同时招商局金融成员单位积极推动金融产品的创新,特别是扶持中小企业的创新企业推动跨境金融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截至2018年底入库企业24931家企业,授信总额达1966亿元,已成功培育了超过410家在境内外上市的企业。科技型创新企业占比超过了75% 

  依托双创基地,构建大湾区建设新生态。招商局作为企业双创基地,积极推动以资金链引导创新,以创新创业链支持产业链,以产业链带动就业链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充分利用集团内部丰富的产业场景资源和综合金融优势,构建了包括双链条、双创空间载体、全生命周期投资服务双创生态体系。目前,蛇口不仅吸引了苹果等先进企业入驻,还聚集了一批围绕领先企业的中小重新企业,更吸引了30多家优质的孵化平台。其努力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创新的孵化基地。此外,在持续完善双创云、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的基础上,招商局与南山区政府联合建设了全国首个政企服务大厅。目前蛇口片区吸引了112个国家和地区,超过了1万人的外国高端人才居住。 

  研发平台,打造大湾区建设引擎。大湾区能否发展成为一流湾区,关键要靠创新,尤其是大力发展科技创新。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牢牢把握新一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一方面招商局先后在大湾区内设立了招商金科、招商局海洋装备研究院等多个内部创新研发平台。与华为等集团战略合作伙伴联合建设了5G联合实验室、区块链服务平台、大数据安全反欺骗实验室等合作研发平台,加快前沿技术和成果转化。另一方面,招商局充分发挥央视的优势,积极与中联办、香港科技园、香港科大等高校,以及香港联合出版集团等驻港企业共同推动,加快探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走廊建设的措施和模式。展望未来,所产生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将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发展前景超出想象。 

  最后,结合招商局在参与大湾区建设的实践经验,我就湾区模式推动科技创新这一话题谈三点个人体会。 

  一是构建良好的协同创新网络,是大湾区推动科技创新的基石。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跨境研发合作成为现代企业研发活动的主要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势崛起,为重塑大湾区的产业格局,让大湾区内人才、技术、资本等各类创新主要要素自流流动和深度融合,是湾区模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大湾区战略性新兴发展的加速器。116日广州深圳等城市也在前期出台了推动跨境协同创新的有关举措。这些政策出台,虽然在顶层设计层面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后续需要粤港澳三地政府建立更加常态化的协调机制,确保相关政策执行。此外,构建良好的协同网络关键在于人才,需要营造更好的气氛,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下,从源头上增加人才供给,提升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是创新成功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是大湾区推动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区域建设成功的关键在于打造该地区的特质,也就是我们长说的核心竞争力,大湾区里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发展基础,后续如何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力,是大湾区每个建设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华为快速的发展得益于创新成功的有机融合,具体而言,大湾区具备完善的产业链,创业、资金练和供应链,有众多具有较强研发能力和高校的研发机构,更具有世界一流的创新成果赋能能力。可以使创新成果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转化为产品。开放包容的区位优势,使创新企业更能以大湾区为支撑,共同开拓国际市场。这些都将是推动大湾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更是大湾区推动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充分发挥金融资本在容错上的作用,是大湾区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创新失败的概率高是创新活动的客观规律,从创新发展的实践看,金融资本特别是早期风险投资基金在其建立健全创新容错机制,推动前沿技术研究和产业化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建议粤港澳大湾区要进一步鼓励金融+,通过金融创新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充分发挥自身的综合金融优势,在构建多元化、国际化、跨区域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大湾区推出更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企业。 

  各位朋友,招商局过去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面向未来,充分发挥自身的产业资源和综合金融优势,举全集团之力积极参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贡献招商力量,谢谢大家。     

  主持人 邢早忠: 

  谢谢王总的精彩演讲。下面有请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巴曙松先生发言。题目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发展:历史与趋势》。有请巴曙松教授。     

   

  演讲嘉宾 巴曙松: 

  谢谢邢社长,我要向王总学习,时间把握非常好,最后一张PPT讲完正好20分钟。

  我从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发展角度给大家做一点梳理。首先从历史的发展脉络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当前经济格局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1990年大湾区经济发展呈现典型的由香港独自带动的格局,香港占大珠三角对外商品贸易比重超过70%。1995-2000年,大湾区各个城市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对单一口岸依赖下降,珠三角通过港澳出口规模占其对外商品贸易规模的20%左右,这段时间是港澳和内地拓展多元化开放渠道的时期。此后至2005年,可以发现这是一个内地几个城市在各方面迅速拉近与港澳差距的时期。到2010年,大湾区的“9+2”城市群,在规模上基本等同于全球的第五大贸易经济体。2016年,粤港澳三地经济总量相当于世界第十大经济体(加拿大),大湾区发展规划也在此时出台。

  为什么专门从金融角度来谈呢?从全球来看,实际上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港口海湾及其腹地,世界上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我们称之为湾区经济。最典型的是我们常来对标的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这几个湾区的特点很明显,纽约湾区是金融+高端服务业,旧金山湾区有硅谷在,是典型的金融+高科技,而日本的东京湾区是典型的金融+高端制造业。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特点很有趣,它是一个典型的梯度发展,所以现有的三个世界级湾区的金融发展形态在我们大湾区都能找到,比如港澳服务业占比超过90%,是典型的金融+服务业;深圳是创新创意之都,有些类似于旧金山湾区的金融+高科技创新;而东莞、佛山等城市制造业很强,有点类似于东京湾区的金融+制造业。

  仔细对标全世界另外三个大湾区,我们看到粤港澳大湾区和它们有很多相似性,经济体量上差不多,基本的发展规划、人口和产业结构的分布也很类似。那么与其他湾区比,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呢?主要可以归纳为区位优势、交通枢纽、产业分工等方面。

  我们讨论很多问题时都离不开粤港澳大湾区,包括东盟、海上丝绸之路等,基本上是以这个地方作为连接的点,在区位上它是内接腹地、面向东盟的海、陆国际大通道,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枢纽。另外大湾区已形成世界最大的海港和空港群,例如大湾区拥有三大世界前十港口,机场的密集程度也处在世界前列。这也反映了物流集运的高效便捷。

  产业方面,“9+2”城市群的产业体系非常完备。我看到有一份研究报告说几个大的湾区里,在大湾区这个地方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呢?设计一个样品出来,批量把它做成实际产品,与其他三个湾区做了一个对照,大湾区是最高效的。

  总结下来,大家经常用的一个描述方法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就在于它的差异化,通常用的词是“一二三四”,一个国家、两种体制、三个关税区(也是三个独立的货币区,有三个独立的货币监管当局)、四个核心城市(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其他的几个城市我们称之为重要的节点城市)。

