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会展中心
新能源汽车抢占C位,AI大模型风头正盛
新闻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布日期:2023-11-21

  11月15日,为期5天的第二十五届高交会在深圳开幕。本届高交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和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两馆同时举行,包括综合类展、专业类展、会议论坛及其他活动,来自国内各地以及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的4925家参展商参会参展,展会总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是史上规模最大、参与国家和地区最多的一届高交会。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展会,高交会自1999年举办以来,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平台。从每年的高交会上,能够看到科技发展的新风向。 

  在今年的高交会上,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在开幕式的主论坛外,新能源汽车抢占C位,比亚迪仰望U8、华为与奇瑞联合打造的轿跑智界S7、小鹏汇天陆空一体式飞行汽车亮相,吸引众多海内外展商和观众拍照打卡。广东省领导在出席开幕式后,也来到新能源汽车的展台了解相关情况。 

  此外,自2022年11月ChatGPT问世以来,AI大模型加速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在今年的高交会现场,大模型的风也吹进了现场,有厂商发布了与之有关AI芯片,还有厂商带来了自身的开源大模型,生成式AI数字人也屡见不鲜。 

  多款新能源车型亮相,华为液冷超充解决“补能焦虑” 

  走进会展中心6号馆,你会误以为这里正在举办车展。放眼看去,特斯拉、蔚来、腾势、理想、极狐、岚图等厂商携最新款的新能源车型亮相高交会,现场前来试车体验的人络绎不绝。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速,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财税贸易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韦福雷此前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指出,深圳拥有庞大的新能源汽车存量,高达86万辆。根据相关规划,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80%。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新能源汽车周边产品的迅速发展,近期,各地争相发展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多厂商也加入竞逐之列。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补能焦虑”是持续多年的话题。在高交会现场,华为的展台展出了最新发布的液冷超充桩,给出解决“补能焦虑”的答案。 

  现场相关负责人介绍,相比于普通快充桩最高120千瓦的额定功率表现,华为的液冷超充桩定功率达480千瓦,自然冷却快充桩额定功率达180千瓦。充电约10分钟,电动汽车里程可增加约200公里。3秒补能1公里,如果同时充电的车辆较少,最快可达1秒1公里。 

  南都湾财社记者在现场展示的充电桩体验看到,该主机可服务多个超充终端或个快充终端,同时为多辆车进行充电。在分体式设计支持下,该站液冷主机目前配置可输出480kW,后续根据需要可以升级到600kW甚至更高,可以根据每辆车的充电功率按需分配,保障场站电力得到最大化利用。 

  除了配套的超充设备,与新能源汽车的“科技感”相配套的无人技术也备受关注。高交会期间,在无人机研发企业普宙科技的展位上,与新能源汽车相结合的车载无人机系统吸引了许多参观者驻足。相关负责人向南都湾财社记者介绍,无人机可与新能源车企跨界合作,拓展无人机在越野场景中的功能应用。据悉,该企业与东风汽车旗下新能源越野品牌猛士科技合作,其新能源越野车车机搭配该公司的无人机,可在行车过程中实现路径规划、自动伴飞绕飞、道路宽度检测、精准降落、水源识别等功能。 

  作为“科技创新之城”,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深圳的一张城市名片,也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深圳的主要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25.8%。 

  AI推理芯片、开源大模型、数字人成新风向 

  随着ChatGPT在全球掀起AI大模型的浪潮,大模型成为科技界关注的焦点。而在大模型时代,AI推理芯片是应用落地的关键承载体。 

  对于AI芯片而言,大模型带来全新的计算泛式和计算要求。芯片需要具备更大的算力、更大的内存带宽、更大的内存容量,才能支持巨量参数的大模型在边缘端运行。同时,AI边缘推理芯片还承担了落地应用“最后一公里”的职责,这就意味着AI边缘推理芯片不仅要支持大模型等AI计算任务,还需要具备较强的通用算力。 

  在今年的高交会上,深企云天励飞抢抓大模型带来的历史机遇,发布了新一代AI芯片DeepEdge10。据悉,这是国内首创的国产14nm Chiplet大模型推理芯片,采用自主可控的国产工艺,内含国产RISC-V核,支持大模型推理部署。依托自研芯片DeepEdge10创新的D2D chiplet架构打造的X5000推理卡,已适配并可承载SAM CV大模型、Llama2等百亿级大模型运算,可广泛应用于AIoT边缘视频、移动机器人等场景。 

  云天励飞董事长兼CEO陈宁表示,千亿级、万亿级的大模型正在颠覆人类生产力的要素,正在推动整个人类社会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相信三年的时间,80%以上的企业将运行在大模型之上;五年的时间机器人和数字人的数量将超过人类的数量;七年的时间,也就是到2030年,大模型的智慧程度将超过人脑,大模型那个时候GPT10.0的版本将会具备1万亿的参数体量,相当于是人脑末梢神经链接的数量。 

  陈宁推测,通过不断地推进人工智能算法的技术、芯片的技术,相信未来五年的时间深圳将有1亿台机器人,每个人都会有三台机器人,家里一台服务机器人,公司一台办公机器人,道路上会有出行的无人驾驶汽车和低空载人飞行器,将会由大模型和算法驱动。 

  在今年的高交会现场,国内领先的AI与3D技术服务公司元象,宣布旗下元象大模型正式向公众开放。据现场负责人介绍,元象成功研发70亿、130亿、650亿参数的多款大模型,65B性能媲美GPT3.5,全部开源,免费可商用,让中小企业、高校研究更早一步实现“大模型自由”。“这不仅是国内最大可商用开源,行业内也是首次,希望推动大模型国产可替代和应用加速发展。” 

  据介绍,该大模型具备卓越的理解、推理和长文生成能力,用户可将其培养成私人智能助理,用于数据分析、文本解读、公文、报告、小说诗词、代码等多种文本生成,提升工作效率与生活创意体验。 

  而当大模型和生成式AI技术相结合,数字人则加速落地。高交会现场,深耕数字人赛道的来画展台吸引了许多参观者驻足。现场的数字人活灵活现,通过一张照片即可驱动数字人,实现真人与数字人的“跨次元”对话。来画相关负责人向南都湾财社记者介绍,来画依托自研的1800万动画数据资产和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推出动画领域垂直模型SkinSoul,将静态人像、山水风景、动物进行“复活”,用照片驱动动画,赋予世间万物数字生命。