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会展中心
2021中国高新技术论坛-开幕论坛实录
新闻来源:特约评论员 发布日期:2021-12-27

  主题:2021中国高新技术论坛 

  时间:2021年12月27日10:00--1150 

  地点:深圳会展中心五楼梅花厅 

    

  实录内容: 

    

  主持人:各位早上好,欢迎各位来到第二十三届高交会中国高新技术论坛开幕论坛,我是深圳卫视的主持人王海东。过去这两年疫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也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与疫情展开搏斗,以勤奋、以坚韧还有各种各样不断进化和升级的生物技术、数字技术,当然最重要的武器一定是对于未来的和决心。在2021年的最后一周当主办方历经各种险阻困难,终于让中国高新技术论坛在深圳绽放之际,我们核心就是要表达这样的信心和决心,这是对科技的信心,对于科技向善的决心也是对于科技创造美好未来的信心,我想这就是我们今天在这里相聚的最核心的原因;再次热烈的掌声欢迎大家的光临。 

      本届高交会是以“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来作为主题,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将会分别在深圳会展中心和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来进行,而今天的开幕论坛我们将会围绕“开放合作构建新发展格局,自主创新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话题来邀请各位嘉宾发表他们的真知灼见,也共同讨论我国科技发展的未来。活动一开始请允许我介绍今天来到现场的各位领导和嘉宾: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先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先生;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曾毅先生; 

  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蔡新发先生; 

      也要特别欢迎来到现场的深圳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简政先生;    

      此外,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先生,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先生,因为疫情原因不能够来到现场,他们将会在这里发表视频演讲,分享对于数字技术、平台经济的相关观点。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深圳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简政先生致辞。掌声有请。 

    

  简政:尊敬的邬贺铨院士、薛其坤校长、曾毅总经理,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办第二十三届高交会中国高新技术论坛的开幕论坛,我谨代表深圳市政府以及深圳市商务局向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深圳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国际组织、国内外著名院士专家学者以及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众所周知,当前世界正进入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的时期,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蓬勃兴起,深刻影响全球的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深度融合下的茁壮成长的新经济,源源不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的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大家也知道,经过40年的发展,深圳已经成为全球知名的创新之都,深圳创新的步伐永远向前进,我们将更好的发挥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整体效应,持续实施基础研究的夯基行动、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行动、成果产业化的加速行动、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行动、创新人才的汇聚行动,培育先进的制造业集群,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高交会为深圳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提供重要的平台,为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架设了桥梁。本届高交会以“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主题,全面展示了全球疫情背景下国内外高新技术发展成果,增进交流促进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国高新技术论坛作为深圳的名片,为中国的高新技术领域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窗口,充分展示了世界科学技术、金融投资等领域最新的前沿动态和思潮,成为汇聚中西方科技、经济最新动态,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 

      本届论坛我们再次荣幸邀请了众多院士、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外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带来他们对国际国内科技创新趋势的把握和发展建议,这将是一场精彩纷呈的思想盛宴。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简政先生,接下来进入到论坛的主题演讲环节。今天的第一位演讲嘉宾,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先生。邬贺铨院士是我国最早从事数字通信技术研究的骨干之一,长期从事数字和光通信系统研究开发工作,先后主持多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最近十年,他又完成了从传统电信领域专家到新型互联网领域专家的华丽转身。今天,邬贺铨院士演讲的主题是《算力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时间为15分钟,掌声有请。 

    

  邬贺铨: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早上好!很高兴来到高交会中国高新技术论坛,我的发言题目是《算力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按照联合国2019年的数字经济报告,全球IP每秒流量从1992年的1.16MB到2022年的150TB,据统计人类历史上90%的数据都是在过去几年产生的,过去这两年产生了50%的数据,IDC公司报告,中国在2018年所产生的数据量已经超过了美国,中国产生的数据量占了全球23%。从2018年到2025年,我们还将以每年30.35%的年增速度在上涨。根据咨询公司的报告,全球人工智能的训练对算力的需求自2012年以来六年扩大了30万倍,也就是每三个半月翻番,人工智能的训练需要大量的数据,以Open AI公司去年关于语音训练的数据来看,它调用参数1751亿个,调用数据45TB,什么叫算力?我们有超算,主要服务于科学计算,现在讲的算力主要讲数据中心,又分为国家级数据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和企业数据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现在90%左右都是云互联网数据中心。其中包括提供IaaS、SaaS服务等等,2021年全球的云计算里面主要是SaaS服务占到75%。数据中心它的算力实际上包括数据处理能力,又有CPU为代表的通用计算能力和GPU为代表的图形计算能力,还有数据储存能力和数据流通能力。 

  算力已经成为全球主要国家的战略选择,这个图显示在2020年美国的算力占全球36%,中国算力占全球31%,这里面的算力已经是基础算力、智能算力、超算算力三者之合,全球在2020年算力是429Eflops,到2025年大概要3300Eflops,年增39%中国在2020年是135Eflops,到2025年还会以年均55%的速度在递增。Eflops是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计算;今年6月份全球超算500强的第一名峰值就是0.5个Eflops,中国在去年整个算力的总和相当于第一名的270个这么大的容量。美国、欧盟、日本都纷纷制定国家算力发展的计划,算力为什么这么重要呢?根据中国信通院测算,2020年我国算力产业的规模达到2万亿元,直接和间接分别带动经济产出1.7万亿元和6.3万亿元。 