  从“9+2”城市群的经济规模和金融业增加值、GDP增速等数据看,它的层级是非常明显的。第一梯队是深圳、香港、广州,第二梯队东莞、佛山、澳门。第三梯队中山、珠海、惠州、江门、肇庆。这个梯度下各城市产业结构的布局差异很大,但总体上整个大湾区有相当的互补性。如果从比较长的时间维度观察,会发现它的产业结构正处于向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转型的过程。比如说我们把2000年、2008年、2016年“9+2”城市产业结构水平做了点状图,把三张图摆在一起大家看得很清楚,这几个城市的产业结构都在向右上角集聚,服务业占比的上升、研发投入的上升。

  从金融业空间分布看,总体经历了一个由香港单中心向港深穗多核心演化的过程。2000年整个大湾区金融分布基本是香港独大,香港金融业在大湾区金融规模占比高达73.5%,到了2008年,香港和深圳的占比差距由62.9%缩小到35.3%。到2016年香港还是占优,但是广州和深圳的规模有了明显的跟进,这是典型从香港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化。而且很有意思的是什么呢?我们从统计数据看,香港、深圳和广州的金融发展不是一个联合博弈、此消彼长,而是一个共荣共衰的局面,企业往往可能在广州、深圳要融资时,在香港也要融资,进行收缩调整的时候,不仅收缩海外的融资,也收缩国内的。为什么这些市场同步的发展呢?因为香港是面向国际资本的,深圳和广州是面向国内资本的。所以这个独特的特点,就使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替代。原来大家简单得说香港的小朋友不听说,我们就制定一个计划B把深圳、广州发展起来,从大湾区的这个特点上看这种方案是行不通的,内地开放的地区中,为什么深圳做的那么好呢?原因在于,过去这么多年来香港的繁荣和深圳的繁荣是互相推动的。

  当然,整个人才的集聚水平、金融业的发展规模确实开始从香港独占转向港、深、广共享,但从金融体制看,一个是分属于欧美金融体系下的国际体系,一个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发展出的国内体系,这两个市场之间相互联系,也相互推动。这是我们过去这么多年发展的一个很有趣的特点。

  所以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大湾区内的金融并非简单替代,彼此间存在对对方金融服务的需求。我最近去了趟东盟,看看他们的新经济有没有在香港上市的,就发现可能香港交易所和东盟甚至是新加坡的交易所之间是互相替代的关系,因为都是服务开放的国际资本,但是在中国内地,我们的感受是一个企业如果要发展国内业务,就在国内上市,如果要做国际拓展,就在香港上市,彼此是互补的。

  此外,在粤港澳大湾区大家往往一谈金融,就只谈香港、深圳、广州,其实澳门这些年在金融方面特别是特色金融差异化发展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在整个大湾区的城市里面,澳门是人均GDP最高的城市。当然它有博彩业占比过高的问题,但我们看到在特色金融业方面,澳门正致力于发展葡语系国家人民币清算中心,看到他们正在探索,比如说对于部分中资机构在葡语系经营实体的管辖权,没有放在北京、上海,放在澳门,比如说一些大的银行,把对巴西、葡萄牙、西班牙这些分支机构的管辖权放在这边。

  当前我们内地金融开放正在加速,总体上看在放宽外资在中国内地市场持有股权的比例限制,外资金融机构的经营地域、范围的限制,所以外资金融在内地的自由度会提升,也给大湾区金融合作提供了机会。比如说我们可以考虑是不是可以在大湾区借鉴推广在欧盟行之有效的“单一通行证”制度,我们中资机构海外布局基本上第一站香港、第二站新加坡、第三站欧洲,欧洲以前去英国比较多,这些年我们观察他无所谓,只要是在欧盟选一个金融中心,他就可以在欧盟其他地方设立业务机构。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借鉴这种制度,毕竟欧盟是不同国家,而我们是一个国家的,可以考虑允许粤港澳三地的监管机构授予单一通行证,有这个牌照的机构在大湾区可以自由开展业务,不用再去向当地监管机构进一步的审批,当然后续监管还是必须的。

  以上是利用这样一个机会,梳理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发展过程,我们从它的经济发展梯度、金融演变模式、彼此的互补性以及当前金融业的一些新进展等角度,给大家做一点汇报,谢谢各位。

  谢谢巴教授的精彩分享,巴教授是中国金融领域有发言权的人物,为中国的金融改革开放做出了开放性的工作。巴教授从全球、湾区和城市这三个角度剖析了大湾区转型升级带来的机遇,阐述了在金融创新发展方面的机遇和广泛的合作空间,并就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创新提出了若干的建议,谢谢我们的巴教授。 

  接下来有请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杜兰女士发言。杜兰博士先后带领团队深入布局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诸多领域,倾力打造智慧城市。渐践行“让机器能听会说、能理解会思考”的产业理想,不断推动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品牌战略建设、人工智能+产业的深度布局和人工智能创新方向孵化的大发展。她的演讲主题是《AI赋能,世界的下一种可能》。     

   

  演讲嘉宾 杜兰: 

  下午好,非常高兴能够来到深圳,和伙伴们一起来探讨人工智能的最新进展。就在一年前,我和巴曙松教授在深圳相遇,我们前后演讲,当时他非常谦虚,他说杜总和我们阿里巴巴代表新经济的产业形态完胜,让我们传统经济的人好像看到了一些希望。一年过去,我也想看看,我们新的技术究竟给大家带来怎样新的变化以及有什么新的进展。

  今天在屏幕上,大家会看到我从世界通信展上带来新的机器人,她是世界上第一个虚拟多语主播。

  (播放视频)

  大家注意到屏幕上因为我刚才没有说完,我的工作人员帮我放了这个。这个视频,是我想试一下效果到底怎么样,所以我去了录音棚,录了两个小时的视频,他可以根据我的形象合成这样的虚拟主播。而且大家注意他不管说什么语言,人工智能的技术在后台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驱动合成,今天他会说16种外语,而且他是不知疲倦,不会出错。所以这样新的技术诞生,让我们很多的生活形态还有我们一些产业的形态都会发生一些变化。

  我也想看一看,年底的时候参加各种各样论坛,发现大家其实都非常关注这个世界科技产业的格局,到底大家竞争是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而且非常多的人非常关心中美这次竞争,还有我们一些摩擦,我们中国应该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我做了一个总结,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个图表。我们认为,世界竞争格局分为四个类型,第一个类型是美国占据一个垄断地位,大家经常用到一硬一软,芯片和操作系统,美国占据了我们所有生活和工作中非常多场景,芯片和操作系统是全球垄断的地位。

  第二个方面其实是我们处于一个多国竞争,中国跟随的状态。在石油、航运、飞机、手机等等,如果你是美国你也会很焦虑,我们中国是属于跟随发展的状态。

  第三个方面是多国竞争,中国是处于领先的位置。中国这些年来发展,我们在很多领域从后发状态走向比较有优势的状态,实际上就是在这样一些领域积累出来的信心,也让我们中国人感受到中国发展的强大。那么这些领域包括哪些呢?像我们的通信、高铁、港口机械、民用无人机、数字安防等等,这些领域中国处于全球领先的位置。

