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会展中心
新技术抢先看:打造稻渔生态圈,“荤素”搭配更高产
新闻来源:特约评论员 发布日期:2021-10-15

  随着水产品在膳食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以及养殖技术的提高,我国的水产养殖的产出销量正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稳定向好。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养殖水产品总量超过捕捞总量的主要渔业国。在我国水产养殖业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面临养殖水域周边污染、养殖布局不合理,近海养殖网箱密度过大等问题。

  稻田养鱼是人为营造一个“鱼稻共生、共长、同产出”的综合种养生态良性循环体系,利用鱼稻共生原理,将水稻种植业和鱼虾养殖结合起来,把两个生产场所重迭在一起,发挥水稻和鱼类共生互利的作用,实现“一地两用、一水双收”的生态种养模式,获取“稻鱼双丰收”,对提高土地产出量和产出值,保证粮食产出安全与供给安全,又促进农民增收,振兴农业经济,意义重大。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农村农业部展区

  本届高交会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将带来稻渔生态种养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针对传统稻田养鱼模式技术粗放、农药和化肥投入量大、稻田撂荒、产品品质无保障等问题,围绕“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的理论和技术核心,创新了稻渔生态种养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发出适宜不同区域的稻渔生态种养模式,构建了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引领稻渔种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可持续发展。阐明了稻渔综合种养中生源要素流动规律,奠定了稻渔模式下生态种养、提质增效的理论基础;集成创新了以“合理密植、控肥减药、精准管控”为核心的稻渔提质增效种养 8 项关键技术。解决了质量效益不高、面源污染的技术难题。创建了冬闲田连作生态养殖增效模式,实现了稻田保护和利用的双赢。

  除此之外,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的科技人员总结了盐碱水养殖技术研发经验,结合盐碱地治理关键技术,提出了“挖塘降盐、以渔降碱”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模式通过对不同水型盐碱水域进行改良,创立了盐碱水土渔农综合利用技术,形成了盐碱地稻田-沟渠-池塘综合利用、棚塘接力养殖、多生态位养殖、“双效降碱”循环养殖等方式,解决了盐碱水的出路问题,既拓展了我国水产养殖空间,又将白色荒漠盐碱地变成上可种植、下可养殖鱼米绿洲。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作为国家级专业水产科学研究机构,担负着全国渔业重大基础、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研究的任务,在解决渔业及渔业经济建设中基础性、方向性、全局性、关键性重大科技问题,以及科技兴渔、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开展国内外渔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面向东海、远洋和河口的国家综合性渔业研究机构,是渔业系统第一个进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单位,设有博士后工作站,列入上海市专利工作试点企业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目前研究所已形成一支学科结构合理、业务素质较高,具有雄厚实力的渔业科研队伍。

  第二十三届高交会上,农业农村部将以“创新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为主题设立专区,重点展示农业原创性科技成果、高科技农业生产投入品、特色农业以及新装备等。部属三院及相关农业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将集中展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同期将举办信息发布、对接洽谈等活动。

  更多前沿高新技术和产品,诚邀您前往第二十三届高交会现场体验。

  线上展会时间:2021年12月27日-31日 

  线下展会时间:2021年12月27日-29日

  线下展会地点:深圳会展中心(福田)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