  全球数据中心的IP流量,从2016年的6.8ZB增长到2020年14.1ZB,年增大概25%。原来算力的增加靠CPU的算力增加也可以得到部分的补偿,2000年的时候单核CPU算力每年能增加50%,现在每年才增加10%,算力需要靠增加数据中心的机架数。2019年中国数据中心的数量大概占全球23%,在数据中心里头,大型数据中心尽管数量只占全国12.7%,但可提供68%的算力。按人均的数据中心机房面积看,我们国家只是美国的二十分之一,日本的十分之一,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数据中心的发展今后会向超大型和边缘计算两极发展,这个图第一个象限是北京的数据中心,上海的数据中心、广州、深圳的数据中心,现在还是以东部数据中心为主,数量最大,服务器最多,中西部也接近40%,未来随着数据中心东数西算会更多往中西部走。数据中心将来向超大型和边缘计算两极发展,数据中心从传统的三层架构向新的扁平化发展,基于IPv6的分段选路协议(SRv6)简化并统一云网边端的承载。数据中心向云数据中心发展,数据中心的增值服务现在已经占到数据中心的整个收入的超过一半以上了。 

  数据中心内部传统的是三层架构,现在要发展为两层架构,数据中心三层架构它是服务器、接入交换机、汇聚交换机自成分区的,跨区之间要到核心交换机的第三层来进行互通。它对数据中心到用户接入、数据中心到数据中心之间的被称为南北向的流量比较优化的。可是它对数据中心内部服务器之间的流量,即东西向流量是不够优化。新的架构在叶和骨这两层之间是网状连接的,因此它大大加快了东西向的流量的沟通。并且采用了优先权管理,更好实现无阻塞的交换。数据中心本身的接口数据在内部已经达到400G比特,外部可能到800 Gbps。 

  数据中心本身400G要直接连到光系统,光系统也有400G,但目前大量的系统还是100G,而且400G的光系统的成本可能比4个100G的系统还要贵,对于边缘计算的数据中心可能它的颗粒性小一点,页需要跟100G的光系统配合,我们要引入灵活的以太网(FlexE),它相当于能够解耦之间的配合,灵活的以太网在一层半通过交叉连接做大颗粒数据流的转发,相对于用过去的小颗粒数据包的转发效率更高。不仅如此我们还在上面增加一个细颗粒的切片以太网,它可以把我们传统的高比特率的信号分解到低比特率。更上一层我们引入了分段选路SRv6,可提供软隔离更灵活的应用。基于IPv6的扩展报头传送该IP流承载的业务对信道的性能要求,这称为应用感知,网络可针对性选择满足需求的路由。路由表可以嵌入IPv6扩展报头中,沿途路由器可据此将数据转发到下一跳,根据IPv6地址的指示一条端到端的路由就建立了。中间路由器不需要计算和思考,快速实现路由建立,这被称为分段选路(SRv6)。 

  网络也会产生故障,重新上报修改路由,很快就可以建立一个备用倒换的路由。并不需要在故障时才计算,预先可以算好了,可以快速实现倒换。网络可以根据IPv6的指示识别业务,并且针对性选择高带宽或低时延或高可靠等路由。通过IPv6做出软件定义的广域网(SD-WAN),可以实现跟私有云、公有云等等的互联。 

  根据IDC的报告中国企业级的数据已经占到总数据比例2015年就是49%,2025年要到70%左右。企业的海量数据通过人工智能的分析,需要利用算力资源,而这个算力资源除了有些企业有私有云以外更多会利用公有云,甚至会利用多云,多云可以降低企业数据挖掘的成本,缩短业务上线的周期。算力业务需求方和算力网络业务的提供方通过算力的业务平台,在人工智能的使能下,产生对网络的控制,实现网络资源和云能力的有机协同,实现更好的优化。信息技术本身对双碳有非常大的贡献,2030年全球因为信息技术可以减少碳排放121亿吨,即当年减排20%,也就是到2030年全球的碳排放因为信息技术可以减回到跟2015年的碳排放的总量水平,也就是大大降低了碳排放。ICT自身的碳排放在2030年为12.5亿吨,占全社会1.97%。ICT对各领域减排的贡献十倍于其自身的碳排放量。不过降低信息技术自身碳排放的努力不会就此停步,通过改进致冷等多种技术,从2010年到2018年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强度年均下降20%。  

  数据中心而言,我们的碳排放也在不断的降低,数据中心可以使用多种减碳技术,其中数据中心本身因为散热所损耗的这部分,我们可以通过液冷、氢燃料、规模化回收、可再生能源等等来解决。像深圳天气是比较热的,不是很适合放数据中心,深圳靠海可以用海底数据中心来实现冷却,可以实现很好的降低数据中心的碳排放。实际上这几年,全球数据中心尽管使用率在不断增加,看上去能耗应该在增加,但是能效也在不断改进。2010年到2018年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强度年均下降20%。 

  最后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等加速产生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训练和应用引发对算力需求的指数级增长,社会进入算力时代。算力时代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开辟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算力和算法以及数据的结合,发挥人工智能在企业生产管理全产业链的作用,实现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数字化转型,同时也促进节能增效。算力时代需要云网边端协同,对数据中心内部与外部的网络架构提出新的挑战,推动网络技术创新发展。需要加大信息技术与垂直行业的融合,充分释放信息技术对实体经济减排的贡献,同时也要不断提升数据中心自身的能效。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邬贺铨先生。在刚才的演讲中邬贺铨先生为我们进行了算力和算力时代的诸多描画,分享我国数据中心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对于相关的核心技术,带来了他的思考,对于数据中心的节能减排技术也提出了他的诸多想法。我想这就是中国高新技术论坛的核心意义,就是我们站在科技的最前沿,聆听各位科技从业者的精深思考,再次再生向邬贺铨先生表示感谢;接下来我要请出的演讲嘉宾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先生。薛其坤院士长期从事超薄膜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物理性能研究。2013年,他和他的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该成果奖推动新一代低能耗晶体管和电子器件的发展,被《科学》杂志评价为“里程碑式”的突破。今天,薛其坤院士演讲的主题是《科技创新与颠覆性技术》,掌声有请。 