  第四个是双头格局,中美领先。在全球十大互联网公司中间,美国是占了6家,中国是占了4家。在人工智能领域,不论是我们开设的公司数还是我们发表的论文数,中国和美国都是属于遥遥领先的位置。所以今天我们非常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就是因为我们和美国都处于领先且齐头并进的状态。

  大家也很关心中国到底在整个人工智能领域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实际上,2017年国务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里,做了一个非常权威和官方的说明,他说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部分领域核心关键技术是实现了重要的突破。特别指出来两种技术,一个是语言识别,一个是视觉识别技术。语言识别像科大讯飞在智能语言识别上的探索。我们现在无论是产业界还是资本,大家关注是人工智能到底能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其实我们也需要了解这个技术的边界在哪里,才能够不会被收智商税。在目前来说,我们真正技术上获得很大的突破,并且在产业界能够获得一些发展,甚至说可以赚一些钱养活我们产业方向的,那么就是在语音识别和视觉识别的领域。我们看这张成绩单,科大讯飞20年来交上来的成绩单,我们会关注到,在一些核心的领域,比如说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音评测等等方面,我们都拿了全球最好的成绩。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机器阅读理解方向,还有能理解会思考的方向上,在认知智能的方向上也在不断的突破。在医疗影像的一些图像识别技术上也在做。实际上,我们关注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些里程碑的事件,我认为这是我们今天所要去关注的人工智能究竟是走到了哪一步。

  我们看到在这些小脚印代表我们非常艰难的进步,在2012年的时候,我们的语音合成能力就是刚才大家看到那个机器人,他合成了声音的能力,像人一样去说话的能力,实际上他在2012年就首次超过了人类水平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外宾看了我们这个,我告诉他,我们今天的语音合成能力无论说中文还是英文,比普通人说的要好。在2015年我们语音识别的能力是首次超过了人类的速记员,我今天在这里说话,我说完以后机器可以快速把它自动转成中文,同步可以翻译成英文,这样转写的成功率高达98% 这样远远超过我们普通人,我们做过一个比对,最好的速记员只有80%可以记录下来,而我们的机器是可以超过90%。在这样的能力下,我们不断进行一些突破。2016年,在中国大家参加过中考和高考,这样的一个比对打分实际上是我们的机器,今天已经可以代替人类专家给大家去评阅试卷了。在2017年,医考机器人诞生了,全球首个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满分600分,及格分是360分,我们机器人考了456分,他打败了96.3%的考生,我们一个学医的学生大学四年以后,再工作3、5年,他通过这个考试的比例是一半,所以我们的机器比人类稍微进步了一些。到2018年,我们的中英文口语的翻译首次达到英语六级的水平,所以我们的翻译能力越来越强,这可以给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再到2019年我们看到机器阅读理解这样的大赛里面,给机器看10万篇英文的论文,我们人类出题目让机器回答,在这样的比赛里面我们拿了最好的成绩。

  所以我们今天说和去年相比,我们在谈到技术在获得突破,我们在做很多产品的应用和各种领域的尝试,但是到了今天,我们认为应该是整个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化落地的元年,而且是人工智能应该让我们享受到红利的方向。我们围绕这个技术的突破,我们做了哪些积累呢?一方面在整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我们认为人机交互的方式用语音是最为方便的,比如说你回到家可以说回家了,电灯会打开,大家今天上车,可以说我要去哪里,我要听什么歌,这些是机器可以替你做的,这样人机交互来做。机器在有规律可循的状态下,他可以学习人类专家的知识,所以他可以轻松的超越我们90%的普通人,为我们普通人赋能了。他今天是可以看1100种病,可以让60分的医生具备80分的能力,90分的医生不要做简单重复的劳动,把他精力解放出来,做更有价值的工作,这个是我们机器为人类赋能所要做的重要方向的探索。今天要想实现人工智能的红利,实际上是有一些衡量的标准。第一个我们实际做的这么多事情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案例,第二个是可以复制和推广,第三个已经有统计数据来证明你的应用是有成效的。那么,我们在整个应用领域覆盖的面特别的广,这些包括像教育、城市、医疗、客服,还有车载、智能家居、智能家电等等,这些领域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变化。比如说教育这个领域,今天我们在践行希望技术让因材施教离我们越来越近,做的越来越好。通过人工智能的算法,当孩子交上一套试题的时候,每个课堂上孩子拿到题是不一样的,这种个性化的学习现在已经在中国的25000所学校用起来了,而且逐步看到使用的成效。孩子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各种各样的户外的活动,以及提升他学习的效率。

  我们再看到医疗,今天我们说医考机器人诞生了以后,为我们的老百姓提供这种服务了。那么我们也会看到后台上每天有1.1万次辅诊的建议,医生给你诊断的时候,电脑会弹出来一个弹框,对这个病的诊断。我们后来在现实中发现,89%是一致的,有11%机器和医生判断不一致,那要怎么样?我们给他上诉给水平更高的医生,让医生去做判断,三分之二机器是对的。所以这样的工作实际上像医疗、教育的资源不够那么发达的时候,是可以得到更多的运用。

  在司法领域,其实司法就是我们庭审的阶段,同时我们的智慧判案系统,可以发现把这些整句输入进去以后,这里面有没有自相矛盾的方向,给我们法官提供各种各样辅助的建议。

  再谈到大家熟悉的翻译领域,今天其实这个翻译机我认为他真正改变了我们的每个人的生活形态,过去我们是不可能每个人带着一个翻译走遍全球,今天你不仅仅是带着翻译,而且带着一个懂58种语言的翻译。而且我们在运用的过程中,有各种各样专业术语也可以在上面实现,可以真正的帮到大家。我觉得这样是人工智能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红利。

  中午和一位英国学者交流的时候,他告诉我,他的亲人是一个盲人,可以轻松和别人交流,以及阅读大量的书籍。我们看到,其实在帮助听障患者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公益活动。全球有7000种方言,我们保护了22种方言还远远不够,我们会做这样一些事情。我觉得这都是技术给我们带来更多人工智能的红利。

  同时我们也是希望把这样的能力赋能给每个人,在2010年我们将语音云平台开放给广大的开发者,在9年前开放的时候我们上面只有3种能力,今天有267种能力,我们希望用这样的技术为大家的创新创业提供各种各样的动能。

  我们也看到,整个大湾区发展在人工智能领域会是非常核心的趋势,我们也会通过这些高速增长的领域看到新的创新创业的趋势。如果说今天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大家看到在教育领域、办公领域、摄影摄像领域,整个开发的趋势增速特别的快。在已经形成了头部聚集效应的领域,比如说游戏、语音视频、导航等等这些开发的增速已经明显下降了。我们希望看到整个人工智能开发的领域,在寻找更好的产业方向上帮助到大家。