    

  薛其坤: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借着这个论坛,既然是一个高技术的论坛,我想谈一谈在未来的50年之内,有可能出现的一些重大的颠覆性技术。通过这个我们可以思考一下,我们如何做好高质量的科技创新。 

      在去年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代表我们中国发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倡议或者是发表一个重要的讲话,就是在2060年前我们中国实现碳中和,这样的一个目标不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从物理学工作者的角度来看,总书记这样的重要指示具有非常重大的科学意义,对很多做前沿科学的科学家来讲,包括我们做量子物理的这些科技工作者来讲,这可能将会是在未来20年到30年之内科技创新最重要的指南之一,下面我谈谈总书记重要的指示背后深谈到的重大科学意义。 

      大家都很清楚,我们人类社会从这个地球上获得的化石能源非常有限,有一个数字是英国的BP公司做了估计,我们地球上储存的石油开采的时间只有50年,天然气也只有50年,煤是132年,如果我们做一个简单很粗矿的估计的话,这些化石能源可能供人类使用100年左右,以100年作为一个基本的标准的话,今年出生的婴儿在过百年大寿的时候他们将面临没有煤可用,没有石油和天然气所用的时代,自然带来一个重大的问题,我们人类社会会回到钻木取火时代吗? 

      在未来的40年—100年的时间,我们人类面临的两个互相矛盾的问题:一是化石能源它会逐渐枯竭,二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对于能源还有一个持续增长的刚性的需求。我们正在进入超大数据时代,刚才邬贺铨院长做了非常好的演讲,我们每年新增加的数据可能都远远会超过我们的预期,进入一个海量数据时代。另外还有一个我们从这个领域,在信息处理的技术上有可能会在20—30年之内进入量子信息技术第二个时代,我们最终会迎来一个碳中和时代。 

      在这些时代到来的时候,我们科学家准备好了没有?我们企业家准备好了没有?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为我们提出了挑战。按照IDC初步的估计,到2025年的时候,就是“十四五”末的时候,全世界每年增加的数据是200ZB,需要两千亿个1TB硬盘,才能把这些新增加的数据存下来,相当于全世界每人都有30个这样的硬盘才能把这些数据存起来。而且存起来这些数据,我们要不断对中心数据还要经常进行备份,否则银行的钱就没有,它的寿命只有十年。这些东西都给人类社会的能源带来极大的挑战,假设说我们存在200ZB数据50年,需要500亿人民币,随着海量数据的到来,我们对能源的需求、能耗的降低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理解这个概念,进入超大算力时代,2的60次方等于10的18次方,就是100亿亿,就是下一代E级超级计算机每秒算的浮点数,今年6月份评出的超算第一名日本的富岳已经达到50亿亿个浮点数每秒。超算是非常吓人的机器,包含5000万亿晶体管,占地面积3亩,功耗72万度/天,我们对算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一个解决方案发展量子计算机,速度与逻辑比特数目成指数级关系,最理想的量子算法和最理想的逻辑比特去算,2的70次方等于1000×10的18次方,我们能够做出一个量子计算机它的算力远远要超过目前我们世界上最强大的计算机的很多倍。量子计算机的研制和成功应用将会是降低能耗提高运转速度,是超大数据时代有非常好的算力非常好的方向。这个事情正在发生,2019年的时候,美国的谷歌公司用了53个量子比特,就是53个量子晶体管的超导量子计算机,只花了200秒,他做了百万亿晶体管组成的超型计算机花1万年才能完成的任务,这就意味着我们第二个量子时代,量子计算机的发展进入工程化研制阶段。所以未来十到二十年之内,尽管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可能会有超型的量子计算机供我们在超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处理,再加上量子网络的发展,我们有可能进入另外一种新的网络世界。除了现在的网络以外,我们会增加一个网络,就是量子计算机构成的量子互联网,信息的运转速度会更快,安全系数由于量子特性会更加安全。 

      但是,按照总书记的指示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有更严重的问题。如果我们的石油、天然气、煤基本上都没了,我们就问大家,我们每天看到的各种各样的现代化技术哪一些会消失呢?飞机就和电动汽车一样变成电动飞机吗?能飞多远,我们的摩天大楼还可以盖吗?我们是用木头盖吗?轮船、航母还有东西可烧吗?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我们需要考虑,对人类社会提出新的挑战。有的人说我们可以用水电代替,现在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耗需要建1451个三峡大坝,建大坝的水泥、钢筋、发电机用什么造呢?大家说可以用光伏,现在的能量需要中国国土20%的面积的光伏电池工厂才能维持我们现在人类社会现代的正常运转,显然都不是最终的方案。 

      我们的方案是什么?就是向太阳,回到能源的原始来源,就是太阳。太阳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热核剧变,每燃一公斤的氢会产生一万吨煤,我们从地球表面得到的能量是500万吨煤/秒,这会给人类提供无穷无尽的能源,但是要用它就要发展太阳能电池等等相关的技术。二是人造太阳,就是人工的核聚变能源,太阳可以提供无限的能量,但是这是比登月要难得多的重大科学问题,今年十大科学庆典中美国用核聚变点火取得初步的成功,大家可以想想这是人类奔向人造太阳无穷无尽能源的重要一步。有了人造太阳再加上我们的太阳,怎么用更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更高效的储能技术,如果没有了石油、气,把储能、储氢这些技术整合起来,我们未来可以进入人造,我们会用清洁能源、人造太阳和太阳制造人造的石油、煤和天然气,就和化石能源一样,我们人类就可以进入基本上可持续发展的高技术时代。 