  今天和大家再次谈这样的话题,在AI+的时代,不仅仅是我们像这些做人工智能从业者的时代,更是我们大家每个人新的时代。因为我们也相信比人类更强大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掌握了人工智能的新人类。最后我们也希望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在中国最有魅力的城市深圳,和大家一起用人工智能来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谢谢。

  主持人 邢早忠: 

  谢谢杜总的精彩分享。科大讯飞已经成为人工智能世界领先的高科技企业,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生产方式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我们在座的各位也能像杜总一样成为掌握人工智能的新人类。 

  接下来发言嘉宾是埃森哲深圳全球创新研发中心负责人、埃森哲深圳技术研究院院长阮大卫先生。阮博士在人工智能、数据分析、人机交互和电路设计等研究领域屡获殊荣。他专注于制造业、零售业和金融服务业等各行业的创新,同时积极参与本土创新生态的建设,与初创企业等紧密协作,发现并培育创新项目。他的演讲主题是《全球创新湾区落地——埃森哲创新方程式》。有请阮院长。     

   

  演讲嘉宾 阮大卫: 

  非常荣幸今天来到这里,也非常感谢主办方的组织和邀请。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埃森哲看待创新的独特视角和理念,以及埃森哲创新中心在中国的目标。让我们先来看一个埃森哲与客户佛吉亚共同创新的例子。佛吉亚(FAURECIA) 是全球第八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与埃森哲合作这个项目的目的是创造更加安全的驾驶环境。你们知道吗?10%的汽车交通事故源于司机疲劳驾驶。因此,佛吉亚与埃森哲共同合作开发了一个方案,利用人工智能(AI)以及物联网(IoT)技术对司机的面部表情及其他身体指征进行识别,当发现司机有困意或注意力被分散时,座椅会震动,从而提醒司机稍事休息,喝杯咖啡。这个案例是埃森哲与佛吉亚的众多合作项目之一。随着5G和 AI技术的发展,以及共享出行的盛行,汽车不再只是简单的交通工具,通过创新重新塑造车行体验,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有趣的空间,这是埃森哲与佛吉亚的共同愿景。

  接下来,我将向大家介绍埃森哲创新方程式,以及我们如何在中国及深圳应用这个方程式。在埃森哲看来,为实现有影响力的创新,离不开三个方面:第一是共同的愿景。在刚才的例子中,我们与佛吉亚以重塑未来车行体验为目标,探索各种可能性。第二是创新架构。要将创新的灵感落地,快速迭代,变成产品,进而产生影响,需要多种创新组织共同合作。在刚才与佛吉亚的例子中,从想法、原型、到最终展示只花了两个月。第三是创新生态。通过大量的投资与合作,埃森哲与许多跨国公司、初创公司、教育机构及孵化器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而帮助我们的客户加速创新。接下来我会具体介绍方程式的三个组成部分。

  我们的方程式看上去非常简单,但方程式的每一个要素背后都有庞大的架构支撑。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埃森哲:我们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司,服务于120多个国家的客户。在全球,我们有49万员工,业务覆盖40多个行业。在中国开展业务已有三十余年,拥有一支1.5万人的员工队伍。客户欣赏我们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我们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洞察,埃森哲能够帮助全球客户加速规模化创新。

  再来讲一下我们的创新架构,创新方程式中的第二个元素。创新是一个很难准确定义的词,但在埃森哲,我们明确了6个有机部分。首先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法了解宏观趋势,结合科技发展的趋势,识别下一个风口。第二个是从合作伙伴那里获取创新的资源。我们的合作伙伴包括初创公司、大型企业,以及教育研究机构,他们都可以成为强大的创新来源。第三个是技术研发。让技术方面的专家投入到革新性的项目中去,创造出从未有过的技术。第四个是硅谷风格或者说深圳风格的快速测试。快速制出原型、投入测试,即使失败也不要紧,不完美也没关系,重要的是不断学习,快速迭代,从而做出更好的版本。最后,埃森哲认为没有影响力的创新不能叫做创新。因此我们还有两个创新组织致力于传播、加速、规模化影响力,从而使创新能在客户的实际运营中落地。这就是埃森哲的创新架构,通过六大创新部分以不同方式投入到创新中去,共同实现从想法到影响力的旅程。

  介绍了埃森哲,现在讲一下为什么我们要聚焦于中国。我们今年已经在中国开了两个新的创新中心,一个在深圳,一个在上海,未来还会有更多投资,因为我们认为中国充满了机遇。以制造业为例,它仍然是中国最大的产业,占中国GDP30%左右,规模巨大。同时我们也看到还有很多的进步空间,比如人均生产力,与发达国家还有比较大的距离。埃森哲在美国、德国、日本有非常多帮助客户提升生产率的经验,因此我们希望能将这些经验带到中国来,帮助提升中国制造业的人均生产率。多种新兴技术的高速发展将助力中国制造业弯道超车,彻底改变制造业的运作方式。我们看到,一系列逐渐成熟的科技,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等,与下一代新兴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及量子计算,将会融合到一起,带来规模更大的技术革命,不仅会促进制造业转型,也会影响各行各业。因此我们认为中国是一个有巨大机遇的市场。 与此同时,中国创新能力的快速增长让我们非常惊讶。过去10到15年间,中国创新的步伐是世界领先的。2018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创新能力已经进入了全球前20名,我相信未来的排名还会继续上升。中国市场的巨大机遇、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创新的进步,因此我们对于在中国的投资非常有信心,助力中国企业加速创新的同时,我们也能将中国的创新成果输送到全世界。

  我们在中国开设创新中心,不仅在本地运营,同时会成为全球创新研发网络的一部分,实现双向的交流和合作。包括深圳和上海,埃森哲在全世界一共有13个创新中心,聚焦于创新,吸引众多领域的人才,让他们去往需要的地方,解决各种棘手的问题。在最早介绍的例子中,法国、爱尔兰以及旧金山实验室的AI及IoT专家们共同参与了我们法国客户佛吉亚的创新项目。在中国,我们也将执行相似的运作模式。 同时,我们认为,中国作为创新大国,深圳被誉为创新之都,开发出了许多世界一流的技术,因此我们也希望输出中国的创新给世界各地的客户。

  针对大湾区的产业特征和客户需求,深圳全球创新中心和技术研究院聚焦的领域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及工业X.0。我给大家简单介绍几个正在进行中的深圳中心的项目。首先是利用人工智能驱动的计算机视觉。目前计算机视觉技术主要应用于图像的分析,即使是视频也是分解成一帧一帧的图片进行分析。但我们认为解读视频跟解读图片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一个举起设备和放下设备,图片上是看不出区别的,但视频可以。因此我们训练算法让计算机学会理解视频,而不只是理解图片。第二个是机器人技术。虽然今天人类和机器人分工很明确,但我们相信未来能实现流畅的人机协作,无论是在工厂还是在家里。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用户体验?如何设计AI算法控制机器人让他们与人更好地配合?这些都是我们正在探索的课题。最后是工业X.0。我们叫它X.0的原因是,我们不关心用到的技术是哪个阶段,而是利用最新的技术推动工业的发展。在图片展示的例子中,我们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帮助客户在虚拟环境中理解并设计生产环节。