      高效的太阳能利用就是一个烧脑筋的问题,挑战人类的智慧。我们用的太阳能电池是硅,现在实验室最高效率达到26.6%,理论极限31%左右,现在最好的太阳能电池在市场上见到大约是23%,如果达到23%的话,它的价格基本上和煤电的价格持平。我们另外一个材料GaAS达到47%,所以是否可以价格寿命比拟Si、效率比拟GaAs,太阳能电池材料?从23%提升到40%?这显然是材料物理、量子科学一些烧科学家脑袋的重大问题,如果我们有做出这样的东西来,我想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对太阳能的利用将会进入颠覆性的时代。针对这些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我列出未来50年有可能需要人类未来彻底攻克的问题,这是从物理学家的角度提出的问题。 

      比如说我们能把水高效的分解还能储存,能把它作为气,像天然气一样通到千家万户,能实现基于高温超导的首控核聚变的人造太阳吗?这是人类面对的问题,我们需要朝着一个方向努力,我们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朝这个地方努力。接下来对2121年做一个很小的展望,我希望我们这几代不能把地球上的化石能源全部用光,尽可能留给子孙后代,让我们的孙子的孙孙子都能有煤、有气、有油可用,通过技术创新,开发用之不竭的太阳能,面向太阳、大海开发一些终极性的技术资源,我们会迎来第X次工业革命,基本特征就是在基本上不适用化石能源的前提下,过去二百多年三次工业革命造就的所有主要技术和未来100年发明的所有新技术,都因为有充足的清洁能源而持续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些问题将是挑战人类智慧的一些重大科学问题和重大技术,我们朝着这个地方努力。 

      按照总书记的号召,我们在科技创新对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都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这是未来非常重要的方向,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薛其坤院士的分享。未来40年—100我们的化石能源即将枯竭怎么办?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解决这个矛盾,薛其坤先生给予我们两个答案:近期的答案关于量子计算机和量子网络的解决方案,而一个更加长远的可以称之为终极能源技术的解决方案则是对于人造太阳核聚变的充分利用,相信听完薛院士的讲完以后,我们在座的各位可以安心生宝宝了,但是很重要的前提条件,希望他们长大以后能够追随薛其坤院士和诸多科学家的脚步我们共同来解决我们的终极能源技术问题,参与人类的第X次工业革命,再次掌声向薛其坤先生表示感谢。 

      今天开幕论坛的第三位演讲嘉宾是新深圳人,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曾毅先生,就在前天,中国电子总部刚刚正式落户深圳,身为世界五百强企业,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为主业,兼具计算机CPU和操作系统关键核心技术。曾毅先生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坚持开放联合创新之路,加快打造国家网信产业核心力量和组织平台》。掌声有请。 

    

  曾毅: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院士、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我今天重点把我们中国电子在开放、联合、创新方面的一些思考和实践,向各位领导、各位院士、各位专家作一个简要的汇报。 

      开放联合创新是网信产业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 

  网信产业创新性强、技术迭代快、更加强调用户体验,不仅要构建产业更要打造生态,单靠任何一家企业或任何一个方面都无法完成全产业链和生态的构建。 

  面对长期以来我国网信产业痛点难点问题,特别是面对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重大战略需求,我们必须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把央企、民企、高校、研究机构等紧密结合起来,既要自主创新,更要联合创新、开放创新,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通过“组织起来”,聚集优势资源,重点突破,将网信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可以说,开放联合创新是我国网信产业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 

  中国电子推动网信产业开放联合创新的探索实践 

  中国电子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加快打造国家网信产业核心力量和组织平台是我们的使命。近十年来,中国电子始终坚持“海纳百川、敢为人先”的创新理念,坚持走开放联合创新之路,全面加强同世界一流企业、兄弟央企、优秀民企、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创新力量的紧密合作,通过开放联合创新加快网信产业改革创新发展。 

  一是坚持攻坚核心关键技术。中国电子坚持联合攻关,以北京、海南、天津、长沙等为基地,“十年磨一剑”,成功突破高端通用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关键技术,打造了基于飞腾CPU、麒麟操作系统和全流程全环节立体安全防护的安全先进绿色的“PKS”自主计算体系,其中安全是根本、先进是方向、绿色是未来。“PKS”体系自主创新成果连续三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二是坚持“系统取胜”优先。针对当前单项技术相对落后的状态,中国电子制定了“单品先进、系统优化、体验最优”的策略,通过系统优化加快应用创新,满足用户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我们联合华为、腾讯、京东等多家云友商,实现多种云产品与“PKS”计算体系更好适配,把系统的安全性和处理能力提升了数十倍,有力支撑了金融领域网信工程。 

  三是坚持构建产业生态。中国电子在全国打造了59家自建园区,吸引18000余家企业入园发展,其中上市公司300多家,发挥了产业园区的组织平台作用。同时围绕自主计算产业,牵头建立“PKS”生态联盟,推动渠道、品牌、活动、生产和供应协同,目前生态企业超十万家。12月24日至25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电子联合举办了首届“PKS”安全先进绿色计算生态大会,发布了“千千万万”生态建设行动计划,将在网信产业投入千亿资金、设立千亿基金、培育万名人才、支撑万亿产业集群,吸引了上千万人次关注参与。 

  四是坚持聚集优秀人才。网信领域往往“高手在民间”,如何聚集奇才、怪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中国电子着力通过“反向混改”优秀民营科技企业,成体系引进专业化人才。战略投资网络安全龙头企业奇安信,并购软件服务知名企业文思海辉,共引进约4.5万名优秀网信人才,加快构筑网信领域人才高地和创新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加快打造国家网信产业核心力量和组织平台 

  中国电子将以集团总部迁驻深圳为契机,依托大湾区高度开放、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环境,强化开放联合创新,加快打造国家网信产业核心力量和组织平台,努力成为兼具战略支撑力和全球竞争力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网信企业。 

  一是升级安全先进绿色的“PKS”自主安全计算底座。加强对计算产业发展趋势的研判分析,统筹发展和迭代升级计算、存储、交换等核心关键技术,融入5G移动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新兴技术,持续提升“PKS”体系核心能力。 

  二是打造自主安全计算产业集群。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发展+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特别关注材料、先进制程以及新一代半导体等核心关键领域。以国家自主安全计算产业集群为目标,打造关键领域创新策源地,加快推动技术原始创新和行业联合应用创新。 

  三是打造中央企业核心主业混改的典范和标杆。一年前,作为中国电子核心主业平台的中电有限,已在深圳正式落地运营。明年将加速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努力打造成为中央企业核心主业混改的典范和标杆。 

       

  主持人:谢谢曾毅先生,曾毅先生是为我们进行了对于网信产业如何发展的诸多思考,两个核心,新型举国体制以及他今天重点论述的要自主创新更要联合创新和开放创新。曾毅先生分享了中国电子在开放联合创新方面的诸多的成功的实践,可以说中国电子来到深圳,我们深圳的普通市民也非常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新邻居,我相信中国电子作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央企,在深圳这样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土地上,两者一定能够相得益彰,共同绽放更大的光芒,再次掌声向曾毅表示感谢,谢谢您。朋友们,刚才我们聆听了三位科技专家、学者的精彩分享。接下来,三位来自经济金融领域的嘉宾,将会分享他们的精彩观点。第一位是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蔡新发先生。蔡新发先生是平安银行零售转型的实际推动者。平安银行零售改革转型四年来,业务规模及经营效益实现翻倍式增长,已实现“再造一个平安零售”。今天,蔡新发先生演讲的题目是《“新时代、新技术、新经济”下的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探索与展望》。掌声有请。 

       

  蔡新发:尊敬的市领导,尊敬的各位行业专家、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参加本次盛会,也非常感谢组委会对我的邀请。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新时代、新技术、新经济”下的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探索与展望,我会在平安银行在过去几年的转型实践基础上,谈一谈我个人对于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些认识、思考和体会。 

     (商业银行数字化发展图景:全时全域、千人千面、有温有感) 

  在金融开放、科技进步以及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银行业传统的发展模式正在发生颠覆性的变革,各大商业银行也都在因势而动,探索打造适合未来数字经济时代发展需要的商业模式,美国作家Breet King在《Bank 4.0》中提到:“银行业务正在进入以AI为核心的BANK 4.0时代,变得无处不在”。同时,监管层面也在鼓励引导传统金融机构全面以客户为中心,加大开放力度,推动数字化转型。可以看到,银行业的创新发展正在迎来全新机遇。 

  平安银行结合对行业发展形势的研判,对未来银行业的发展图景进行了展望,总结起来,有三点: 

  一是“全时全域”。未来银行服务将通过技术突破时空维度的限制,服务模式将变得线上化、远程化、情景化、动感化,甚至是全息化的。 

  二是“千人千面”。未来的银行将是全数据化的,所有的经营动作都是基于数据驱动的,而不再是经验驱动的,客户服务将实现极致个性化。 

  三是“有温有感”。未来银行将是更加以人为本的,是可以传递情感“温度”的,也是“普惠”并更容易获得的。 

  (平安银行数字化转型实践:科技引领、破局立新、赢战未来) 

  基于这样的趋势研判,平安银行于2016年末启动零售转型。我们充分借鉴国际领先实践、延揽国际化顶尖人才,并大幅强化科技投入,推进自主创新,5年来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与成绩。 

  具体而言,我们首先确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及“以客为本、一站式、OMO、开放互联”的转型原则,并分三阶段来推进“全时全域”、“千人千面”、“有温有感”的智能化零售银行建设。 

  在转型之初的一阶段,我们建立了数字化的人才队伍和组织机制,并通过锻造口袋银行、口袋银行家、零售新门店三大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数字化产品,推动数据打通,大幅提升了业务的线上化水平,“全时全域”的服务体系初具雏形,基础客户体验大幅改善。此外,我们面向未来对核心业务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如打造了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多项技术指标列业界第一的信用卡A+新核心系统,高效支持十亿级交易量,大幅降低业务运营风险和运营成本,受到金融主管部门高度认可,荣获由人民银行评选的“2020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一等奖。 

  自2018年开始的二阶段,我们积极推动科技应用由点及面,推进全面AI化战略,着力打造业内领先的AI Bank,升级“全时全域”的客户服务体系,并开始探索对“千人千面”服务的布局。在AI客服方面,我们依托ASR、NLP自研技术及统一的知识库中台,搭建了 7×24 小时的“AI+ 客服”体系,可以做到精准识别并理解客户诉求,截至2020 年末,我们的客服非人工占比已超90%;在AI营销方面,我们推出AI 客户经理,通过不断强化客户需求洞察,优化人机服务模式,全线上化客户经营能力及精准营销能力持续提升,贡献占比持续扩大;在AI风控方面,我们打造了Apollo统一审批系统、通过打通各产品线风险管理系统,实现信用数据统    一,打造了业内领先的零售客户级综合授信模式。 