  创新方程式的第三部分是我们的创新生态系统。埃森哲长期致力于投资建立一个全球性的网络,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包括微软、SAP、Salesforce、甲骨文这样的知名企业,向他们学习的同时,埃森哲识别机会将他们的技术引进给我们的客户,我们在中国也会采取相似的模式。具体到中国,我们与清华伯克利深圳研究院以及硬件孵化器Hax等有非常紧密的合作;在初创公司战略投资方面,我们投资了码隆科技,伙传播,最近还收购了智能出行领域的飞驰镁物。

  埃森哲来到中国,将应用埃森哲的创新方程式,共创愿景、通过创新架构和创新生态,将全球创新能力带给中国的客户,同时将中国的创新输送到全世界。谢谢!

  主持人 邢早忠: 

  谢谢阮院长的精彩演讲。埃森哲应该是全球最大的咨询管理公司和技术服务的一个提供商,在中国开展业务刚才说了已经有30多年,目前已经成为大中华地区少数能够同时为跨国集团和本土企业提供创新型服务的机构之一。埃森哲目前非常支持中国的市场,目前的客户当中有80%是中国的本土企业,我们也祝愿埃森哲公司能够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大潮中与中国共进步共成长共繁荣,谢谢。 

  下边有请美国旧金山湾区委员会副总裁、中国区负责人邹艳玲女士发言。邹女士负责运营旧金山湾区委员会在中国的业务活动,主要包括维护和拓展与中国各地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帮助加州企业来中国发展,协助近50余家在中国设有分支机构的会员企业在华的业务拓展。她同时担任加州驻华贸易投资代表处的中国代表,促进加州与中国的贸易合作,帮助中国企业走向美国加州发展。他的演讲主题是《湾区创新生态系统与活力》。有请邹总。 

     

  演讲嘉宾 邹艳玲: 

  谢谢。大家下午好。我感觉我的出场非常的隆重,前面的四位嘉宾刚开始招商局集团的王总他也是提到旧金山湾区,北京大学的巴教授也是对标我们旧金山湾区。杜总她们在我们旧金山湾区也有分支机构。刚才埃森哲的大卫也是来自旧金山,感觉这些跟我们旧金山湾区非常有联系。同时大家在前面的四位嘉宾介绍的当中,他们对提到了湾区创新,接下来我简单就以旧金山湾区为例,来讲一下湾区的一个创新和活力。 

  旧金山湾区是世界上非常神奇的一个地方,前面也有嘉宾介绍到,现在粤港澳大湾区总人口是将近7000万,我们旧金山湾区的人口差不多是十分之一,现在是800万的人口,面积是比较小的区域。但是我们的经济总量如果算一个国家是全球第18大经济体,加州是非常神奇的州,经济总量比英国还要大。 

  前面科大讯飞的杜总也讲了,现在美国在芯片。操作系统遥遥领先,占垄断地位,以及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方面也是中国和美国领先,里面举例的大公司大雇主绝大部分是在旧金山湾区,这些公司在湾区迅速的扩张,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更大的动力。 

  湾区的顶级公司他的产业也是非常多元化,有消费品的、能源的、金融保险的、还有科技、电信、媒体等各个行业的。包括现在很多的,现在新一代自动驾驶也是以湾区为中心。 

  硅谷的文化也是促进湾区创新密不可分的部分。首先来讲对于失败的容忍度,很多的创新者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后成功的,其实他在创业当中之前也是经历了很多次的失败,然后才成就了现在成功的特斯拉。另外湾区有很多的活动,大家会分享信息,相关的交流,其实以前我们刚开始2010年来中国设立办事处的时候,当时很多人知道湾区这个词,经常我们要跟他解释,硅谷是在我们湾区,然后这样大家才有一个概念,原来是在旧金山湾区。现在慢慢基本上全国很多的地方,他们都知道有一个湾区的概念,我觉得大概是45年的时候,大家慢慢开始讲湾区的概念,而不只是讲硅谷。 

  另外湾区的经济成功与活力是近一个世纪投资与进步的结果。在20世纪初期的时候,随着电子管等等集成电路的发展,一直到后面个人计算机到现在社交媒体、互联网、生物科技、纳米科技、清洁技术还有电子汽车等等这些产品都是处于领先的地位。誰湾区之所以取得这么卓越的成就,成为世界的一个创新中心,其实这些都是跟当地有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是很相关的,像大家所熟知的旧金山分校这些著名的高校都是在湾区。另外国家研发的投入也是占很高的一个比例,整个美国在研发的投入总额也是全球领先的。虽然特朗普上任以来他大大消减高校的研发投入,但是过去的基础是非常好的,虽然近两年减少了,但是总量是保持世界的领先地位。 

  加州湾区有很多的一些研究机构,无论是大学附属的研究机构还有独立的研究机构,以及企业的一些研究机构,很多的科技中心都是聚集在湾区。 

  风投助长企业的创新,刚开始风投这个概念是从湾区那边兴起的,投资总额一直是处于全球风投最高值都是聚焦在湾区。在湾区美国绝大部分是聚集在这里,基本上占了45%整个美国的风投基金。 

  人力资本非常重要,你看科技岗位的数量是非常高的,收入也是非常高的,也不断的吸引全球的人才去湾区。经常大家开玩笑说,湾区你会看到很多各地面孔的,其实加州是非常开放的,欢迎各地的移民,虽然现在说反对机敏,当时加州的州长以及各层的领导说我们一直坚持开放合作。今年我们是第二届参加中国的进博会,上周加州议员来中国这边参加进博会,而且我们在进博会里面有一个展馆,我们是美国唯一一个州在美国有展馆的,去年第一届我们也是参与了。这个从层面反映出加州和湾区我们其实是非常支持和中国合作,尽管在现在国家层面上有一定紧张的情况。 

  这个是关于湾区一直有很多的,在2014年以前加州其他一些州移民搬到湾区,但是自从2015年以后,慢慢的国内的净移民开始往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有一些在湾区的人开始往外面搬,造成住房的成本非常高。所以当地人往外面搬,但是总体人口是出现正增长的趋势,这些是因为全球各地的人才去聚集的因素。 

  另外湾区这么小的一个区域,现在我们在讲Megaregional,他们也是有人口不断去湾区,虽然说有些人不住在湾区,但是他上班过去长时间上班通勤去湾区。虽然说湾区本地的人口增长还是维持在800万左右,但是很多附近周围临近的人开车去湾区上班。 

  前面讲了是非常神奇的区域,基本上是世界创新的门户,不仅是为当地的区域发展持续的动力,同时也是其他国家省份的一个全球经济联系门户。这边讲了湾区创新跟其他国家的一个影响,这里是以欧洲举例,像欧洲有14个国家的孵化器、加速器是在湾区的,也有18个欧洲大型的企业他们也是在湾区设有自己的投资机构,另外有47个欧洲的一些大型企业,他们在湾区有他们的研发机构。中国很多的大型企业他们在国外布点很多是把研发中心设在湾区。 

  这个是风险投资,像很多湾区的风险投资,他们也是看到了在中国巨大增长的机会,市场。所以说他们有很多湾区的风投机构来中国这边设立基金,投资中国的一些快速增长企业,尤其是一些互联网的企业。同时也有很多中国的一些基金,他们也在湾区设立了分支机构,去投资当地的一些科创企业,成长化的企业,甚至一些大型的IPO上市,也有很多中国资本的参与。 

  这个是双边的加速器,中国也有很多加速器在湾区设了点,同时湾区的一些加速器在中国这边设立,尤其是在深圳也挺多的。 

  这是前面讲每个创新系统都是不一样的,都是独立无二。像湾区我们也接到很多中国不同省份城市的一些代表团去湾区访问,他们经常会问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们希望把自己的城市打造成中国的湾区,湾区这个模式更多是自发性的,没有政府直接性的指导。他们说有没有像中国管委会的机构,我们说没有这样直接性政府的机构。中国是非常体现中国的特色,很多科技园区在政府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湾区,其实大家是各有特色,也有双方合作。 

  其实我们湾区下面还有一个湾区经济研究院,他们做了很多经济的报告,基本上在过去几十年随着硅谷的发展和湾区的发展,他们定期会做一些更新,基本上是见证了整个硅谷和湾区发展的奇迹,有很多更新的报告。在2017年的时候,我们研究院也做了中国创新的报告,里面讲了之前做了很多的创新都是一些渐进式的创新,现在逐渐开始往突破性的创新在转变,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方面,像前面科大讯飞的杜总讲到现在人工智能这方面中国政府的投入也是非常的大,所以在相关的杂志上和一些出版物上有很多来自中国的企业和科学家发表关于人工智能相关的文章。总体上来说利用投资方面美国现在还是占首要地位,中国是紧随其后,从一个方面中国在创新方面做得非常好。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 邢早忠: 

  谢谢邹总的精彩演讲。大家知道旧金山大湾区是世界著名的湾区,有很强的经济实力,刚才邹女士说了如果单算可以是全球第18大经济体,他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11万美元,这个湾区世界五百强企业很多,已经完成了从工业经济向创新经济和服务经济的转变。他的高校资源很丰富,刚才邹女士也讲了,是世界重要的高校和科技研发的中心,硅谷是他的地标。刚才邹女士也讲了特别不同的是,旧金山湾区的发展定位以及硅谷的发展政府都很少干预,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观点。他主要是依靠湾区建立区域自治机制,比如说旧金山湾区的政府协会,大都市的交锋委员会等等,政府很少干预。我们纵观世界三大著名湾区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强劲的经济适能,优质的人才资源,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等等都是不可少的因素。这些都给我们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再次感谢邹女士。 

  接下来有请哈啰出行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李开逐先生发言。他的演讲主题是《绿色智慧交通 提升湾区活力》,有请李总。 

    

  演讲嘉宾 李开逐: 

  各位嘉宾各位来宾下午好,很荣幸能够参加高新技术论坛,和大家分享。前面各位演讲者其实从不同的角度,因为我们今天的主题,我理解关键字一个是湾区的活力,一个是科技创新。前面的演讲者从不同的角度从资本、区域、政策以及人工智能等各个角度谈了一些和湾区相关发展的主题。衣食住行是比较基础的人类生活的需求,我们准备从交通出行的维度,我跟大家简单谈一谈。 

  湾区的建设我理解应该是一个基于以科技为基础,是高质量新的发展模式。而不是一种旧的、老的发展方式。所以交通是一个基础,不管是城市之间干道的交通,可能包括毛细血管方面大家通勤等等的出行方式,所以我觉得交通是基础。所以科技来引领。本质上发展还是希望整个区域的人能够有更好的生活环境。 

  大家对交通方面的便捷、绿色和可靠的交通服务是更关注的,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发展非常快速,特别是出现了一些城市群。代表是以牺牲生活的一些便捷度或者是一些可靠性为代价的。大家知道以前中国是自行车出行的大国,大家出行特别是在市内出行主要是靠自行车,但是到了现在,最近十多年、二十年来私家车越来越普及,但是带来的问题一个是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越来越拥堵。实际上像大城市其实机动车的发展我认为空间和天花板是有一定的上线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追求一些更便捷、绿色可靠的发展模式,这个是哈啰出行的理念,希望以科技改变出行的方式,提高大家出行的体感。说到这里,可能在座的有人知道哈啰出行,也可能有人不知道,知道的多半以为哈啰是做共享单车的公司,就共享单车比较风光的时候大家把他称之为新四大发明。后来当这个行业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大家说的比较负面,觉得一帮人无聊,产生了伪需求,把一些破旧的车仍在街上。是不是有新瓶装旧酒的感觉。我认为不是这样的,反过来他应该是旧瓶装了新酒,当这种出行方式可能是比较传统的,历史悠久、简单的出行方式,包括电动车两轮的出行。本质上我们做这些事情不是简单的替换把车仍在街上,需要新的技术,新的通信方式,新的智能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我们才能把这个业务整合起来。我把他称之为旧瓶装新酒的业务。 

  其实中国从交通出行来说是两个轮子上的国家。这个数据其实流传比较广,大概是12年前,一个咨询公司做的数据报表,中国每天有10亿的出行,有将近3亿次单车日均骑行需求,这些小城电动车能够从城南到城北,城东到城西,能够贯穿一个小城市,所以电动车非常的普遍。这还不包括很多步行的人。 

  所以我们把中国称之为两个轮子上的国家,包括自行车的保有量大概是3-4亿,这个是基本的中国交通情况。 

  所以我们说了这么多,以后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包括湾区的发展进程,我们认为城市的慢行交通体系是不可少的一环。中国每天现在飞机大概是100多万次,将近200万左右,高铁现在是四大发明之一了,高铁每天有多少趟,将近有800万的人次出行。所以从这些来说,慢出行的需求比这个是很小的。当然一些城市特别是大的城市,有一些干道的需求,以前是只有公交车,现在有地铁,地铁是什么概念?大概是1000万次左右,高峰的时候会高一些。共享单车已经有数千万的人次,而且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我们从业看,中国现在的交通是什么概念?以地铁和公交线路作为市内交通的动脉和静脉是主干道,所以有五花八门的,有黑车等等。现在我们认为两轮出行的方式是解决最后最好的方法。他可以解决拥堵的现象,而且频次非常的高,这是他的特点。所以我们认为城市的建设是需要把慢行出行系统充分考虑在内的。 