  今年开启的三阶段,基于国家将“促进共同富裕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的政策导向以及过去几年积累的数字化能力,我们提出了以开放银行、AI银行、远程银行、线下银行和综合化银行有机融合的“五位一体”新模式。五位一体新模式是全面以客户为中心、以数据驱动为内核的经营模式,旨在通过科技手段将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惠及最广大客群,全面提升“千人千面”的智能化服务能力,着力打造“有温有感”的客户体验,驱动客户服务模式及商业模式革新。 

  以上主要是从零售视角的一些分享,实际上,平安银行对公业务近年来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同样取得了长足进展。比如,依托物联网、AI、区块链、大数据等先进技术,2020年12月,平安银行成功发射了国内金融业首颗物联网卫星——“平安1号”,正式开启了平安天基物联网的布局,建立了“星云物联网平台”,高效赋能新型供应链金融,在深耕金融本业的同时,助力企业客户生产经营和数字化转型升级,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外,在坚持自主创新,通过科技赋能中后台管理上,我们也推出了智慧财务、智慧特管等系统,均获得人行 “2020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的嘉奖。 

  通过近年来持续的深化转型创新,平安银行的业务规模及发展质量不断跃升,客户满意度保持较高水平,得到业界及市场的广泛认可,获评《欧洲货币》“全球最佳数字银行”、《亚洲银行家》“亚太最佳零售银行”等奖项。 

  (回归初心:根植客户、科技向善、创新引领) 

  展望未来,金融科技仍将迅猛发展,客户的产品和服务需求也将不断升级。作为传统金融机构,需要结合自身情况,聚焦价值领域,布局、储备新技术,打造技术核心竞争力及差异化竞争优势。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到,技术的快速变革虽然提高了金融运行的效率,但在某些领域也带来了一定的业务及市场风险。以人工智能为例,深度学习模型的广泛应用可能会鼓励人们通向某些特定的数据集,从而导致系统性风险,再如区块链技术,目前已产生了过度投机和虚拟资产价格泡沫化的风险,并显著增加了反洗钱的难度。大数据应用方面,对生产力的提升效能逐步得到验证,但也衍生了数据侵权、数据孤岛等问题…… 

  这些技术风险需要引起警惕,同时也提示我们,作为商业银行,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坚持科技向善的发展导向,树立正确的科技伦理观,在拥抱科技变革的同时,保持对技术的敬畏,保证技术风险可控。 

  回归初心,我们认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宗旨在于以客户为中心,让老百姓感受到智能便捷的服务体验,感受到新时代商业银行的先进生产力。 

  平安银行将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致力于打造有温度、卓越的零售金融服务能力,让最优质的金融产品服务普惠万家。我们希望做到三点:一是着眼于满足最广大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通过颠覆传统银行的客户分层理念,让普通大众客户享受到专业的资产配置与财富管理服务,陪伴客户共同成长;二是着眼于满足最广大客户的信贷需求,通过让大量被传统金融体系忽视的、同时具备较强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的客户在平安银行享受正规的信贷服务,助力客户安居乐业;三是着眼于满足高端客群的个性化需求,通过为高端客群提供覆盖其个人、家庭及企业发展各个阶段的综合金融与生活服务,支持客户家业常青。 

  作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积极实践者,未来,平安银行将围绕“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的十二字转型方针,不断升级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着力打造 “一流、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我们希望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探索及实践,树立数字化转型的行业典范,在实现经营效益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从金融服务侧助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上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蔡新发先生。在刚才的分享当中,蔡新发先生为我们介绍了平安银行零售数字化转型的诸多实践与路径,同时也谈及科技伦理的反思。非常有意思整个PPT到倒数第二页的时候我们似乎看到传统银行业非常熟悉的字眼,财富管理、还款,我们发现平安银行已经越来越像一家高科技企业了,我们也欢迎蔡新发先生、平安银行以后能够经常来中国高新技术论坛做客,再次掌声送给蔡新发先生。接下来请出的演讲嘉宾是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先生。樊纲先生主要的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学,转轨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他今天演讲的题目是《重视数字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将通过视频进行。 

    

  樊纲:各位与会领导和嘉宾大家好,首先祝贺高交会中国高新技术论坛能够顺利召开,尽管有疫情,但是我仍然相信在我们的精心组织下,我们参会的各国高新科技企业一定能够有很好的收获。 

      我在这想讲一个话题就是我们的制造业包括传统制造业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问题首先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一下为什么要利用数字技术,它的意义在什么地方。 

      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其实每一天都在花费着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去收集信息、整理信息、传递信息。都在发生大量的信息成本。信息技术不发达,信息成本就很高,获得一条信息你要费很大的劲。比如以前消费者要找到一个产品,一个不太常用的产品可能要跑一天两天都跑不下来,我们经济学家讲“鞋底成本”,就是收集信息的成本。现在在网上打几个关键词,这个东西明天可能就送到你门口了。信息技术的意义在于它为所有的人所有的产业、企业能够节省大量的信息成本,从而提高效率、提高利润率。 

      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很多应用和很多新的产品提供了可能。这就是现在我们一些新的高新科技产业,AI、远程医疗、无人驾驶、无人机等等这种智能的应用,以前都是不可想象的,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一个产业在发展。 

  数字经济也可以分成供给侧和需求侧,供给侧就是我们这些提供数字生产力的企业,算法、算力、超级计算机、5G、传输、信息的存储等等,这些都是从供给侧创造、提升供给数字技术的新的强大生产力。 