  下面既然谈到两轮出行,我们说了是必不可少交通网络的环节,所以我们看看现在行业怎么样?我们投了大概有80多万的单车,超过了300多个城市。用户将近3亿,每天有2000多万的订单,助力车是更加轻便的车,现在有260个城市,每天有数百万骑行的人次,所以你可见这个需求是非常旺盛的。中国大家有300400个景区有我们的车,大家去景区可以体验一下。 

  当然这个场景里面其实刚才我已经介绍过了,两轮出行不管是单车也好还有智能的电瓶车,他其实是可以和地铁甚至和公交做接驳的,进行慢行的交通网络,他可以和很多的生活场景,不管是家里去买菜或者去商场去上班,把整个的生活场景串联起来。 

  所以实际上我们在很多城市的运营有很多的数据,大家可以看出来,第一个对日常的代步工具交通出行显得更加的绿色,这个是勿庸置疑的。他对两轮出行共享出行潜力非常的大,也解决很大的问题。当然这个通勤效率比较高效,有些时候乱停放会影响一些市容,但是至少他对交通带来最后一公里的便捷和绿色,我相信是得到了广泛认同的。当然还有特别的,我在成都增加了他们市长的协调常务会议关于共享出行的,成都的市长把这个不但解决了交通问题和污染的问题,他认为是成都的文化,这个是比较少见的,把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除了解决交通,这个是文化建设上的亮点。他可能有很多的优点。 

  所以刚才我提到了我们做这个事情,他不是一个简单把车子扔到路上,他是新的内容。因为车是无人值守的,这个其实是一个智能物联网的设备,像这种技术现在越来越成熟,能够完全投入使用了,这个能解决乱停放的问题。在这个行业里面,现在机器学习在运用场景是非常多的,因为这些业务你要把这么多的车辆管理好是有非常大的技术挑战,我们用了很多人工智能的技术。这些在华南那边像广州,我记得以前有很多的城中村或者是城市的建设工地,我们叫城市黑洞,这个是需要很多的数据和技术来做支撑的。像这种如果被人破坏了,是不是不能正常的工作,他会像医生一样自我诊断。 

  最新推出蓝牙道钉的技术,共享单车在有很多优点的同时随意停放带来了很大的混乱度。在技术上不是那么成熟,所以应用不是特别的广。但是最近我们哈啰已经在所有新开的城市完全是用这种技术了,实际上是站点停车技术。所以这样大大解决了乱停放的问题,大家担心不能自由停放便捷度是不是为变低,我们会设施非常密集的虚拟站点,探测你的距离。所以这样实行在便捷度和规范化管理之间最大的平衡,我相信这个可能是以后共享单车的方式,至少我们现在是推广这种方式了,我们希望有机会在湾区的城市推广这种新的,我们叫做2.0的运营模式。 

  刚才我也介绍了我们运营本质上共享出行不管是单车本质是上智能的物联网系统,每辆车都是一个智能设备,他现在运营是非常大的物联网系统。所以这个庞大的系统,背后是一个非常大的数据、地图以及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的技术等等这样的综合。实际上是一种现代化科技,最后来提供城市公共的服务,本质上是这样的东西,所以我们认为我们是一家技术驱动的企业,而不是一家做单车的企业。 

  当然投车不是投到街上最后车坏了也不管,这其实不负责任的,车辆我们从整个生命周期,从生产、投放、配比、运营、管理等等是一整套的流程。现在第一批投的车进入生命周期的尾期,我们现在已经有成熟的途径。在整个行业来说是非常标准的做法。 

  所以我们希望通过以技术加持两轮出行的方式,能够助力城市的指挥升级,我们有大量的数据,除了出行本身,其实能够为社会的信用体系、政府城市规划管理以及行业的融合其实能够带来很多的事情,可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这个有很多的空间。 

  未来有一点刚才没有提到的,未来的产品形态可能有很多的,我特别提醒是两轮电动车,中国是电瓶车的大国,有3亿多的量。但是这些车像手机一样在功能机的时代,现在大家在讲汽车的车联网。我们在两轮有更多贴近用户的需求,我们跟管理对交通的出行带来极大的帮助。这个是哈啰未来一段时间致力于做的事情,把他带入一个智能互联的时代。这个是我们未来非常值得做的一件事情。所以不管是自行车也好,我们叫助力车还是智能电动车也好,我想谈了这么多,最后回归的本质是在城市发展的时候不是以牺牲大家的生活和出行度为代价,让大家出行的便捷能够同步的跟上。所以我们希望用技术的发展来提供绿色智慧的出行,践行美好生活的理念,让大家的生活不要成为城市发展的牺牲品,而是携手共建,一边发展把生活的体现提升。 

  最后谢谢大家,我们还是希望用科技推动出行进化,这个是我们整个的理念以及做事的方式,谢谢。     

  主持人 邢早忠: 

  谢谢李总的精彩演讲。接下来有请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广州代表处所长清水顕司先生发言。他的演讲主题是《中日商务合作-JETRO在中国的创新事业蓝图》,有请清水先生。     

   

  演讲嘉宾 清水顕司: 

  大家下午好,今天不好意思,我还是用日语演讲,谢谢。今天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在这里演讲对主办方表示感谢。今天介绍在日本和世界各地关于创新的项目进行一些介绍,特别是深圳我们从3年前实施了具体的项目,在大湾区日本贸易执行机构我们是做一个链接中国和日本的平台,也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想在场的各位有些人可能不知道日本贸易振兴机构,这个是由日本政府出资以促进日本和国外的贸易交流为己任的政府下属机构,在日本国内有47个中心,在国外74个代表处。我们利用这些代表处来促进日本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在中国除了广州之外,在北京、上海、大连和武汉、成都、香港、青岛一共有8个代表处。 

  我们现在在华南地区所开展的业务主要有6个,一个是扩大创新型投资,以及日本的农产品、生活用品和服务的市场开发,与中国对话促进营商环境改善,促进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这六个方面最重要是促进中日双方扩大创新型的双向投资。 

  首先请看这张,这个是世界生态系统的排行榜,可以看到第一位是硅谷,在前十五中有北京和上海,有一些新兴城市包括杭州和深圳。正如大家所知道的中国现在整个的投资基金是在不断的增长,可以说政府在这方面出台了很多促进政策,北京、上海、杭州、深圳这四个大城市应该是这方面的主要城市。所有的投资基本上主要集中在这四个城市,北京有59个,上海有34个这样的项目。这些城市其实是有不同的之处,北京主要是有电子商务和交通,上海是金融,杭州他也是一半都是关于电子商务,深圳是什么呢?深圳主要是集中在硬件方面,他的制造业方面的比例是更高,远超其他的城市,这点我认为是重要的一点,在其他的城市有很多日本的人在进行投资,日本的制造业大型产业对深圳更感兴趣。 

  请看这张,关于国际专利申请的来看中国超过三成都是来自深圳,在中国是名列首位。我认为深圳的创新生态系统是这样的,主要是包括全球化的民营企业还有一些产业聚集,另外深圳市政府也是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还有国内外的一些初创企业,这些可以去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这是一活跃在深圳的民营企业,大家都知道,这些是国内外的初创企业扶持机构。这个是深圳创新相关的创业例子,可以说这个数量是非常庞大的。 

  在这样的一种具备了创新系统的深圳这个城市,我们也进行了一些计划,包括创新计划,简称GIP。这个是中国的一些中小企业,他们利用他们自己的核心技术,希望在国外去开发,进一步扩大业务。他们用这种来去开展这个事情,我们针对这些企业我们会进行集中的讲座,根据这些企业的特点来进行展会或者是指导还有一些一对一的商业会议等等。我们除了深圳之外,在硅谷和曼谷都是开展了这样的一些活动,今年9月有9家日本企业他们在深圳市南山区进行了会议,这些企业通过我们训练营选择出来的企业,不光是看他们实力,而且要看他们是否具有核心的技术和是否能够具备国际上开展商业业务的能力。 

  我们的合作伙伴是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我们今天的选择的9家企业是在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进行的辅导,在中国寻找新的业务契机,这个是今年7月份训练营的照片,这个是辅导时的照片。我们对一家公司会大约有56个专家,会针对这个企业从市场营销和将来发展等等进行一些建议。这个是9月份的一个会议,大约有300家投资人他们参加这个会议,在这里听一些企业发表他们项目的内容。同时还进行了一些商业上的对接活动,一共有9家公司,大约有200次这样的商业会议商谈。 

  第二点我们全球加速,我们主要是以深圳和上海开展这样的活动,我们对一些具有知识产权的日本公司也是提供了一些辅导和建议活动。这个主要是由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组织一些展会的参展活动,我们针对这些企业会提供一些相关经验。 

  我们邀请一些加速器访问日本,在日本进行讲座,介绍深圳的加速器的运转情况。今年3月在大阪举行的Osaka,邀请了深圳的企业和投资机构访问日本,同时帮助他们去寻找潜在的日方合作伙伴。 

  下面再介绍一些具体的例子,这个是去年我们在深圳建立的一个公司,这个是去年JETRO计划的企业,也是在深圳成立了企业。通过JETRO他活动指标,主要是包括在中国成立企业的数量和合作伙伴的数量,我们现在已经是有很多日资企业在中国在加入我们这个项目之中,如果大家有感兴趣的也可以跟我们合作。 

  最后介绍一下包括中国企业对日投资方面提供的服务,我们会做一些前期调查、设立公司开展扩大业务,提供这三方面的活动。我们对中国企业提供的是这样的一站式服务,不光是中国企业在世界各国提供这样一站式的服务。 

  这是到迄今为止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所帮助过的一些中国企业,中国企业数量在日本除美国之外第二位。另外是一个叫做创新业务说明会这个是在今年3月在深圳市南山市政府的支持下举办了这么一个说明会,来介绍日本市场的情况,以及相关的法律制度,以及我们所提供的一些服务的具体情况。 

  另外今年6月我们组织了6家深圳初创企业对于东京、大阪来进行访问,举办了两次的投标活动和一些大型的企业也是进行了一些个别的商谈。现在来看大约是成交了20个合同,这个是当时参加这次访日交流团的企业。 

  另外是1015日在日本东京举办的CEATEC,这个是日本最大的物联网和电子展会,在这里设置了,深圳有三家公司参加了这个展会。在三家公司在展会过程中,和100多家的日本企业进行了一些交流,除了在展会之外也是进行了个别的交流。另外也是10月有4家深圳公司也是我们组织这4家公司去中部地区进行了访问,在这些地方大家应该知道是丰田公司的总公司在这里,这些公司是在和日本中部的企业大约100多家企业进行了洽谈。 

  这是今年10月在东京举办最大的创新峰会,参加这个会议的深圳企业有4家,在这个会议之中和日本企业进行了配对的洽谈会议。我们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正如我刚才所介绍的我们在积极的促进日本和中方企业的各种合作和沟通活动。 

  实际上在我们的努力之下,我们帮助了很多的深圳企业去日本投资 完成了整个的投资,将来我想会有更多的深圳企业也会进到日本去投资。日本虽然是个成熟的市场,而且现在来看在价格方面、成本方面并不是比中国高很多,所以我想未来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到日本进行投资。 

  关于日本企业和中国深圳之间的联系,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大家可以自己看一下。我认为我不光是深圳,而是可以代表中国整体来说和日本之间具有这样的联系,我知道日本和中国都面临很大的社会问题,日本面临的是老龄化、人口不足已经是巨大的问题,人口不断的减少,经济不断的萎缩,将来如何应对这个是日本政府面临巨大的课题。中国来说如何进一步的提高产业转型,提高经济力和技术能力,如何去更新和转型。这是中国的问题。我想日本所持有的技术,他不光是可以想提供给中国,我觉得这不是单方面的行为,从中国向日本进行投资也是出现了很多的可能性,在经济、技术方面不断的去合作,我想中日两国之间可以诞生一些新的经济的机会,帮助两国去发展,有这样新的机会。不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中日之间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和亲合性,我们现在正在面临着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新的时代我们有新的更好的合作,日本贸易执行机构从3年之前我们就以创新为主题,不断去开展了很多的中日方面的合作项目。这些是我为了建立一个中日两国新的时代,我们不光是追求量,而且还追求质,我们在合作方面追求这两个方面。不光是追求幅度,还追求广度。 

  从现在开始,将来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不断去努力,能够帮助促进中日两国的经济和技术往来,我希望大家能够一如既往的支持我们,谢谢大家。     

  主持人 邢早忠: 

  谢谢清水先生的精彩分享。清水先生自20058月起就担任了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海外调查部中国北亚课的课长,他从各个方面给我们介绍了日本振兴机构在中国的发展,推动中日事业方面的蓝图。在当前贸易战逆全球化的思潮,我说世界各国应该继续坚持多边主义,继续在国际公约的框架下认真履行职责,各个国家应该加强贸易往来,加深合作交流,为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不断改善全球人民的赋值,中日两国应该说经济互补性很强,在这个方面应该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我们两国的贡献。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刚才7位嘉宾就活力湾区与科技创新主题分享了他们的精彩真知灼见,相信大家受益匪浅。我们知道今年22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出,这标志着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的国家战略进入了全面的实施阶段,彰显了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发展中的经济地位,我们要深刻领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要求,有礼有序有效抓好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愿景,不断增进共识,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国际一流的大湾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我们的力量。今天下午的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各位。欢迎大家明天继续参加高新技术的各个分会场的活动,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