      需求侧就是我们每个企业、每个个人每一种应用的可能性。有应用的需求的数字技术的的价值才能够真正实现。从现在来看,从供给侧我们应该说在国际上还是有一些竞争力的,也许底层技术我们还不太发达,但是我们的应用技术方面,应该说我们在国际上还是很有竞争力。 

      从需求侧看,可以分成三类情况。一类是服务业,服务业应该说应用数字技术这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包括公共服务,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抗疫过程当中我们的数字技术发挥多么大的作用。然后是像电商、物流、快递、娱乐、游戏等等,应该说数字技术都得到了巨大的应用。现在我们一说互联网应用,一说扶贫等等就是网络带货,就是边远地区我们也可以上网卖土特产品,现在的直播带货据说已经到了一万亿的营业额的水平。 

      第二类是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产生一些新的科技产业,新的科技制造业,比较典型的比如说新势力造的新能源车,今年都是增长的很快的。这些领域一开始就是跟信息技术的发展相联系的,没有信息技术也做不好,它数字应用应该说也还是比较充分。 

      第三类就是传统制造业,应该说在这方面,数字化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相对而言比较慢。我们多年来一直讲工业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当中的应用,特别着重的是在制造业当中的应用。它应该是应用信息技术的十分重要领域,对于我们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有些机构,像麦肯锡最近做的研究,我们制造业信息化转型的成功率是比较低的,大概20%左右。据说欧盟有30%—40%的成功率。从事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本身相对又少,成功率又低,所以确实是一个有待发展的问题。作为一个经济学者我想再强调一下的是我们要重视制造业,包括重视传统制造业,为什么?因为我们需要创造就业。我们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我们要共同富裕,我们要继续发展,各行各业都很宝贵,都很重要。有些人看不起传统制造业,认为我们可以不做了,我们可以光去做高端、做新技术产业了,但是我们这么多劳动人口光做高端恐怕解决不了我们的共同富裕问题,怎么办?我们要继续发展。只要一个制造业的产品我们还要用,还有需求,就要发展相关的产业。传统制造业制造出来的很多东西我们天天要用的,只要我们还在用这个东西,我们不生产就印度生产了,不创造我们的就业就创造印度的就业。我们要珍惜它,要推动它进一步的发展提高质量,而不是放弃它,而是唱衰它。要使得我们制造业能够在中国的经济当中继续起到支柱的作用。 

      与此同时我们确实要应用新的技术,使它得到发展,使它的质量得到提升。这里面有企业自身需要重视的问题,有的调研就发现我们制造业企业高层领导不够重视。数字化应用它是一个系统性的变化,不是一点一块,而是整体要转型,高层领导不重视,就没有一个整体上的安排,也就很难成功。对于数字化的转型,需要认识到的是它不是提供一个新的通讯方式,它是要改变整个企业的组织结构甚至生产的技术结构都需要改变的,这确实是一种系统性的过程,需要高层领导直接的去参与。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制造业企业从工作人员的结构来讲,相对而言搞信息技术的人比重比较低。欧盟的比重大概在2.5—4%,我们大概1.2-1.5%就是能力不足。另一个问题是有些产业发展比较早,投资比较多,机器设备要改造起来比较难。新的制造业比较容易发展,因为它没有包袱,有后发优势,一些老企业就难度大一些,而且本来自动化程度比较低,现在做起来比较难。 

      一方面我们的制造业企业要积极努力,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企业,也就是提供数字技术生产力的企业,要积极的为需求方服务,用供给来创造需求,来满足应用的需求。就是要根据各行各业的不同情况,要为对方、需求侧提供各种独特的解决方案。提供了解决方案,你的硬件、软件也就有了更大的市场,实现更大的价值,问题在于你要重视这些传统制造业,而不仅仅是现在那些服务业、新型制造业。更多的为传统制造业服务,他们可能更需要,他们从技术上更需要我们供给侧的帮助。 

      因此,我们也应该通过高交会的交易形式,使得我们更多的供给侧的企业和需求方的企业能够见面,能够交流、能够去共同寻找新的解决方案。这样促进中国的制造业的转型也提升,更好更快高质量的发展,也使得我们的数字经济得以更快的发展。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樊纲先生,今天的开幕论坛的最后一位压轴演讲嘉宾,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先生。黄益平先生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与金融政策,曾担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今天他的演讲题目是《平台经济创新与治理》,同样是通过视频方式进行。请看大屏幕。 

    

  黄益平: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可是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不能去现场。我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平台经济创新与治理问题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我们知道在过去十几年,我们国家的平台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际上在我们的经济生活当中已经比较普遍,而且在很多方面已经改变了我们的一些生活、生产和其他经济活动的习惯。如果我们看什么是平台经济,什么是平台企业,我们对它做了一个比较简单的定义。就是依托于云、网、端这样的基础设施,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等新型的数字技术来帮助我们撮合交易、传输内容,同时管理流程的一些新的业务模式。 

      我们知道平台企业在传统经济当中都有,但是这些数字平台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我们的业务形态或者它的影响力就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比如说从规模、时间、内容方面,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所以平台企业它所发生的一些影响,确实也是前所未有的。 

      我们国家的平台企业的发展,最初大概是从90年代末开始,当时我们有一些平台企业,当时叫“互联网公司”,比如说网易、新浪、百度,后来阿里巴巴、京东等等,都是在90年代末本世纪初慢慢开始发展起来,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的平台经济的发展大概也就是经历了20年上下的时间。但是到今天为止我们的平台企业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已经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绩。如果我们把世界平台经济做一个基本的分析,我们一般可以看到大概全世界就是三分天下,美国、中国、世界其他地区,当然我需要指出的就是世界其他地区基本上也是美国的几家大的平台公司在主导。所以真正在这个行业里面,发展比较成功的其实就是两大经济体,最大的发达经济体就是美国,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就是中国。如果我们看全世界100亿美元估值或者是市值以上的平台,全世界大概有74家,其中美国35家,中国30家,你也可以看到中美在全球的平台经济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可以看平台企业市值估值,美国大概占到74%,中国占到22%多一点,所以总体上来说全世界最大的就是中美。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发展到这样的地步,我们觉得确实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如果我们具体的来看为什么中国能做到这样的水平,我们觉得可能最重要的贡献因素可能是三个:一是人口规模,从而引发市场规模,市场规模比较大,创新相对比较容易,尤其是在平台企业这个领域,因为规模效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市场大相对来说平台经济发展条件就比较有利。二是跟我们过去对这些数据、个人隐私的保护水平相对比较低。一方面它确实触发新的业务形态,创新确实前所未有的活跃,从另一方面来看,我们看到这些领域发现一些问题,没有很好的保护个人的权利,确实是数据滥用、侵犯隐私这些现象比较普遍,这可以说是我们过去低保护水平的环境下,所造成的有正面的对创新的贡献,另一方面造成了一些混乱,现在我们政府在治理这样的问题。三是可能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市场和世界其他地区相对来说是分割开来的,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几家大科技公司、平台公司几乎都在全世界各个地方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相对分割,所以中国国内的一些平台企业就占据了非常大的市场份额。 

      可能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市场的分割,保护了我们国内的平台企业,为我们国内的平台企业的发展成长,提供了条件。但是我们同时可能也要清醒的意识到,我们的平台经济发展当中,我们的技术优势不是非常突出。这个技术优势我们大部分的技术可能还是学习一些领先企业的做法,这个在短期内没有问题,我们利用市场优势做起来了,但是如果长期没有技术的领先优势,将来如果中国融入到中国的平台经济的市场,包括我们国内的一些企业要走出去,可能会面对比较大的挑战。也就是意味着我们在未来一段时间,持续的支持平台经济,不断的创新提高技术水平,提高竞争力,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任务。 

      平台企业的发展在国内我们确实给经济带来了非常多的好处,我们说数字技术是平台经济的一个基本技术基础,所谓的数字技术无非讲的就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等,这样的技术我们一般称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一个主要内容,这些技术确实和过去我们看到的第一次的工业革命、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内容都有比较大的差别。这一次最大的差别就是有一个云,有一个网,有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这样的一些新兴技术的应用在经济当中可以带来很多革命性的变化,过去简单把这些变化归结为三升三降,三升扩大规模、提高效率、改善用户体验,三降主要讲的是降低成本、控制风险、减少接触,这几个合在一起可以看到它对经济活动、经济模式带来的很多变化,确实是革命性的。举个例子,它现在已经可以触达数以千亿级甚至超过十亿的用户,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非常方便,我们人日常时候中几乎很难离开这样的平台企业提供的服务。生活的便利度大大提高了。 

      第二,我们确实也是看到跟它相关的就是交易撮合效益大大提升,一个平台上同时可以有几十万笔几亿笔的交易同时发生,而且可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可以精准的为个人服务,这些都是我们平台经济所带来的好处。 

      第三,我们看到一些创新创业变得很活跃,过去比如说要开一个店,办一个公司成本很高,现在到平台上门槛降低了,不需要太多的投入,使得我们的创新创业活动变得更加的灵活,更加的普惠。 

      第四,我们的就业也变得更加的灵活,我们看到现在都是叫“灵活时间”的工作,无论是送外卖、线上提供一些服务,各种服务相对来说时间是可以比较灵活的,甚至门槛是比较低的,所以这个实际上综合起来看,它不光是提高效率,不光是改善我们的生活方便度,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它有一个非常大的普惠的特征。如果我们对总体经济增长的贡献也非常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数字经济今天在中国经济当中的比重大概占到36%多一点,预期到2025年可以达到50%。如果我们看它最近这几年数字经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已经超过一半甚至到了四分之三。可以看到的就是这样的一些新兴业务形态,经济部门在我们的经济发展当中已经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这些行业的发展,它的效率提升非常快,生产率也在不断的增长。如果我们看将来数字经济平台企业能持续的创新,持续的发展,对于我们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数据是我们平台企业数字经济发展的新的石油,但是数据是怎么采集的,有没有获得本人的许可等等,这些问题也都很多,在平台企业发展过程当中,简单的说就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同时,确实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从最近一年多以来,我们政府一直在加强对平台企业的监管、治理,我们觉得非常重要。但是我们认为目标最终还是要把它放在规范平台的行为,支持平台企业的有序发展,最终要走向共同富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觉得要防范一些可能在短期内对这个平台企业打击过多。比如说看到一些运动式的监管,没有问题、问题不大,就没有采取措施,问题一出来就全面打击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也看到一些所谓的竞争即性的监管,现在都说要规范平台企业的发展,各个部门都出来采取各种措施来惩罚平台企业,这种做法可不是最有利于平台企业健康发展的做法,我们总的方向要支持他们创新,让他们有序发展,我们希望平台经济做得更好走得更远,能支持中国经济从刚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走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相信平台经济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谢谢黄益平先生,朋友们到这里2021中国高新技术论坛的开幕论坛就要告一段落,我们聆听三位专家的科技话题,也聆听了三位专家数字化紧密相关的经济金融的观点,相信也对各位一定有所启发。朋友们,今天下午13:30将继续举办主题论坛,我们将会讨论这两年在我国最为炙手可热的科技和经济话题之一——智能汽车,欢迎各位继续关注。再次感谢各位的光临,我们下午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